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养成的初期。而语文这门学科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引言:对于语文的学习,阅读与写作是必不可少的。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学生正式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以及社会也逐渐认识到,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读写进行一个有机的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且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意义分析
想要使得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在读写结合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有关教育研究者务必要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手段存在意义,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与研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时必不可少的能力,但这两者是紧密相连且不可区分的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训练来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也需要通过写作训练来进行文章分析能力的提升。换句话说,无论教师是单独进行写作训练教学,还是单独进行阅读教学,都是无法起到较为良好效果的。唯有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才能够使得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让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让学生的文字品鉴能力也在此基础上得到更为明显的完善。
二、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分析
一线小学教师倘若想要在日常的语文课程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使用,就务必要遵循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原则,来进行日常教学活动的推进,下文将对有关教学原则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1.以育人为本来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线教育研究者进行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都将教育目标放置在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知识学习,以便取得更为良好的應试教育成绩上。但实际上取得较为良好的应试教育成绩,并非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小学语文教学为的是让学生进行母语运用能力的提升,通过日常的课程学习,进行个人交流能力,文字品鉴能力和审美意趣的提升。故而教师应当以育人为本的原则来进行日常的读写结合教学,将学生看作是需要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个体,以去功利化的方式来进行日常的课程教学,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得日常的课程教学状态变得更为完善,更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向。
2.以因材施教的原则,来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
读写结合是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所必须要经历的教学活动,但许多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中,都没能站在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视角上,根据学生阶段性的发育特点进行日常教学内容的编排和教学环节的创设。但实际上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理念与初中生和高中生相比较而言有较大的不同,如果教师以一般普适性的原则来进行日常的读写结合教学,很可能无法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意味着教师务必要以因材施教的方式,针对小学生的成长发育特征,制定出符合小学生成长发展阶段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日常的课程教学。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得相应的课程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
3.以长期积累的原则,来进行日常的读写结合教学
读写结合的教学,为的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但不论是阅读能力的提升还是写作能力的完善,都需要学生花费较为漫长的时间,才能够取得明显的成效。因此这一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所能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能及时显现,需要通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够逐步显现出来。但许多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急功近利,因此很容易以强制性的手段,逼迫学生进行定期的文学积累。这种方式非但无法让学生进行读写能力的提升,还很可能让学生对有关课程的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长期积累为原则,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习惯,让学生的个人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和完善。
三、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阅读与写作兴趣不高,教师引导存在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获取课外知识的渠道已经与之前大不相同。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以及电脑,来获取相关的知识,而且各种网络游戏以及网络娱乐诸多,使得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不高。而且在学校当中,教师由于课程的需要以及应试教育的需求,课堂上只是完成固定的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习惯。教师在课下也极少为学生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很难进行课外阅读,学生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知识储备,在写作方面也会面临着很多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讲解的内容,大部分利用的仍是传统的教学素材,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所接触的阅读量是有限的。而且这些传统的教学素材基本上都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前提的,长时间的阅读会使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大大降低,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受到影响,阅读兴趣也不够高涨。
2.教学安排与阅读写作脱节
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如果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使阅读与写作相互脱节,那么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不同的文章是不同作者的思想载体,学生在阅读相关的文章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的优秀语句,而且也能通过文字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相应的写作手法,从而提升其写作能力。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对于读与写的结合,并没有做到合理妥当,阅读课程成为了单纯的阅读课程,写作课程也是一味的单纯写作,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学生的阅读成为无效的用功,而写作也是永远不变的大套模板。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很难提升自己的读写能力。
3.教学工作者专业素质不高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使学生耳濡目染的进行语文学习。语文的阅读与写作需要教学工作者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老师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比较浅显,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文章的过程当中,很难对文字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应用,教师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不能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其相关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很难得到提升。
4.教师的评判较为主观化
学生对于不同的题目以及不同的事物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会将自己的情感与个人的喜好掺杂到作品当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题目,不同的人写出的作品是有区别的。教师在作文的评判过程当中,不应该单纯以作文篇幅的长短来当作评判文章质量的标准。教师在阅读学生的作文过程当中要进行细致性的阅读,对于文章当中的一些语句或措辞也要进行评判,拒绝以偏概全式的评判方式。教师的评判标准过为死板,这对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在作文批改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拒绝主观化的评判方式,注重保护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新课改下提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1.教师要正视新型教学方式
要推进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改革,首先就要让教师对新式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教师不断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相关的教学思想,才能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所以教师一定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思想,以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断营造好班级中的阅读氛围和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推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在班级当中举行相关的比赛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本比较适合该阶段学生阅读的书籍,在规定的期限内,阅读完这本书,并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进行表达,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在其中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进行良好的情境创设,对学生进行引导
好的情境创设是学生进入课堂,并且高效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课前可以进行一定的情境创设,对学生进行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仅凭学生自身去学习相关的读物,其难度是较大的,效率也是较低的。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不断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相关的情境创设进行自我的探索,并且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读写理念进行贯彻,让传统的教学素材与现代化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单元与单元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也要将所学内容进行一个有机的整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记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写作过程当中进行应用,而且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记忆。良好的知识基础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与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储备,以及阅读方式和阅读理解技巧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在未来的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进行知识的应用。只有进行良好的情境创设和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良好的结合与应用,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进行经典的引用,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学习课本知识时,教材所选用的一般都是较为经典且优秀的文章。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经典语句和诗词的良好习惯,因为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当中,学生的语感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关系着学生阅读过程当中,对于一些语句的理解能力,而且学生写作时的灵感也来源于此,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通过相关的经典文章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而且也能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4.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巩固基础知识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压力较小,内容较少,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要将眼光仅仅停留在固定的教材课本上,要适当地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诸多的课外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增强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只有学生有着丰富的课外知识储备,才能跳出俗套的作文框架,写出一些优秀的作文。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读好书和会读书,在读书的过程当中,不要盲目的去读,要进行思考和知识储备,将阅读的知识和文章中作者的思维方式化为己用。丰富的阅读量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与保障,只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不断积累好词好句,学习相关的写作逻辑思维,才能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进行应用。阅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基础知识结构以及自我认知都属于初级阶段,所以教师要给予一个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学习课外知识,不断扩大自身的阅读量,使学生进行一个积累和巩固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将读与写进行完美的结合。
5.培养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让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解和记忆,而忽视了文章主体核心的情感,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真正的把握整篇文章,情感的基调很难让学生在自己写作过程当中进行应用,而且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上学生很难进行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下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对作者的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进行把握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写作的过程当中,把握自己整篇文章的情感与基调。比如在学习“四季”这一单元,对于四季不同季节的特点,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把握和学习,并且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工具,让学生可以知道每个季节的特点和不同事物。让学生可以根据不同事物来把握文章处于什么季节,比如春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節,天气可能是晴天,或者是小雨。而夏天是一个较为炎热的季节,我们可以通过太阳、瓢泼大雨或者西瓜等食物来进行记忆,而秋季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落叶、瓜果成熟,硕果累累,等特点来进行记忆。而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我们可以通过雪花或者春节来进行记忆,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而且也能在写作的过程当中进行应用,努力把握情感基调,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质量。
五、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课堂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校以及社会要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写作和阅读的有机结合,对阅读和写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来创新教学方式,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进行知识的积累,在写作的过程当中进行积累知识的应用,进而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语文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鸿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初探[J].学周刊,2021(18):57-58.
[2]李刚.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15):77.
[3]王新运.读中练写,写中促读——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2):71.
[4]夏晓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学园,2020,13(19):18-19.
[5]林莉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初探[J].新课程(综合版),2019(09):72.
作者简介:房晨晨,女,1983.10,安徽淮北,小教初级,本科,淮北市相山区九一○学校,研究方是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