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漆空间,振兴手工艺

2021-10-13 15:03肖娟
中关村 2021年9期
关键词:大漆漆画美院

肖娟

大漆有一种惊世骇俗的美

大漆,属中国传统漆器工艺,农耕时代典型的传统手工艺。大漆的原材料来自于天然的漆树,用特制的刀划开漆树树皮,等待汁液一滴一滴落下。人类在七千年前就用这种手法获得生漆,一棵漆树一生才能分泌10公斤生漆,如果割漆手法不当,漆树则容易死亡,漆器的贵重由此可见。漆器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秦汉时期髹漆工艺达到高峰,漆色以红、黑为主,色彩明丽,气韵生动,到了唐代大放异彩,风格华丽,金银平脱、螺钿、雕漆盛行。2001年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一个中国牡丹纹剔红漆盒以1287万元人民币成交,漆器的收藏价值不言而喻。在日本人们把大漆手艺人称为“人间国宝”,殊不知中国才是大漆的母国。

历经岁月磨砺,祖祖辈辈一代代匠人匠心的积累,使得漆器、漆艺髹饰具备了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表现力,大漆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明代就有一本专著《髹饰录》将漆器工艺分为了质色、纹口、罩明、描饰、填鑲等门类,生活中常用到的手艺有:一色漆、描绘、罩漆、堆饰、雕填、镶嵌、雕漆。记得曾在博物馆看过各式杯盏、碟盘,红的、黑的、描金的,皆是大漆工艺。漆艺髹饰的范畴很广,家居装饰、桌椅板凳、门窗隔扇、首饰器皿、杯盏碗碟等等,有资料记载,1978年发现的浙江省河姆渡遗址,一个大约7000年前的木碗,竟然不朽不烂,泛着微微光润,这便是大漆的杰作。

以前不大懂得古琴的优劣高低,一床手工琴为何值几十万,而一把批量做的古琴才几千元?斫琴人对漆艺不会陌生,斫琴的面板一定是用到漆艺髹饰,一遍又一遍,最多能达几十遍。翻阅史料记载的那些琴人琴史,渐渐体会日引月长,美成在久,任何手工制作的物件都饱含了手艺人的温度与美好守望。“唐琴如钟磬,宋琴如钟鼓”,唐、宋年代的古琴至今还能弹奏淸微淡远的琴曲,而“唐圆宋扁”的器型外观至今为斫琴人称道。今年6月15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漆器髹饰技艺(斫琴)研修班”,为期一个月的研培、研修吸引了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漆艺传承人群。

杨佩璋是此次研培项目负责人,他身材高挑,玉树临风,嘴角上扬,一双深邃的眼睛看您的时候总是一副微笑的模样。从2015年至今,清华美院非遗研培项目组组织实施了11期传统工艺研修班、培养、孵化来自各地区、各民族的新生代非遗传承人220余名。每年在非遗领域内选择不同的项目(主题),召集全国各地相关的非遗传承人群聚集北京集中研修、研培一个月左右,社会反响很好。通过面对面交流、学习、参观、同行切磋,帮助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普遍增强了传承人的文化自信以及与时俱进的转化能力。

漆立体造型教学实践的思考

随着时代发展,漆器的功能性、造型形式、胎体材料和成型技术方面的变化,已突破了传统的漆器概念范围。比如当代漆艺展览中出现许多以漆材料、漆工艺语言来表达的立体艺术和空间艺术作品,已难以用“漆器”一词来定义。由于胎体成型的工艺技术不相同,包含了多种材料知识、工艺方法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不限于应用为目的的“设计”,杨佩璋介绍课程根据塑造器物的特征最终命名为“漆立体造型”。自2015年开始,杨老师每年都在业界策划、主持影响力极大的学术活动,如“高校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文物修复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天然漆精加工技术提升”、“传统漆工艺与材料创新应用”、“古韵今声古琴创新应用”、“继往开来——中国漆艺传承与发展巡展”等。

杨佩璋研究漆艺已有二十年

杨佩璋研究漆艺已有二十年,先后给本科生、研究生先后开过《漆艺材料学》、《木漆工艺》、《漆立体造型》、《漆艺应用设计》、《漆器修复与保护》等课程,兢兢业业、诲人不倦,将漆艺的研究和实践提到了一个新高度,风华正茂的杨老师正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谦谦君子风貌行走于漆艺空间的艺术领地,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以及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奠定了他在清华美院工艺美术系的学术位置。

清华工艺美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它是跟衣、食、住、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培养的学生不一定要成为画家或独立的艺术家,但最好要成为能跟老百姓结合、跟市场结合、跟时代结合的设计师。“漆立体造型”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漆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从杨佩璋的教案解析中介绍“漆立体造型”课程包括工艺实践、知识传授和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内容上体现出专业性、系统性、分层实践的特征。传统的漆器胎体从材质上大致可分为夹苎脱胎、木胎、竹胎、皮胎、金属胎、陶胎等,通过对工艺的传承实践,领会传统器物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意识和专业设计思维。“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的落地亦能有机会让工艺系的学生了解多种材料的胎体成型工艺特色、性能特点、技术要点,从材料、工艺、技术方面多元融合,深入社会生活,进行艺术实践,以提升动手能力。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颁奖现场

以传统髹饰工艺为基础的漆画亦是专业课程之一,读过杨佩璋撰写的《中国漆画当代发展之审量》这篇学术论文:“漆画表现技法多源于传统工艺,如髹涂、镶嵌、莳绘、彰髹、贴金描银等,在将传统漆工艺技法运用于绘画表现时,容易陷入为工艺而工艺的技术泥沼难以超脱,漆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首次出现在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以漆作画,“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又无法摆脱工艺范畴中之“工”。 “漆画是画不易,画是漆画也难”,漆画曾一度游走于绘画与漆工艺之间,存在诸多理论的消解否定,绘画作为丰富而纯粹的精神表达,绘画的价值与意义取决于画家的精神境界和审美高度,究竟是削弱工艺、增强绘画的表现力还是传承漆艺的“工”,保留“原汁原味”?

事实上中国漆画早期起步时由漆工厂的技师向画家传授漆工艺技能,如何运用漆工艺呈现画面效果,漆工艺的先入为主不可避免的以漆作或漆艺手艺進入人们视线。不过最近十年漆工厂的技师已逐渐淡出创作队伍,漆画创作主体转为具有艺术高校教育背景的专业人员。教育部明确将漆艺专业划归为工艺美术类别,这就使得漆画教学被安置在设计学科中进行,在创作中讲究物用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杨佩璋这篇《特点与羁绊》的论文通过从材料、技艺、观念三个方面着手,逐一分析漆画的特点、评判标准的优劣以及发展态势,成就漆画画种立足的鲜明特点,亦是羁绊其发展之根源。抛离特点,画种立足无从谈起;执迷特点,又会阻滞其发展,睿智的做法是继往开来,传承中有发展、有创新。

非遗的传承与创新须是活态的

“一件漆器,从胎骨到纹饰,都凝结着工匠的经验和时间,如果工艺仅仅反映过去的历史,那必定会被未来淘汰。非遗传承人传承了技艺与匠心,却缺乏设计与创新。当漆器的器型仍局限于茶具、果盘,当上好的红木家具上仍雕刻着繁复纹样,杂糅着各式风格,我们又怎能期待这样的非遗融进现代生活?”

7月中旬,又一批清华美院学子进入湖北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考察,学生们进入田野实地,亲眼目睹漆器业现状由衷感慨,传承非遗文化,任重道远。

清华美院承接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班培训计划”自开办以来秉持“以传统文化为本位,以传承人群为主体”的研培理念,在清华大学浓郁的学习氛围、跨学科协同创新和国际化的办学环境中,为70后、80后、90后非遗传承人搭建了一个“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高端交流、孵化和推广平台。每次邀约国内外学术界的著名专家、业界资深人士及相关的学者,与传承人群面对面讲座、交流,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学员的专业方向,着重探索传承人之间的1+1合作研创模式。将学员们分成小组,清华美院指定学术指导教师(设计师),分组合作,在跨文化、跨学科的学习氛围中展开密切交流。

盘点前面几期的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硕果累累。第五期佛山非遗研修班,20名非遗传承人接受培训一年后,先后被评选为市级代表传承人,佛山狮头、木板年画、金箔等三项濒危非遗项目重获发展生机。第六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结业成果展——“青瓷与大漆”。120件(套)各种钧瓷、汝瓷、青瓷茶具、咖啡具令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一件件传统作品、创新作品、1+1研创作品,精彩纷呈、美轮美奂。“1+1模式”既承载着非遗传承人的匠人匠心,又结合、融合当代的国际的审美趣味、美学思想,传承的匠人、手艺人与美院工艺系专业设计携手合作,出手不凡。

第九期青海玉树非遗研修班,80后藏族姑娘白卡通过研修班成长为非遗扶贫带头人,通过藏糖制作技艺,带领牧区妇女脱贫增收。而刚刚结束的第十一期期漆艺髹饰技艺(斫琴)传承人班更是意兴阑珊、生机盎然,作为活态文化遗产,斫琴师们通过面对面切磋如何把关琴面造型、漆胎、龙池、凤沼、槽腹。在此次研培中发现杨佩璋不仅弹琴,还亲自斫琴,不知道是先青睐古琴而后与漆艺结下不解之缘,还是因为漆器髹饰技艺而爱上古琴。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抚琴焚香、挂画插花,琴棋书画的传统文人生活方式正悄悄成为当代仕人的雅好。

原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曾出席培训班指示:保护非遗,最根本的是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以达到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的效果。环境发生了变化,非遗如何可持续发展,应加强研发、创新、转化的能力;非遗项目不但要熟练掌握其知识、技艺,更应该探讨传承实践中如何转化,获得相应经济收入。非遗不是高高在上,更不是“炫技”,应该是平平实实踩在大地上“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技艺,最为核心的赋能是转化为与市场对接的产品,成为百姓日用,才有长远的发展。

非遗文化是活化石,祖祖辈辈流传有序的非遗技艺、演艺、手艺带着古圣先贤的文化基因,已经渗透至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清华美院工艺美术系的教学立足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提倡以人为本的手工文化,关注人类生活品质,是业界的榜样。“璀璨京华,巧琢精工”,我踏进美院一层的展室,一幅幅“瓷*典雅”、“漆*华彩”、“雕*万象”的作品扑面而来,心中不由得升腾起“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百兽率舞”的景象;时光穿越到圣王帝尧的上古时代,蓝天之上云蒸霞蔚,土地广袤茂盛葳蕤,神与兽温柔敦厚、九族和睦,百姓昭明、和谐共生。

链接:

杨佩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社会职务有清华大学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驻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站长。

在学术上主张以材料与工艺研究为基础,生活应用设计为主体,以艺术审美为引领,不断探索漆艺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通过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文物修复保护、工艺文化传播推广、大漆品牌培育等多种途径推动行业发展,促进传统工艺振兴和民族文化复兴。

猜你喜欢
大漆漆画美院
大漆世界:变·通
——2023湖北漆艺三年展作品选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蒲美合作品选
漆画作品
美院张老师评画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孟祥勇 漆画《静待花开》
郑崇尧漆艺作品选
奇葩美院(完结版)
大漆大人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