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怡
摘要:支架式的教学是教学体系中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中的支架其实最初是应用在建筑领域中,之所以被引用到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是因为其原理与我们的教学大致相似。所谓支架就是说我们使用某种物品来建立一个暂时性的支撑,当我们成功之后,就会撤掉这种暂时性的支撑,也就是说,教师在应用这种理念到课堂时,就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一个基础性的目标来让其作为暂时性支撑,在掌握了根本的时候即使撤掉支撑,也能够流利地完成任务。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语文;应用策略
在当下学生自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我们就应提出对应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无疑能够提升我们的教学效率,质量。支架式教学就是可以摆正教师的位置,用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来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一旦将这种支架式教学应用到课堂中来,就必须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理念与实际进行深度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支架来进行学习,因此的人就提出了一些支架式教学应用到高中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一、设置背景支架,构建学习环境
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更加要求学生能够从文章中获得一些认知和情感倾向,从而真正的体悟到选材的内涵,选文理解难度的提升就要求我们教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背景支架。设置背景支架不仅是因为选文难度的提升更是因为我们的选文并不是独立的,分裂的,而是有一个故事背景,而选文晶清展示了一个片段,就不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去理解文章的内涵,而我们教师设置这种背景支架就能够在构建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选文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一步从故事的背景中了解事件的更多细节,从而理解选文的内涵。
就拿杜甫的《登高》来举例,无论是不尽长江滚滚来,还是万里悲秋常作客,都展现出这首古诗悲凉的氛围,如果单从这几句古诗来看,我们只能浅层的学习到其情感表达,但我们不能够从杜甫这一人物的背景故事中感受杜甫一生的经历,就无法真正理解这篇古诗的内涵。那么引导学生在理解体会这一古诗的情感是教师就可以为其设立背景支架,在开始教学时,引导学生去在课下主动探索杜甫在创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在课堂上主动的为大家展示并分析他在创作这首诗时的内心情感是怎样的,找到人物创设古诗的内在支撑,才能够真正的去理解其内涵。
教师要时刻明白,我们在进行教学时,每一篇选文并不是孤立分裂的。而是有其特定的背景所在,我们引用支架式教学就是要把握好选文的独特背景,为学生建造一个背景支架,从创设学习环境的角度来说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在这种支架之下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长此以往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每学习一篇新的选文时主动的去探索这一文章的历史背景,从更加深层次的角度去分析文章、鉴赏文章。让我们的教学变得不再孤立分裂,而是更为整体系统化。
二、教授方法支架,创造思考机会
对于高中生来说,我们对其的要求从简单的理解变为能够从文章中进行主旨的把握,进而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来,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论的传授中,更多的要教会学生方法技巧。这就是我们之间还是教学的关键理念之一教授学生方法,那么在方法支架建设的过程中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在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学习,让我们的学习内容与鲜活实例结合在一起,充分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说在《纪念刘和珍君》这一课中,教师在进行导入时,如果直接要求学生去感悟,文章就很难让学生对于文章有全面的把握,因此我们可以在方法支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记忆关键词——纪念,从关键词出发去对文章进行探索:纪念的是谁?为什么要纪念?被纪念的这个人是个怎样的人?对这一关键词进行联想,我们就能够为我们探索文章开辟更多的想法与思路。这种关键词的剖析能够把我们要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分化成板块来进行理解,在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思考机会,中学生就能够开启自己的头脑风暴,更加全面的思考,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解析文章。
由教师握紧“勺柄”一口一口“喂给”学生的东西,并不能够深刻的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只有学生自己拿起“勺子”才能够将这种方法深刻记忆,并形成一定的肌肉反应,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一看到文章就抓住文章的关键词通过联想去进行思维的发散从而对文章进行思考和剖析。这是我们支架式教学的一个核心理念之一,为的就是能够从方法的角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只培养浅层次的学生,用这种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全面促进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提升。
三、提供评价支架,提高学生动能
无论何时,学生做出的努力都需要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尤其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有着更强烈的自尊心以及好胜心教师对其的鼓励能够极大的提高他们学习的内在动能,但在传统教学中这种评价都流于形式,因此在支架式教学中我们就要建设和提供评价支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肯定与认可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去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内在动能。
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制定一定的评价机制比如说当小组内的成员共同完成合作任务,并能够在班级打分中得到前三名就奖励一朵小红花,累积五朵小红花则会奖励学生在某节课上观看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等纪录片,当然就是不要认为这样的形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明确学习一定要寓教于乐,在这种感性的片子中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这样良性的竞争机制能够去鼓舞学生更加优良的完成合作任务,并且班级打分这种形式也能够杜绝学生之间的裙带关系下产生前三名的现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作出评价,这样既能够完善我们的教学,又能够发现存在的弊端,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
这种评价支架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在这种自信心增强的基础下,充分提升学习的内在动能。
四、结语
支架式的教学对我们语文课堂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它能够利用这种短暂性的目标去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下,即使教师在每次课上并不强调支架,学生也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这种教学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充分的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进而对于我们的语文是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同欣.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2]贾文敬.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散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3]温海萍.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4]高艳.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論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2(19):62-63.
[5]李光华.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文化教育——兼谈支架式教学模式[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