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疗效分析

2021-10-13 08:00沈斐斐
大医生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沈斐斐

(常熟市中医院皮肤科,江苏苏州 215516)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疾病,主要因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首次感染的患者可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病毒在脊髓后根神经节中长期潜伏,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受到其他因素刺激后,神经节内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并迅速增殖扩散,导致炎症加重,引起神经坏死,进而出现皮疹、神经痛等临床症状[1]。西医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以抗病毒、镇痛、提升免疫力、营养神经等方式为主[2]。而中医治疗注重整体性,在带状疱疹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3]。有研究认为,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提高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4]。本研究就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常熟市中医院2019 年11 月至2020 年11 月收治的80 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50~82 岁,平均年龄(54.52±7.12)岁;观察组男性23 例,女性17例;年龄51~88 岁,平均年龄(53.41±7.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常熟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5]提出的关于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确诊;②有带状疱疹病史,临床治愈后患者局部出现针刺痛、烧灼痛、感觉迟钝、瘙痒等异常感觉,并持续1 个月以上;③有明显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的痛觉触觉异常,局部可有色素沉着;④有不同程度心理负担,情绪异常或睡眠障碍;⑤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对研究药物过敏;②伴免疫性疾病;③伴肿瘤或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疾病;④伴精神障碍、意识障碍;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西医治疗:选用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096,规格:0.3 g)治疗,0.3 g/次,2 次/d,餐前空腹口服;同时予以餐后口服甲钴胺片(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规格:0.5 mg)治疗,0.5 mg/次,3 次/d,持续治疗10 d。观察组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同时予以中医针刺疗法,穴位选择:阿是穴、合谷、(病变处)夹脊穴、曲池穴;脾胃湿热者加三阴交穴、血海穴;肝郁化火者加支沟穴、太冲穴。阿是穴选用规格为0.22 mm×25 mm的针以捻转泻法进行施针,局部出现酸胀麻的感觉后留针;夹脊穴应用规格为0.35 mm×40 mm 的针,深度为0.3 寸;其余穴位进针后予以捻转泻法,留针深度为1 寸,得气后均留针30 min,1 次/d。同时予以患者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内服药方为龙胆草、生甘草、薏苡仁各6 g,当归8 g,山栀子、木通、车前子、黄连、黄芩各9 g,泽泻12 g,生地20 g,滑石、柴胡、连翘、大黄各10 g;若皮损分布在腰部下方,则加牛膝、独活各10 g;若皮损分布在躯干,则加桃仁6 g、枳壳10 g;若皮损分布在头部,则加藁本、独活各10 g。水煎至250~300 mL,分早晚2 次口服,1 剂/d。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中药外敷,所用药方为苏木、鸡血藤各50 g,血竭3 g,乳香、没药、红花、桃仁、地鳖虫各10 g。煎煮后过滤药物并取汁液对患者皮损处进行外敷,确保汁液覆盖范围大于皮损面积,2 次/d,持续治疗10 d。对患者情况进行3 个月的随访调查。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疗效:疗效评价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治愈:患者皮损症状显著改善,水疱结痂且痂皮脱落,皮损处有浅色印迹,无后遗疼痛,无新生水疱;好转:患者皮损消退在30%以上,疼痛基本消失,水疱多数结痂,无新生水疱;未愈:患者皮损消退在30%以下或者无消退,疼痛症状无改善,存在新生水疱,有后遗疼痛症状。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例数,并予以比较。③观察患者疼痛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量表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为0~1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强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 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例(%)]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6 例,发生率为15.0%;观察组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1 例,发生率为2.5%。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 <0.05)。

2.3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主要由脊髓后根神经节中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所致,患者会出现皮损伴剧痛、疱疹伴带状分布等临床症状,对患者局部皮肤美观性、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疱疹后遗神经痛,增加治疗难度。

西医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上主要从缓解疼痛、减轻症状方面入手,能够起到短暂的缓解作用。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属于“蛇串疮”的范围,病机为正气不足、湿热内蕴,患者患病日久,脾胃虚弱,气虚湿郁,脉络受阻而发病。因此中医主要从祛湿清热、行气活血方面进行治疗[8]。中医针刺可对患者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加强患者免疫功能,同时可提升中枢5-羟色胺水平,使外周5-羟色胺水平下降,实现镇痛的效果。本研究所选内服方剂主要成分中,龙胆草、山栀子、黄芩具有泻火除湿的功效;泽泻、木通、车前子则能清热利湿;连翘、黄连可清热解毒;柴胡疏肝理气以止痛;生地有滋阴养血的效果;当归补血活血;滑石可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薏苡仁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解毒散结;生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结合具有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止痒的效果[9]。中药外敷方剂中主要药物功效如下:苏木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鸡血藤能够活血补血、舒筋活络;血竭、乳香可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没药镇痛活血;红花、桃仁、地鳖虫可通经活血。通过外敷的方法可使中药药液快速作用于病灶,进而实现解热镇痛、散瘀活血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和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保留西医抗病毒、抗炎作用的同时,通过与针刺、内服、外敷用药相结合,能够发挥清热燥湿、泻火散瘀、行气活血的效果,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另外,相比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模式可以有效抑制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其主要得益于以下两点:①中医疗法可针对带状疱疹患者的病机进行辨证治疗,进而延缓病情的持续发展;②中西结合的模式使中西药两者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上述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对带状疱疹治疗及后遗神经痛预防方面的效果优于单独采取西医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带状疱疹,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及疼痛程度,对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新生儿黄疸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桂枝汤加减内服外敷治疗肋间神经痛56例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