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珍玉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冠心病患者常会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此类患者通常病情发展迅速,甚至引发心衰,造成患者死亡,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1]。目前,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主要使用药物治疗,胺碘酮是最常使用的广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减慢房室传导和心率的作用[2]。但是胺碘酮作为钾通道阻滞剂具有不良反应率较高的缺点,长时间应用会对患者视力、甲状腺以及肺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适宜长期使用,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提升药效,缩短用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3]。基于此,本文选取90 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的应用效果予以评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双鸭山市人民医院于2018 年10月至2020 年10 月接收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9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 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4 例,女性21 例;年龄46~73 岁,平均年龄(57.12±3.34)岁,病程5 个月~6 年,平均病程(2.34±0.71)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 例,女性20 例;年龄47~72 岁,平均年龄(56.98±3.56)岁;病程6 个月~6 年,平均病程(2.29±0.6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双鸭山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符合《美国和欧洲稳定性冠心病诊治指南解读》[4]中关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且经临床确诊;②无精神疾病;③认知功能正常;④无视听障碍。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严重衰竭者;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依从性较差者;④对研究中涉及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使用硝酸酯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他汀类药物进行基础性治疗。此后,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54,规格:200 mg]治疗,200 mg/次,3 次/d,服用1 周后将药量调整为200 mg/次,2 次/d,服用至第3 周时,剂量减为200 mg/次,1 次/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美托洛尔(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044,规格:12.5 mg)治疗,12.5 mg/ 次,2 次/ 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心功能指标予以比对,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HR)。②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细胞比容、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比黏度。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治疗3 d 后患者病情基本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室性期前收缩和心动过速情况改善程度在90%以上(含90%);有效:治疗3 d 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室性期前收缩和心动过速情况改善程度超过50%,但低于90%;无效:治疗3 d 后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迹象,甚至病情呈现加重趋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在SPSS 22.0 软件中输入相关临床研究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 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并予以χ2值检验。P <0.05 表示计算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HR 方面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心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F:左室射血分数;HR:心率。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上述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P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冠心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且多发疾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此疾病患者如未接受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引发其心肌坏死,并最终危及生命安全[5]。冠心病患者较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并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其病情加重[6]。目前,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是胺碘酮,其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具有显著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和钾离子阻滞效果,对房室传导有延缓作用,可减慢心率,并对扩张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心肌供血和供氧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7]。美托洛尔为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β1-受体存在选择性阻断作用,主要为阻滞肾素释放,从而对肾素和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血压调节路径起到阻断作用,并减少茶酚胺的释放量,最终使患者的心率减缓。此外,美托洛尔对患者受损体液免疫具有显著的修复效果,对血管收缩能力的改善也有明显的作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肾上腺素受体能够起到有效的阻断作用,在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的同时,还能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心律失常[8]。本研究表明,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H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血细胞比容、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使用能够互相协调,从不同的方面对心脏的交感效应进行拮抗,提升患者的自主神经心率调控的能力,改善心律失常和变异性,促使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延缓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另外,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说明联合治疗在临床应用中更具优势。李妍辰[9]研究中表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单纯使用胺碘酮的对照组,与本研究结论类似。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疗效明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心功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