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髓过氧化物酶、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的影响*

2021-10-13 08:12邓林林范军铭毕巧莲
中医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稳定型血瘀心绞痛

邓林林,范军铭,毕巧莲

(1.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了内膜下出血、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冠状动脉痉挛或小血管栓塞,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出现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该病作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若未给予及时的治疗则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目前,临床最有效的疗法为介入治疗,但其有并发症多的缺点[1-6],因此亟需一种简便廉验的新治疗方案。不稳定型心绞痛归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针灸疗法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2020年1月—2020年8月,笔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心肺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8~76岁,平均 (50.87±10.23)岁;病程1~8年,平均(4.82±2.26)年;轻度心绞痛9例,中度心绞痛11例,重度心绞痛14例。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35~74岁,平均(52.94±11.52)岁;病程1~7年,平均(4.74±2.13)年;轻度心绞痛7例,中度心绞痛14例,重度心绞痛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7]及《心电信息学》[8]的相关标准。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和压低的动态变化最具诊断价值,应及时记录发作时和症状缓解后的心电图,动态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 mm或ST段抬高(肢体导联≥1 mm,胸导联≥2 mm)有诊断意义。若发作时倒置的T波呈伪性改变(假正常化),发作后T波恢复原倒置状态;或以前心电图正常者近期内出现心前区多导联T波深倒,在排除非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后结合临床也应考虑UAP的诊断。当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0.5 mm但<1 mm时,仍需高度怀疑该病。

2.2 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内科学》[9]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气虚血瘀证:胸闷痛,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淡红或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25~80岁;③治疗依从性良好;④精神状态良好、能够正常地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者;⑤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伴有心肺功能不全者;②其他疾病(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阻塞性肺疾病、贫血、甲亢、发热等)引起心绞痛者;③既往有精神疾病或存在智力障碍者;④有药物及酒精依赖史者;⑤没有按时按量服药、无法判断疗效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1039,40 mg/片)40 mg/次,1次/d,晨起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S.p.A.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片)100 mg/次,1次/d,晨起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71062,20 mg/片)20 mg/次,1次/d,睡前口服;紧急时予以硝酸甘油片(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1022,0.5 mg/片)0.5 mg,舌下含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主穴:膻中、心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寒凝血瘀证者配厥阴俞、关元,气虚血瘀证者配气海,痰阻血瘀证者配丰隆,气滞血瘀配合太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取直径0.25 mm、长25 mm的毫针(由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18120511)平刺膻中、斜刺双侧心俞、直刺双侧内关;选取直径0.25 mm、长40 mm毫针直刺足三里、三阴交穴。行平补平泻的捻转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10 分钟行针1次,得气即止。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11]的标准。显效: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除,心绞痛发作次数≤2次/周,心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且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ST段回升0.05 mV以上但是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临床症状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没有明显好转甚至加重,心电图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9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MPO、hs-CRP及血脂水平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MPO、hs-CRP及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MPO、hs-CRP及血脂水平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MPO、hs-CRP及血脂水平对比

9 讨 论

西医学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多因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出血、内皮受损引起管腔狭窄,形成心脏供血不足所致。西医的治疗方法多为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抗凝类药物。该病发病群体多为中老年人,由于中老年人脾胃虚弱,肾气不足,气虚则行血无力,瘀阻心脉,从而引发胸痹。该病的病位在心,属本虚标实之证,血瘀不畅贯穿始终,因此治疗以活血化瘀、通行血脉为原则。膻中穴是八会穴之一的气会,作为心包的募穴,具有宽胸利膈、行气补气的作用,针刺能够起到行气活血通络的作用。研究表明:针刺膻中穴能使针感沿着肋间神经传至大脑处,直接作用于脑干的心血管中枢,对于血液具有重新分配的作用,从而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针刺内关穴具有调畅气血、宽胸降逆的作用。该穴属于心包经之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有宁心调气、宣痹解郁、宽胸理气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针刺内关穴能够兴奋神经,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血管扩张,进一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从而保护心肌细胞。三阴交为脾经穴位,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有养肝补肾、益血健脾、活血化瘀的功效。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化痰、宽中理气的功效。心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心经背俞穴,有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研究表明,心俞穴通过外周神经直接与心脏相连,有调气血、通心脉的作用[11-12]。

MPO水平直接关系到冠心病相关事件发生,MPO水平降低预示斑块破裂,促进炎症效应细胞的增殖与活化。hs-CRP则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斑块的破裂直接密切相关,是一种炎症标记物[13-20]。本研究结果显示:针药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MPO、hs-CRP、TC、TG、LDL水平,升高HDL水平;且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针药结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改善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猜你喜欢
稳定型血瘀心绞痛
话说血瘀证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