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慢性肺病,这类患者大多都会出现气流阻塞,同时在病情逐步发展后还会导致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或是呼吸衰竭,不但影响患者的肺功能,严重情况下还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大多会忽视对患者的康复护理[2]。本研究特选取本院124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性护理和康复护理,研究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接收的124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 例。对照组男34 例,女28 例;年龄47~69 岁,平均年龄(58.29±10.00)岁。观察组男33 例,女29 例;年龄48~68 岁,平均年龄(58.88±9.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性护理。遵照医嘱对患者施药,对患者进行各项日常护理,保持好更为舒适且适宜的住院环境,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在相应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去痰、抗感染等治疗,同时与患者及患者亲属间构建良好的关系。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具体如下。①运动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给患者制订出更具针对性的运动方案,运动1 次/d,20 min/次,可以进行打太极、散步等运动,在运动期间需要减慢节奏。患者病情有效改善后可以进行体力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四肢运动,可进行慢跑、爬楼梯等,10~20 min/次,4 次/d,各项训练均需要依序而行,以增强患者对于运动的总耐受性。②呼吸锻炼: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进行各项呼吸训练,包括膈肌呼吸、缩唇呼吸,每组6 次,每种呼吸锻炼3 组/d;同时,还需要告知患者正确咳嗽方式,咳嗽时 需要保持好站位或是坐位,将上身微微前倾,深呼吸并屏气后持续进行3 次咳嗽;引导患者开展腹式呼吸,护理人员需要将双手放至患者的肋骨下缘,辅助其缓慢进行吸气,同时放松肩膀,并主动朝外突出腹部,以顶至护理人员的手,屏气2 s 后呼气并放松腹部;将各个训练动作重复8 次,时间15 min,3 次/d。③辅助性护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关注患者的心理。对于饮食,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摄取高蛋白质、维生素类食物,并告知患者多喝水,严禁烟酒。对于有负性心理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可以借助榜样法、倾诉型沟通与交流等,以帮助患者排解负性情绪。还可以将患者拉至微信群中,可以邀请恢复更为理想的患者说一说各自的治疗经历、感想,以提升其余患者对于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借助微信群处理患者的各类问题,并告知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与护理对策、预后等,防止患者被网络中的各类虚假信息所误导,以此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①动脉血气指标,护理前后检测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包括SpO2、PaO2、PaCO2。②肺功能指标,护理前后检测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VC、FEV1/FV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SpO2、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pO2、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FEV1、FVC、FEV1/FV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长期性气流受限,其气道中炎性反应明显,还会引发支气管纤毛运动障碍,使患者肺部免疫能力、抵抗能力均有所下降,肺部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杀灭能力也有所减弱,胸廓、肺顺应性均较弱,易出现支气管痉挛,使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均发生受限,严重影响运动和呼吸功能[3]。以往临床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大多应用常规性护理,其各项护理无针对性,护理人员只是遵照医嘱进行,缺少人性化,护理效果不够理想[4]。
康复护理是在常规性护理的前提下应用综合性、专业性的护理对策,以促进患者各临床症状体征均能够最大程度好转,并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5]。康复护理是借助运动、呼吸锻炼、心理开导、饮食等方面的对策,促进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应用运动康复锻炼,先辅助患者进行打太极、散步等运动,在其病情逐步好转后再加强其他体力锻炼,让患者各项运动功能尽早恢复,最终改善其生活质量[7,8]。同时借助各项呼吸训练,定时、定量辅助患者进行更为科学且高效的呼吸锻炼,包括膈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在呼吸锻炼结束后患者的各项呼吸通气功能明显好转,能够使肺功能尽早得到恢复[9,10]。另外,还需要对患者实施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饮食需要保障患者能够摄取更为充足的营养,以增强其抵抗力和免疫力。心理需要参照患者的各种负性情绪,告知其疾病相关知识、康复理想的案例等,提升患者治疗疾病的自信心[11,12]。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其肺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临床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