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组织Cx37、GPR120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1-10-14 10:24夏申宏李子广邵璐生海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缝隙连接肺癌阳性

夏申宏 李子广 邵璐 生海燕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安徽 蚌埠 233000)

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肺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均较高,严重威胁公众的生命安全〔1〕。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之一,约占肺癌患者的80%〔2〕。临床显示,多数NSCLC患者前往医院就诊时,疾病已进展为中晚期阶段,据统计,该病的5年生存率极低,仅有20%左右,死亡患者中以老年人口为主〔3,4〕。目前,尽管临床可通过手术、放化疗等手段来对老年NSCLC患者进行治疗,以期达到清除病灶、延缓患者生命周期的目的,但部分患者接受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仍可能会出现复发、转移,预后效果并不理想〔5,6〕。随着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国内外学者对肺癌的病因及发生机制也逐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许多致癌因素均可通过失活抑癌基因或激活原癌基因而使细胞发生转化和癌变。现今,积极寻找有效的分子标记物对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文献报道〔7~9〕,缝隙连接蛋白(Cx)37是缝隙连接蛋白中的一种,具有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能力;G蛋白耦联受体(GPR)120则是机体中十分重要的一种G蛋白耦联受体(GPCRs),近年来被发现可在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二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可能有密切关系。然而,对于Cx37、GPR120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及在NSCLC进展中作用的研究较少见。本研究观察Cx37、GPR120蛋白在老年NSCLC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并分析其与老年NSCLC患者各临床病理因素及生存预后间的关系,为老年NSCLC患者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确诊为NSCLC老年患者的癌组织、同例患者的癌旁5 cm新鲜组织对应蜡块86例。纳入标准:①均经病理证实为NSCLC,年龄不低于60岁;②术后石蜡标准保存完好;③术前未行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④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伴其他恶性肿瘤;②伴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损害者;③伴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伴精神疾病者。其中,男55例,女31例;年龄60~79岁,中位年龄66岁;病理类型:腺癌51例,鳞癌25例,其他10例;TNM分期:Ⅰ~Ⅱ期51例,Ⅲ期35例。本研究经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检测试剂 鼠抗人Cx37单克隆抗体(MAB466Hu21)购自武汉云克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nti-GPCR GPR120兔抗人多克隆抗体(ab230869)购自美国Abcam生物公司,DAB、SP检测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检测方法 采用切片机将石蜡标本4 μm厚切片,经脱蜡、脱苯、水化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x37、GPR120蛋白表达,一抗Cx37、GPR120的稀释比均为1∶100。Cx37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呈棕黄色;GPR120蛋白则主要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中,呈棕黄色或黄色。免疫组化结果判定〔10〕:①阳性细胞染色强度评分:未着色计0分,淡黄色计1分,黄色计2分,棕黄色计3分;②阳性细胞占比:随机选择5个400倍视野,阳性细胞占比在0~10%计0分,11%~30%计1分,31%~60%计2分,61%~100%计3分。两项评分结果相乘>3分认定为阳性表达。操作均由同一位病理科医师完成。

1.4随访 以查阅患者复查资料、电话、邮件、上门等形式进行随访,随访期为2年,每3个月随访1次,记录患者生存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生存过程描述采用Kaplan-Meimer生存曲线法,采用Log-rank法对比生存率。

2 结 果

2.1Cx37、GPR120蛋白表达 Cx37在老年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1.4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8.60%,χ2=23.814,P<0.001);GPR120蛋白在老年NSCLC患者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59.3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2.09%,χ2=24.668,P<0.001)。

2.2Cx37、GPR蛋白表达与NSCLC临床特征的关系 在不同性别、年龄、吸烟、病理类型及肿瘤直径的NSCLC患者中,Cx37、GPR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TNM分期较高、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较低时,Cx37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当患者TNM分期较高、有淋巴结转移时,GPR120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见表1。

2.3Cx37、GPR120蛋白表达与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 27例死亡,2年存活率为68.60%。采用Log-rank检验显示,Cx37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组存活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组(85.19% vs 61.02%;χ2=5.019,P=0.025),GPR120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组(58.86% vs 85.71%;χ2=8.463,P=0.003)。见图1。

表1 Cx37、GPR蛋白阳性表达与NSCLC临床特征的关系(n)

图1 Cx37、GPR120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

3 讨 论

缝隙连接是除了骨骼肌细胞和血细胞间之外,广泛存在于其他组织细胞间的一种细胞连接形式。对于肿瘤的生长而言,维持肿瘤微环境情况良好至关重要,而肿瘤细胞间正是通过细胞间缝隙连接来实现各肿瘤细胞间的直接信息传递。缝隙连接是由膜上的连接子结构单元所构成的,这种特殊的通道蛋白被称为连接蛋白,其不仅可以参与细胞间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起到维持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调控细胞分化、增殖,保障组织内环境稳态性的作用,还可参与肿瘤细胞间上皮间质转化〔11,12〕。有文献报道〔13〕,肿瘤细胞中Cx会缺失或降低,但在其周旁正常细胞的Cx则功能正常,改善Cx功能或是上调Cx表达对于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研究显示〔14〕,在肺组织中主要存在由Cx32、Cx37、Cx43等组成的缝隙连接。目前有关Cx43与肿瘤间关系的研究较多,周爱军等〔15〕指出,甲状腺癌组织中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良性组,且与患者的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大小有关;李国等〔16〕研究显示,在肺腺癌组织中无论Cx43蛋白或mRNA,其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中,且Cx43蛋白表达以胞质为主,推测Cx43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降低是肺腺癌发生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提示Cx37在NSCL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抑癌作用。目前对于Cx37蛋白如何调控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潜在机制尚未明确,推测其可能是通过介导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同时降低肿瘤细胞迁徙及侵袭力〔17〕。

近些年,GPR120作为GPRS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正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其被认为不仅可参与调节激素分泌、脂质生成等一系列脂质代谢平衡过程,还与细胞增殖、迁移等能力关系密切,在肿瘤的发生、转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8~20〕。研究显示〔21,22〕,GPR120在胰腺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提升,且能上调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可能是一种促肿瘤受体,对于促进肿瘤的恶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孟府陶等〔23〕研究结果表明,GPR120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胆管黏膜上皮组织中差异明显,且其水平与胆管癌患者的TNM分期、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淋巴转移等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具有一定联系,推测GPR120蛋白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中均起到一定的正性上调作用。目前对于GPR120在NSCLC中的具体作用及参与机制尚不清楚,但在多项基础研究中显示〔24,25〕,GPR120信号可通过诱导分泌白细胞介素-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前列腺素E2等促血管生成因子来发挥促进瘤内血管形成的作用,且此环节主要通过GPR120活化的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开放来实现,推测在NSCLC中GPR20蛋白高表达可促使VEGF表达上调,使NSCLC 肿瘤细胞的生长、迁移及侵袭能力有所增强,癌血管生成加速,最终导致肿瘤组织向更深、更远处浸润转移。

本研究结果表明Cx37、GPR120蛋白表达水平与老年NSCLC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均可能有预测NSCLC预后的潜力。

综上,Cx37蛋白在老年NSCLC患者癌组织中低表达,而GPR120蛋白则在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二者表达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TNM分期及2年存活率密切相关,二者的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及其恶性转化和侵袭转移之间存在重要的因果联系,Cx37可能起到抑癌作用,而GPR120可能起到促癌作用,二者均有希望成为老年NSCLC患者临床药物研发治疗的新靶点及预后判断的一项分子标志物。

猜你喜欢
缝隙连接肺癌阳性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缝隙连接蛋白及其阻断剂研究进展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PFTK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亢病的131I 治疗与甲减关系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与肿瘤相关研究
缝隙连接通讯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