门蒙 杨人军 李连铭 郁凯 张殿英,2
(1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 300450;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
髋部骨折是临床骨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其中以髋臼、转子间、股骨颈等部位最易发生骨折。在成人骨折发病率中髋部骨折约占3%,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大部分患者机体功能衰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极大地增加临床治疗难度;骨折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极易诱发压力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因此,一旦发生髋部骨折,需要尽早接受正确治疗。针对老年人患者,临床不建议采取保守治疗,手术仍是其最佳选择方法。但在外科领域中,关于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存在一定争议〔2,3〕。部分专家认为,中老年患者手术治疗时机并非越早越好,治疗效果与手术时间并无较大关联〔4,5〕。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骨折患者应当尽早予以治疗,对降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等具有积极作用〔6,7〕。为进一步明确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本研究开展对照实验,分析早期、晚期手术时机的效果及近远期生活质量。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晚期组女26例、男17例,平均年龄(71.12±5.40)岁;骨折类型转子下2例、股骨头7例、股骨颈12例、髋臼3例、股骨转子间19例;合并基础疾病尿路感染高血压5例、糖尿病3例、冠心病4例、脑血管疾病2例。早期组女23例、男20例,平均年龄(71.80±6.07)岁;骨折类型转子下3例、股骨头5例、股骨颈10例、髋臼7例、股骨转子间18例;合并基础疾病尿路感染高血压4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2例、脑血管疾病3例。两组骨折类型、合并基础疾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①经X线片检查,均确诊;②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③可顺利完成随访工作;④年龄≤80岁。排除标准:①未完成整个试验任一环节;②因病情变化退出试验,或主动退出;③合并严重内科系统疾病;④病理性骨折或合并其他部位骨折。
1.2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术为主的手术治疗。早期组入院后48 h内实施手术,术前对患者重要脏器进行检查,对其耐受程度评估后,尽早安排手术治疗。晚期组于入院后72 h后接受手术治疗,入院后为其进行相应的检查,对患者进行全方面评估,为避免再损伤,对其进行牵引维持,并予以改善心肺功能、低分子肝素等基础治疗,避免发生并发症,根据患者情况,择期手术。
两组均采取相同手术方法,对于年龄<70岁患者,可首选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常规牵引,在C型臂机X线光机透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对于年龄≥70岁患者,若患者状态良好,预期寿命较长,伤前活动能力较好者,可考虑对其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若患者预期寿命较短者,且伴有较多其他疾病,可予以股骨头置换术,予以生物型假体或骨水泥治疗。术后两组均予以对症治疗,叮嘱其早期进行锻炼。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转ICU例数、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后1、12个月评价两组髋关节功能情况,使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该评分系统包括运动、功能、畸形、疼痛4个维度,总分100分,差:<70分,尚可:70~79分,良好:80~89分,优良:90~100分。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溃疡、心脑血管意外、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评价两组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问卷(WHO-QOL-BREF)评价,该量表总分100分,包括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几个维度,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1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早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晚期组(P<0.05);两组术后转ICU病例占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2两组术后1、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价优良率比较 术后1、12个月早期组髋关节优良率分别为97.67%(优17例,良23例,可2例,差1例),100.00%(优19例,良21例,可3例),均显著高于晚期组〔81.40%(优14例,良16例,可5例,差8例)、88.37%(优15例,良19例,可4例,差5例)〕(χ2=6.080,P=0.013;χ2=5.308,P=0.021)。
2.3两组并发症比较 早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8%(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晚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56%(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压力性溃疡1例,心肺血管意外14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肺部感染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1,P=0.002)。
2.4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1年WHO-QOL-BREF问卷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各维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1年两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两组间比较,早期组术后1个月WHO-QOL-BREF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晚期组(均P<0.05);术后1年早期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近期、远期生活质量比较分)
髋部骨折由于患者合并有各种基础疾病及机体功能衰退等因素影响,临床手术治疗存在较大风险。同时,发生骨折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老年人因自身病痛、医疗负担、身体伤残等一系列问题,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出现放弃治疗念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8〕。
目前,临床手术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首选方法,但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尤为关键。入院2 d内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手术,相比于晚期手术治疗患者,前者的住院时间相对较短〔9〕。因此,部分学者指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采取手术治疗可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减少病痛,利于骨折的尽早固定〔10~12〕。也有学者认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时间并不会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对早期手术提出质疑,认为早期手术虽然有诸多优点,但过于注重手术时机,缺乏对患者手术耐受力、身体状况的全面评估,可能增加手术风险〔13,14〕。对于老年患者,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调理好患者身体状态,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研究提示相比于晚期手术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可确切促进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经分析,可能因患者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帮助股骨近端髋部重建稳定性,并有利于恢复骨折周围血液循环,为损伤组织与骨折恢复足够的营养输注,促进骨折的快速愈合;同时,恢复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股骨头坏死、血栓、血管损伤等〔15〕。本研究显示,早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髋部功能恢复更理想,一定程度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增强患者康复信心,进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生活的认可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建议应当尽早采取手术治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髋部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