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桢,韦启龙,黄 丽,吴晶晶,周茜茜
(贵州理工学院城市与建筑规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线上线下问卷调查、访谈法、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获取基础数据,并参考了《国家安全法》《保密法》及涉及培育公民国家安全观的政策文件及书籍。调查样本选取贵州省贵阳市大学城来自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7所高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3份,回收率为94.6%。
1.2.1 追星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大学生追星态度
追星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大学生追星态度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追星影响及追星态度 %
由表1可知,大学生日常行为、审美打扮、性格及价值观塑造都极易受到公众人物和所喜爱明星的影响。近80%大学生会关注明星日常并愿意为明星相关的物品买单,也很关心明星八卦生活及娱乐方式,这一点在性别上基本没有明显区分。从年级层面上看,高年级学生在追星消费上比低年级学生高,低年级学生更容易比高年级学生因为追星而影响其个人行为及价值观。
1.2.2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及行为认知
针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及行为认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及行为认知 %
由表2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大学生自觉认识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安全观念培育的重要性,并认为非常有必要。大学生对警惕维护国家安全的具体行为认知上,低年级弱于高年级,女性弱于男性,并且对外来文化表示有较强的好奇心。调查可以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国家安全观缺乏总体的认知,对外来文化不能进行较好地选择性吸收,高校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礼仪习俗、安全意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教育与引导。
1.2.3 大学生对改进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建议
调查中,大学生对改进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建议如表3所示。
表3 大学生对改进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建议 %
由表3可见,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对培育青年国家安全观念亟需深入改革,其中包括强化思想政治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发挥网络宣传平台优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途径。女生相较男生更乐于接受校内组织的安全教育形式。在高校多种教育形式中,大四年级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认可度较高,期望较大;最低的是大一年级。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增加,会对教育形式的全面把握和认识更丰富。
外来文化的冲击。以追星来看,大学生狂热追逐娱乐明星容易失去自我,把握不好网络与现实的尺度,降低了是非判断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政课堂,而思政课堂对教师讲授技巧要求高,如若师生互动交流少、教学手段单一,极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政课程对思想政治内涵的“深入内化”和社会核心价值的正确引领。辅导员班主任通常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也很难达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思想引领目标。
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多元外来文化拓展了大学生视野,同样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许多大学生身在蕴含优秀传统文化国度而不自知,由于新奇而热衷于国外文化。如在对待传统节日上,就会导致欢度“洋节”而冷漠对待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当西方文化中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与传统思想教育思想产生碰撞冲突时,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1]。
2.2.1 现代网络舆情的影响
网络舆情可以在公共管理中有着积极的一面,民众通过网络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拥有安全感和参与感,向政府提供真实有效的反馈[2]。然而网络舆情并不代表现实的对错标准,大学生群体没有足够的能力分析甄别网络信息和舆情,容易盲从受到错误网络舆论的引导,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正确走向。
2.2.2 西方文化裹挟偏颇政治思想的渗透
改革开放以来,外来商品和文化涌入日常生活,悄然间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其中不乏带有浓厚西方资本主义色彩的文化产品涌入,影响了大学生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境外势力频频利用公共突发事件恶意引导国内网络舆论影响民族团结精神,借机干扰和破坏我国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3]。西方媒体积极倡导所谓的“民主”“人权”思想,鼓吹西方制度优越性,输出“人权高于主权”等论调,传播西方价值观念企图“西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极易使得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偏差,造成国家安全隐患。
思想政治教学课程要与时代特点高度结合,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时事热点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正确辨别主流政治方向;推出专题课、辩论课、讨论课等多种授课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理论思想;线上线下教学要抓好,利用好手机网络平台加强主流价值“声音”,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抓好“课程思政”,让大学生的每一堂课都接受到正面的积极引导;同时将社会实践活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以志愿活动、经典诵读、民俗节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为载体,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利用好校园网络文化宣传阵地,创建党建党史知识学习平台,转载权威媒体对社会焦点的客观解读,帮助大学生培育科学的文化观念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利用好“两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程,强化爱国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宣传平台、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优势开展革命精神调研活动,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奠定社会主义事业坚实基础。深入挖掘校内外优秀学子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树立校园新风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主旋律,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铸牢大学生民族精神。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议题,这对“培养什么人”的社会主义国家办学宗旨有全面指导。文章从大学生广泛“追星”现象中参与观察,通过调研数据得出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大学生呈现出普遍缺乏国家安全意识的状态,同时也折射出高校在应对多元文化冲击下对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传扬中国优秀文化、安全意识培育等教育方式方法上的缺失。教育不能一味的“禁止”和“打压”,需要针对青年特点给予有效引导。对于高校而言,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长期的经验事实中探索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