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玲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用药规律探析*

2021-10-13 08:12王泽坤张腾飞郑玉玲
中医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肺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肺癌

王泽坤,张腾飞,郑玉玲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郑玉玲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岐黄学者,国家级名老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郑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工作四十余年,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探究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并善用经典方随症加减治疗恶性肿瘤。据报道,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0.03%和26.99%,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75%~80%[1-3]。NSCLC主要有鳞癌、腺癌和大细胞未分化癌3类,约86%的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4]。近年来,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疗法在该病的治疗中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问题。中医药在缓解西医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特殊优势,且价格相对低廉。郑教授潜心钻研肿瘤治疗四十余年,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笔者采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总结郑教授治疗NSCLC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现将研究内容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病案来源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7月—2020年12月郑教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门诊病例,自建病例库检索关键词: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肺鳞状细胞癌、肺腺癌、肺腺鳞癌、大细胞肺癌。

2 诊断标准

按照2015年WHO颁布的肺肿瘤分类标准[5]。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原发性NSCLC诊断标准者;②郑教授门诊患者的初诊医案者;③医案资料完整者,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处方用药等信息。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肺良性肿瘤者;②除原发性NSCLC外,伴有其他原发性肿瘤者;③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如严重肾功能衰竭等。

3.3 剔除病例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录的病例。

4 中药名称规范和录入规范

①根据《中药学》[6]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7]对中药名称、功效分类进行规范校正。②有别名的药物统一药名,如“猕猴桃根”统一为“藤梨根”,“蝉衣”统一为“蝉蜕”。③以炮制方法命名的均采用规范名词,如将“酒大黄”统一为“大黄”,“酒萸肉”统一为“山茱萸”。④以药材产地命名的均采用学名,如“川断”统一为“续断”,“怀牛膝”“川牛膝”均统一为“牛膝”。⑤以1味中药出现1次为计数来统计该中药应用频数。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药物的功效统计[8]。

5 方剂名称规范和录入规范

①根据《中医方剂大辞典》[9]对方剂名称进行规范校正,如将“人参健脾丸”统一为“健脾丸”,“逍遥丸”统一为“逍遥散”。②若个案中存在2个方、3个方合用,则以1个方剂出现1次为计数来统计该方剂运用频数。

6 临床症状名称规范化

根据就诊信息将患者临床症状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10]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标准规范化,如“无力”“体力差”“身体虚弱”统一规范为“乏力”,“难入睡”“眠浅易醒”统一为“失眠”,“自汗”“出虚汗”“盗汗”统一为“多汗”,“饮食减少”“食少”统一为“纳呆”,“胸痛”“背痛”统一“胸背痛”,“大便不规律”“大便时干时稀”统一为“大便不调”。

7 统计学方法

将符合录入条件的病历信息导入Excel 2010表格中,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对各类数据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Gephi 0.9.2对高频中药组合进行复杂网络分析。

8 可信度验证方法

将数据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的结果与郑教授进行交流、验证与分析,从病例来源及资料真实性、药物关联结果分析合理性、数据挖掘结论分析吻合性等方面来验证。

9 结 果

9.1 常用方剂频数统计

本次所纳病例中共含76首方剂,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薯蓣丸,出现频率为18.28%;频率最高的前5位方剂排序为薯蓣丸53次(18.28%)、三子养亲汤22 次(7.59%)、苏子降气汤21次(7.24%)、化痰降气汤14次(4.83%)、百合固金汤13次(4.48%)。具体方剂分布见表1。

表1 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方剂频数表

9.2 高频方剂主症标准化

9.2.1 服用薯蓣丸患者的主症标准化

数据分析显示:高频方剂为薯蓣丸(53次),根据检索数据,筛选应用此方所有患者的主要症状,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乏力(25次)、咳嗽(23次)、胸闷(17次)。同时,薯蓣丸也是治疗“虚劳病”的千古名方,此即“方症对应”。具体症状排名分布见表2。

表2 服用薯蓣丸患者的症状分布表

9.2.2 服用三子养亲汤患者的主症标准化

数据分析显示:高频方剂为三子养亲汤(22次),根据检索数据,筛选应用此方所有患者的主要症状,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咳嗽(22次)、咳痰(22次)、胸闷(15次)。中医学讲“肺为储痰之器”,而三子养亲汤为温肺化痰常用方,切合临床实际。具体症状排名分布见表3。

表3 服用三子养亲汤患者的症状分布表

9.2.3 服用苏子降气汤患者的主症标准化

数据分析显示高频方剂为苏子降气汤(21次),根据检索数据,筛选应用此方所有患者的主要症状,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咳嗽(21次)、咳痰(20次)、乏力(18次)。苏子降气汤主治“上盛下虚”,上盛为咳嗽、咳痰为痰浊阻肺,乏力主要表现为“下虚”,切合临床实际。具体症状排名分布见表4。

表4 服用苏子降气汤患者的症状分布表

9.3 药物频数统计

采用Excel 2010对228例原发性NSCLC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共计203种药物用于原发性NSCLC,累积用药4 147次,排名前29味的中药(频数≥50次)排序具体分布见表5。

表5 用于治疗原发性NSCLC的前29位中药分布情况

9.4 高频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分析

对高频中药(频数≥50次)参照《中药学》[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7](2020 版)进行单味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统计,结果见表6。

表6 高频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9.4.1 高频中药四气统计

为更加直观地反映郑教授临床用药的四气特点,采用Excel 2010对高频中药(频数≥50次)进行四气统计的雷达图分析,结果药性以温性最多(1 418次),其次为平性(611次)、寒性(512次)。具体分布见图1。

图1 高频中药四气分布雷达图

9.4.2 高频中药五味统计

采用Excel 2010对高频中药(频数≥50次)进行五味统计的雷达图分析,结果药味以辛味最多(1 394次),其次为甘味(1 345次)、酸味(158次)。具体分布见图2。

图2 高频中药五味分布雷达图

9.4.3 高频中药归经统计

采用Excel 2010对高频中药(频数≥50次)进行归经统计雷达图分析,结果药物排序为脾经(1 508次)、肺经(1 201次)。肝经(922次)、胃经(897次)、心经(815次)。具体分布见图3。

图3 高频中药归经分布雷达图

9.5 高频药物功效统计

纳入的228首处方中,203味中药主要来自17个功效分类,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分别为1 078次、34味,均数为4.73(提示在每个方剂中至少有5味补虚药);其次是化痰止咳平喘药,分别为723次、24味,均数为3.17(提示在每个方剂中至少有4味化痰止咳药)。频次较高的前10类中药功效分布见表7。

表7 高频药物功效分布

9.6 核心中药聚类分析

为进一步挖掘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采用系统聚类法对高频中药(频数≥50次)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在标度20~25中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出2个聚类方:①白蔹、防风、山药、杏仁、桂枝、川芎、熟地黄、白芍、当归、桔梗、麦冬、柴胡、白术、茯苓、党参、甘草片、山楂、神曲;②麦芽、生姜、半夏、陈皮、石菖蒲、芥子、紫苏叶、莪术、郁金、浙贝母、麻黄。在标度0~5中得到2组角药:山药-防风-白蔹、川芎-熟地黄-白芍。在标度5~10中得到2组角药:白术-茯苓-党参、莪术-郁金-浙贝母。在标度15~20中得到1组角药:半夏-陈皮-石菖蒲。见图4。

图4 核心中药聚类分析树状图

9.7 高频中药因子分析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 软件对高频中药(频数≥50次)进行因子分析。经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KMO值为0.870,球形检验 Approx. Chi-Square=3 675.731,自由度=406,显著性=0.001(<0.01),适合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最大方差法旋转,载荷系数>0.3是有意义,最终提取出7个特征值>1的公因子。F1:白蔹、白芍、柴胡、白术、川芎、当归、党参、防风、茯苓、甘草片、桂枝、桔梗、麦冬、山药、神曲、熟地黄、杏仁。F2:浙贝母、莪术、郁金。F3:白术、川芎、当归、党参、茯苓、熟地黄。F4: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片、石菖蒲、杏仁。F5:芥子、半夏、桂枝、生姜、紫苏叶。F6:山楂、神曲。F7:麦芽、生姜。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413%。成分转化矩阵见图5,具体统计结果见表8。

图5 高频中药旋转空间中的成分图(频数≥50次)

药物成分一成分二成分三成分四成分五成分六成分七芥子 -0.0390.2370.206-0.4130.6390.0210.102白蔹 0.920-0.6040.0950.1430.0230.1130.045白芍 0.751-0.0140.272-0.090-0.124-0.088-0.098柴胡 0.6180.060-0.093-0.2110.0180.2180.099半夏 -0.3280.203-0.3940.3470.3810.0020.138白术 0.529-0.1560.4650.251-0.0720.2850.150浙贝母-0.0650.756-0.263-0.091-0.050-0.1780.054麦芽 -0.0570.0780.0330.001-0.077-0.0490.856陈皮 -0.5520.1680.0110.5280.1940.0700.009川芎 0.780-0.0710.376-0.008-0.0710.032-0.023当归 0.4690.1080.588-0.1140.086-0.105-0.212党参 0.590-0.2090.3150.220-0.0160.2050.016莪术 -0.0150.8210.1720.0580.143-0.070-0.107防风 0.845-0.0720.1560.103-0.0170.0280.040茯苓 0.318-0.1160.3230.680-0.1490.1950.089甘草片0.350-0.1390.1050.6310.0310.0430.127桂枝 0.657-0.0830.1510.1260.309-0.015-0.022桔梗 0.7240.090-0.270-0.021-0.152-0.079-0.055麻黄 -0.0210.053-0.687-0.0980.065-0.089-0.100麦冬 0.657-0.0790.056-0.040-0.364-0.118-0.120山药 0.750-0.1040.1650.151-0.0320.2160.206山楂 -0.157-0.0310.0080.0130.0270.878-0.098神曲 0.350-0.1460.1240.152-0.0910.7520.091生姜 0.072-0.1020.0340.0910.5250.0700.420石菖蒲-0.157-0.034-0.3090.516-0.082-0.003-0.188熟地黄0.708-0.0820.328-0.164-0.186-0.067-0.085杏仁 0.730-0.057-0.1850.3000.081-0.020-0.034郁金 -0.1280.808-0.045-0.1310.1620.0640.112紫苏叶-0.1320.1760.017-0.0050.782-0.118-0.158

9.8 核心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药物的组合规律,并将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将高频药物(使用频数≥50次)导入SPSS Modeler 18.0软件系统,建立关联规则数据流:“源→类型→网络”,以最小规则支持度为35,置信度为92%,最大前项数为3,提升度≥1.5等为条件挖掘常用方剂中的潜在药物组合,得到核心药物组合7个,见表9;设置最大连接数120,强链接下限75等条件挖掘中医常用药对组合,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3个,见表10。关联网络展示见图6。

表9 核心药物关联规则

表10 常用中药药对组合

图6 核心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网络图

9.9 高频药物复杂网络分析

为进一步直观显示高频药物之间的组合关系,将高频中药组合数据导入Gephi 0.9.2软件系统,在概览中运行“平均度”“统计-模块化”,选择布局“Fruchterman Reingold”,设置重力值为10;在数据资料中筛选边权重≥55;预览选择:显示节点标签,显示边,设置边厚度为2.5,勾选“弯曲”。高频药物组合复杂网络图见图7。

图7 高频药物组合复杂网络图

9.10 可信度验证

从方药频数、性味、归经统计和药物的聚类、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均可得出郑教授临证治疗NSLCLC时扶正祛邪相结合的用药特点。3种数据分析结果相吻合,说明本次临床数据挖掘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10 讨 论

10.1 基于高频方剂统计分析郑教授临床用方规律

本研究共计选用76首方剂,方剂频数分析得出:常用的方剂为薯蓣丸(53次),分析服用薯蓣丸的患者症状分布表得出,其辨证要点为乏力、咳嗽、胸闷、失眠、纳呆、胸背痛、气短、多汗、大便不调。在选用薯蓣丸的53例病案中,69.81%的患者做过手术,66.03%的患者做过化疗,18.87%的患者做过靶向治疗。经过一系列西医的对抗治疗后,NSCLC患者往往表现为乏力、胸闷、气短、纳呆等一派正气大虚之证,而不是以咯血、咳浓痰、胸痛为主症。薯蓣丸以益气养血为主,散邪消滞为辅,补中寓通,对气虚血亏症状改善尤为明显,但化痰止咳之功不足。临证之时多根据患者当下状态辨证论治:若寒痰阻滞,则多合用三子养亲汤加减;若上盛下虚,则多合用苏子降气汤;若痰热壅盛,则多合用化痰降气汤;若痰瘀互结,则多合用半夏散结汤。三子养亲汤出现22次(7.59%),辨证要点:咳嗽、咳痰、胸闷、失眠、纳呆、便秘、乏力、多汗。苏子降气汤出现21次(7.24%),辨证要点:咳嗽、咳痰、乏力、胸闷、纳呆、便秘、失眠、多汗。两者辨证要点基本相同,既有咳嗽、咳痰、胸闷、便秘等一派实证征象,又有乏力、纳呆、多汗等一派虚证征象,结合NSCLC患者的西医治疗史,综合辨为本虚标实证,而三子养亲汤和苏子降气汤均为降气化痰要方,多用于治疗痰浊壅肺之标实证[12-13],临床可合用八珍汤、薯蓣丸等益气养血方以补虚固本。此外,在此3首方剂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其他不同症状加减。眠差者,合用酸枣仁汤以养心柔肝、镇静安神;纳呆者,合以香砂六君子、七味白术散等方剂以调脾和胃;胸闷、胸背疼痛剧烈伴见明显血瘀征象者,合用丹参饮、延胡索散等方剂以化瘀止痛;汗出明显者,合以牡蛎散、防己黄芪汤等方剂以和营敛汗;大便干结者,合用承气汤类方剂以运肠通腑;大便稀溏者,合以四神丸、参苓白术散等方剂以温脾暖肾、渗湿止泻。临证灵活化裁,常获佳效。

10.2 基于描述性分析探讨郑教授用药规律

肺癌属中医学“肺岩”“息积”“痞癖”等范畴[14]。《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古代医家将该病的病因归为正虚和邪盛[15],认为肺癌多因正虚复感邪气,邪毒蕴肺,久积成块。郑教授认为,正气不足是其发病内因,复感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6]。临床治疗多以补虚为基础,从药物五味统计得出“甘”味药物使用频次高达1 345次,甘能补益、和中;“辛”味药物频次达1 394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气味辛甘发散为阳。”得知两类药味相合可助升人体阳气,又“阳生阴长”,意为滋腻厚重的补虚填精药物在阳气温煦下方可转化为人体所需之“气血”[17]。从药物四气统计得出,“温性”药物使用最多(1 418次),一是补虚药物多为温性,二是补虚方剂中佐以温性药物可提高补虚之力,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18]药物功效统计得出,补虚类药物占比最高为25.99%,《素问·评热病论篇》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薯蓣丸选用频率最高,该方集补肺、健脾、益肾为一体,是仲景治疗“虚劳病”之名方。同时,补虚也可预防再次感邪,是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体现[19],亦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再配以化痰止咳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等,从中医思维分析,该3类药物皆可定义为驱邪药,即化痰清肺以助“痰邪”消,解表宣肺以助“寒邪”出,活血化瘀以助“浊邪”散;从药物功效统计结果来看,该3类药物总占比可达40%,且方剂频数统计显示,排名前十的方剂中有6首为清肺化痰、消郁散结之驱邪方,正因《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言:“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在选用大量补虚药时佐以驱邪药也可使“补而不滞”,合乎中医学阴阳平衡之道。可见,郑教授临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疗原则,扶正以培补肺、脾、肾三脏为先,驱邪则以清肺化痰、消郁散结为主。

10.3 基于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探讨郑教授用药特点

通过聚类分析结果来看,在标度20~25中得出2个聚类方,因子分析得到7个特征值>1的公因子。聚类方①:白蔹、防风、山药、杏仁、桂枝、川芎、熟地黄、白芍、当归、桔梗、麦冬、柴胡、白术、茯苓、党参、甘草片、山楂、神曲,公因子F1与其仅差一味山楂;聚类方①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经典名方——薯蓣丸的基础组成,原文曰:“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临床中肿瘤患者在经历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多表现出一派正气大虚、大衰之证,可归属于“虚劳病”范畴。《理虚元鉴》曰:“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对于NSCLC,郑教授在临床中凡辨证为肺、脾、肾三脏皆虚兼风邪内蕴者,多选此方[20]。在方剂频数统计中,也显示薯蓣丸使用频率最高。3个统计结果相互印证,彰显出郑教授“重疾护正先”的用药特点。聚类方②:麦芽、生姜、半夏、陈皮、石菖蒲、芥子、紫苏叶、莪术、郁金、浙贝母、麻黄。《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云:“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方中半夏、陈皮、芥子、石菖蒲、浙贝母均为化痰清肺要药。朱丹溪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莪术、郁金共奏行气散结之效。麻黄、紫苏叶宣肺散邪以增行气之力。公因子F4即二陈汤合石菖蒲、杏仁,共奏化痰祛湿之效;公因子F5奏宣肺散邪、化痰散结之效。从聚类方②、F4、F5 3组药物分析可知,在治疗NSCLC时,郑教授也非常重视化痰驱邪药物的使用。

从聚类分析的不同标度组合中得出5组角药。角药是从药对组合衍生得来,3 味药物组合如环无端,互成掎角之势[21]。此5组角药按药物功效可分为两大类。第1类——扶正护元:①山药-防风-白蔹。山药为本草经之上品,可除寒热邪气,入肺、脾、肾三经,为补虚之要药[22];《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防风可通疗诸风,可愈“气之结,肺之疾”;《本草经集注》记载白蔹主痈肿疽疮、散结气,为驱邪散结之要药,现代药理学研究[23]表明其可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愈病消疾。三药配伍,可益肺散结,起扶正祛邪之效。②川芎-熟地黄-白芍。三药为养阴补血之四物汤的主要组成部分。《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熟地黄可“封填骨髓,滋肾水,补益真阴”,为滋肾填精之主药;白芍、川芎相组即为佛手散[24],出自《普济本事方》,起双向调节作用,既能补血又能活血。三药相伍,可滋肾养阴,补血活血。③白术-茯苓-党参。三药为四君子汤之主药,主要起益气健脾之效,且有临床报道显示四君子汤可补肾充髓,有兴阳起废之用[25]。公因子F3即八珍汤主要组成药物,奏益气养血之效,与②、③组药、角药相呼应,彰显郑教授临床“重疾护正先”的用药特点。第2类——化痰驱邪:①半夏-陈皮-石菖蒲。与公因子F4基本相同,半夏、陈皮为二陈汤之君药,陈皮行气以助半夏化痰散结之力,半夏化痰以辅陈皮行气降逆无阻[26];《本草经集注》记载石菖蒲主“咳逆上气,补五脏,通九窍”,畅肺开闭之余,其芳香化浊之功可使痰浊无所生[27]。②莪术-郁金-浙贝母。与公因子F2相同,《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莪术可“破积聚,行瘀血”,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具有直接抑制、破坏癌细胞,增强免疫激活的作用[28];《本草经解》记载郁金主下气、主血积,现代研究发现郁金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作用[29];《长沙药解》记载浙贝母专入手太阴肺经,可清金泻热、消郁破凝。以上两组角药共奏清肺化痰、消郁散结之效,为郑教授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化痰驱邪的常用组合。

10.4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探析郑教授用药经验

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7个,根据药物功效可分为两类。第1类:茯苓→白术和甘草片、茯苓→白术和神曲、茯苓→白术和当归、茯苓→白术,提示核心药物为茯苓、白术、甘草片、神曲、当归,与高频药物频数统计结果一致,且关联规则较强。其中茯苓-白术-甘草片为四君子汤主要组成部分,此方源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健脾益气的代表方剂。“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出自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痰证》,脾肺皆属太阴经,脾属土,土性主湿,湿为六气之一,土为五行之一,足太阴脾土湿侮手太阴肺金,肺失宣降而生痰浊;且从药物归经统计得出脾经频次最高(1 508次),脾土生肺金,病于肺金,治于脾土,培土生金,即健脾以益肺,脾土实则肺金调。第2类:当归→川芎、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和当归,核心药物为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与高频药物频数统计一致,且关联性更强。此4味药物构成经典名方四物汤,源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经典的中医补血活血代表方,熟地黄和当归奏填精补血之功,白芍与川芎起养血活血之用。现代药理学研究[30]表明,四物汤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和骨髓免疫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促进造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素问·调经论篇》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郑教授在临床中非常重视对气血的调护,如关联分析中第1类药物所组方剂四君子汤偏于健脾补气,第2类药物所组方剂四物汤则补血活血,且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合方即为八珍汤,方剂频数统计中八珍汤也名列前茅。3种统计结果相互佐证得出,郑教授在临床中治疗NSCLC时多以益气养血法为基础。

根据复杂网络分析得到3个核心药物群组,其中1个中心群组:茯苓、白术、甘草片、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桔梗,即八珍汤主要组成药物,八珍汤为郑教授临床补益气血常用方剂,和方剂频数统计结果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一致,佐证郑教授临床“重疾护正先”的用药特点;2个外周群组:①防风、桂枝、党参、白术、柴胡、杏仁、麦冬、山药、山楂,此药组有疏风散邪、益气合营之功,与中心群组相合即为薯蓣丸(方剂频数统计第一)主要成分,与聚类分析第1类方结果相符;②浙贝母、陈皮、半夏、莪术,此药组起化痰散结功用,与聚类分析中半夏-陈皮-石菖蒲、莪术-郁金-浙贝母这两组角药的核心药物相同;同时,从网络图可看出此药组与中心群组的补益药物亦有密切关联,反映了郑教授临床“补中有行”的用药特点。复杂网络分析也进一步佐证了郑教授治疗NSCLC的核心处方及主导治法。

从关联规则表和复杂网络图可以看出,郑教授治疗NSCLC时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①培土生金,代表药物为茯苓、白术、甘草片等;②益肾养血,代表药物为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等;③“重疾护正先”,以八珍汤为基础药物组;④“补中有行”,在补益方基础上佐以化痰散结药物。

11 小 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郑教授治疗228例NSCLC的处方的聚类与关联分析发现,郑教授对于NSCLC的诊疗思路为扶正祛邪,谨守病机。扶正从肺、脾、肾三脏入手,用药以辛、甘、温为主,寓以培土生金、益肾养血等治法;驱邪则以清肺化痰、消郁散结为法,用药苦、寒为多,与扶正对应,寓阴阳和合之意。郑教授临床治疗该病也参考运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为中医药在NSCLC的临床治疗中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当今医学高速发展,中医药也应与时俱进,在中医思维指导临床用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技术,以期为中医药发展翻开新篇章。

猜你喜欢
肺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靶向沉默RACK1基因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规律及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疗效观察
G—RH2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PFTK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