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碧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9-0044-03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平面设计专业需要进行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变革。具体而言,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应当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实现专业学习与社会的有机对接,在提高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专业实践之中,从而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积极性,消除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弱势。
1 平面设计专业概述
平面设计是指在二维空间内,运用一定的创意方法,对颜色、文字、形状等核心元素进行平面图形创作的过程。平面设计的实践能力是指设计者的图形创作能力,借助美术等相关理论,利用设计工具,以设计作品的形式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意图的实现能力。
高校平面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与表达能力。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作品制作技能,也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科学理论知识,即重视理论和实践操作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中,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注重的是理论层面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作品;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则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包括创作的表现手法和软件操作两方面的内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已有的专业知识创作出符合应用需求的作品,而且可以通过熟练的软件操作技能,将作品进行有效的表現,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
2“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概述
“以赛促学”是指以参加专业技能大赛为契机,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等多方面的学习改革建设。从操作方式上来看,“以赛促学”是通过让学生参加专业技能赛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专业学习,其实质是将专业技能赛项纳入到教学结构的各个环节中。其中,赛项的结果由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决定,而学生的参与成果与学习效果又由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同时学校的教学政策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安排。围绕教学相关的各个主体之间的紧密联系,以此来促进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则以专业技能赛项为中心,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目标产生联动影响,让专业技能类教学逐渐向实践能力培养侧重,从而提升教师队伍发展,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利于教学模式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优化。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下,不但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方法的发展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3 高校平面设计专业“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3.1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
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改变了高校学生的层次结构,加之移动网络的快速更新换代,让智能手机成为大学生日常必备的娱乐工具,甚至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高校的教学中,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式学习,也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议题。“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高校课程教育体系,对于操作性专业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而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将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设计类竞赛作为专业教学的指导,将设计类竞赛项目要求作为专业培养目标,以参赛获奖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将学生原来传统的为学习而学习的目标,转变成为参赛获奖而学习,明确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目标,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从而主动参与到专业教学过程中,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2 提升专业培养的针对性
高校平面设计专业通常参考固定的教学大纲来组建专业课程体系,不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知识内容也相对局限。高校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但缺乏探索的课程体系难以激发学生的提问及反思意识,不利于挖掘学生的专业潜力。“以赛促学”教学模式,采用历届专业设计大赛的案例,可以指导教师不断地更新、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专业培养的针对性。通过练习与参赛过程的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不但能够让学生创作出优秀作品,还可以让学生享受作品创作的成就感。对于学生而言,专业的学习,变成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探索,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加扎实的专业能力。
4 高校平面设计专业中“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专业技能竞赛是参考国家专业技能要求,根据社会岗位的实际需要,将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作为考核重点的专业水平赛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践性。在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引入专业技能竞赛内容,可以实现以参赛结果检验教学效果的目的,并结合“项目教学――参赛检验――总结分析”的动态模式,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心、团队合作能力及专业实践技能。教师在将“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具体转为课程教学方法时,应当注重选择适当的技能赛项,明确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目标,注重技能赛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以更好地发挥“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4.1 选择适当的专业技能赛项
适当的技能赛项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参赛培训的教学中,更好地将课程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然而,由于专业技能大赛能够给企业或相关单位带来效益,导致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各类赛项层出不穷,但同时存在竞赛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如部分平面设计赛项参加门槛低,虽获奖容易,但报名费用较高,这类赛项不但无法提高参赛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平,而且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因此,教师应当以公平、公正、权威性、专业性为选择标准,选取适当的专业技能赛项,以更好地发挥“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中,以参加专业技能赛项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的核心作用。例如,“全球华人大学生平面设计比赛”(即2015年之前的靳埭强设计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广告大赛等,这类赛项均为平面设计行业内比较权威的专业性技能比赛。其中,全球华人大学生平面设计比赛自2008年首次举办,至今已经延续了十多届,已经成为我国目前艺术类中的知名赛项。这一赛项主要围绕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为主题,融合了国际先进的专业设计理念,通过创新平面设计作品,对高校的教学标准和学生的设计思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图1为2016年以符合社会实事的“虐待儿童”为主题的设计作品。而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则是由多个行业、权威机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联合举办的公开赛项,这一赛项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设计类赛项之一,部分参赛作品代表了我国设计专业前沿的水平。以上两个平面设计类专业技能赛项,评委均由行业专家及企业高层构成,且参赛的项目也是采用企业的真实案例,符合“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对社会实践的要求。如2019年第十一届参赛的作品以“娃哈哈”为命题,其获奖作品(如图2),即在符合企业实际应用的前提下实现能力的应用。
4.2 明确“以赛促学”的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效率
4.2.1 明确“以赛促学”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高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我国高校虽然一直倡导专业向实践教学方面的侧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随处可见形式重于实践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尚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课程的体量过大,课时有限,让课程目标在取舍中难以有效的把握。
并且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产品与服务开始进入世界消费市场,企业的形象、产品与品牌等外观设计,都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社会对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了更高的实践要求。也为高校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向。
为此,高校教师在进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目标的设置中,应当紧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能脱离市场需求,仅为完成教学内容来设置课程目标。针对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特征以及行业发展需求,给出基于四项能力的课程目标,即培养学生具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与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师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应当适当弱化“是否学会”的判断标准,而将重点放在学生是否具有或提升了某项能力之上,即是否能够“做出来”的要求。
4.2.2 明确“以赛促学”的项目训练目标
项目训练目标是“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所特有的专业教学目标,且不同于其他专业中只针对教材习题或练习的要求。教材中的练习或习题虽然是巩固设计技能的一种方式,但是难免存在滞后性的问题。而“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参与符合时代前沿的项目实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在设计实践中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与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在项目训练的目标上,设置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提升的实训目标。
4.3 技能赛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将技能赛项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平面设计专业“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作用。
4.3.1 设置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可以将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专业理论内容和专业技术性内容两类。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中,应当对两类教学内容的比重加以区分,专业理论内容应当以理论知识为重点;专业技术内容应当以实践内容为重点,两者共同构成了教学内容的核心,以实现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的情况下,运用有效的理论将专业技能应用于设计实践,从而设计出具有文化性、科学性的平面设计作品。例如,在《图形创意》的课程教学中“空间转换”的教学案例,如图3、图4所示。需要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与表达能力,将各类赛项要求作为教学内容,不但让学生能够理解设计作品,而且能够触类旁通地设计出具有意义的作品,在理解各项设计要求的内在含义,同时能够精确地表达自身作品的意义。
4.3.2 设置适用性的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方式的改变,设计作品也应当符合人们不同时期的审美要求。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应当与时俱进,在不同的社会审美背景下,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重点,以保证设計的适用性。当前的平面设计以计算机软件为主要工具,虽然不同的软件各有优势各有侧重,例如,Adobe公司旗下的各种设计软件就多达20种以上,但是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的软件用法纳入教学内容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合理选择适合的软件进行讲授。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Flash软件的适用性逐渐降低,尤其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代,已经很少看到Flash软件的应用,所以教师在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时,可以将这门课程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相对而言,网页、UI界面已经在多种媒体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不难预测在未来其应用必然随着移动媒体的普及而变得普遍化。而且,网页设计、UI界面设计等已经成为各类赛项设计的主要类型,教师在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时,应当将这类知识作为重点,在符合各类赛项要求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设计专业人才技能的需求。
4.3.3 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
传统的专业课程,往往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但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知识的掌握会因实践不足而不断弱化。“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规避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赛项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实践之中,从而强化高校学生对设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由于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并非只是教授单一的设计方法和技能,其中有一部分的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课程内容,所以,更应当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时,应当设置合理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教学框架,从而在学生参赛中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实践与理论的相互指导作用。首先,可以将各类赛项的要求纳入专业理论教学之中,让学生掌握更好地理解专业术语,做到准确地解读设计要求;其次,在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寻找对应的优秀参赛作品,将实践作品中的理论进行深层次解析,以用促学;最后,教师应当在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基础之上,设置与之匹配的实践教学内容。
5 结语
在我国本科高校向应用型人才改革的进程中,高校应当逐渐将应用技能纳入教育目标的重心中,同时也需要注重高水平应用技能人才的培养。而“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不平衡的问题,将各类专业赛事的要求作为专业培养的依据,使得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帮助教师有效组织课堂,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