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昉 严玉冰 陈圣植 应益波
摘要:近年高考改革后,高校理工科专业中出现了一些未选考物理科目的大一新生,因为物理基础薄弱,他们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存在着较大的学习困难。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调研了2018级、2019级和2020级理工科专业中未选考物理科目的新生学情,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开设了大学物理预修课程,逐步建立起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一套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线上超星平台为辅的教学方案和设计。
关键词:物理教学;大学物理预修课程
1学情调研
2017年起,浙江省实行“3+3”新高考选科模式,取消文理分科,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导致有一部分进入理工科专业的大一新生没有选考物理科目,他们没有经过中学物理课程的系统学习,仅仅是通过了难度较低内容较少的物理学考(学业水平考试)。针对这部分学生未选考物理的原因,以及需要加强的物理知识模块等问题,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连续三年共发放了601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36份,其中2018级192份,2019级239份,2020级105份。主要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综合三年的调查问卷得到:有37.7%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物理、觉得物理太难等主观原因,主动放弃物理科目;而其余62.3%的学生则是因为老师家长劝说、学校开课设置、赋分博弈等客观原因,被迫放弃物理科目。基本上所有同学都认同物理课程对于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表示愿意在大学里重新加强自己的物理基础。有37.9%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加强力学部分学考知识,57.5%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电磁学部分学考知识,75.0%学生认为需要加强所有选考知识模块。
每年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都对未选考物理科目的理工科专业新生进行入学物理测试,测试的结果反映出这部分学生的物理基础非常薄弱,只有20%的学生能够达到物理学考水平,而能够达到物理选考水平的学生不到1.5%。学校迫切需要采取手段来弥补这部分学生的知识结构缺陷,不少有条件的高校都采取了开设大学物理预修/先导课程的对策[2][3]。
2课程开设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就已告知相关理工科专业新生,未通过测试的学生必须第一学期修读大学物理预修课程——《经典物理基础》,共36课时(不含入学测试和期末考试)。这样做,既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本课程设定为“科学技术类”的“素质拓展课程”。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里面的知识点共116个。学考知识点有58个,选考知识点有102个,重叠部分有44个(部分有加深)[4]。我们帮助学生梳理学考知识点,然后学习选考知识点,但并不是照搬高中的教学,在教学上针对知识点与大学课程的衔接作出调整,删减部分与大学课程重复的内容或关联不大的内容,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淡化对解题技巧的训练,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精准高效地提升学生的物理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并且努力让学生了解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关系,立足于更普适的角度去定义概念、建立模型和分析问题,以现代物理的统一性思想来阐述基础物理的内容。
自2017年起,经过四轮教学周期的改革实践,我们已经建立起较为成熟的《經典物理基础》课程内容体系,课程配套教学资源逐步丰富,教学课件全部制作和修改完毕,习题库也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一套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线上超星平台为辅的教学方案和设计。
3结语
随着高考选考模式陆续在更多的省份推广,高校理工科专业中会长期存在一定比例未选考物理科目的学生。他们薄弱的物理基础将会导致其在后续专业学习中遇到更多的困难。而开设大学物理预修课程作为一种有效的应对方案,对于提升理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得到了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18SCG219)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新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先导课”的设计与实践,倪忠强吴天刚顾牡等,物理与工程 vol.28,2018
[3]新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学习状况分析及策略探索——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马丽珍李颖牟冰,物理通报.2020,(05)
[4]《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级),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作者简介:
1.胡昉,男,1980年1月,浙江省宁波市,汉族,讲师,博士研究生,凝聚态物理;
2.严玉冰,男,2002年1月,安徽省安庆市,本科在读,电子信息工程;
3.陈圣植,男,2001年2月,浙江省温州市,本科在读,电子信息工程;
4.应益波,男,1982年12月,浙江省宁波市,汉族,讲师,博士研究生,凝聚态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