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燕 覃青必
[摘要] 政治性是“基礎课”的首要秉性,失去政治性的“基础课”将失去它的基本价值,无法实现它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基础课”的政治性主要体现为:培养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法律观,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等各方面的素质。在“培养什么人”方面,“基础课”培养的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的人;在“怎样培养人”方面,“基础课”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方法培养人;在“为谁培养人”方面,“基础课”要为党和国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
[关键词] 基础课;政治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8-0007-03
从“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课程目标和设置来看,政治性是它的首要秉性,失去政治性或者政治性不强的“基础课”,将失去它的基本目标和方向,甚至沦为其他课程的附庸,从而无法实现它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因此,明确“基础课”的政治性及其要求,是从事“基础课”教学的首要目标和根本任务。
一、“基础课”政治性的内涵
“基础课”的政治性,主要是宣传、维护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带有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特点。这也是它区别于一般哲学课、伦理学课的重要地方。从政治性角度来看,大学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有各自不同的政治性内容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旨在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世界、人的活动、人类社会等的发展和运行规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旨在通过让学生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坚定大学生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道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旨在让大学生了解党史、国史,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基础课”的政治性从本质上说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内容上有不一样的地方,其政治性主要体现为:让大学生在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法律观,提高思想、道德、法律等各方面的素质,从而为培养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和论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基础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政治性也必须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论述。
二、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的人
“培养什么人”从培养对象的素质来讲,意思是应培养具有何种素质的人才。在大学课堂里,每门课都是为了培养它的教学对象即大学生某种技能或品质,都有自己在培养人方面的明确目标。“基础课”属于人文学科,其教学目标除了与一般人文学科的教学目标部分重合外,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社会主义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首先,“基础课”培养的大学生应具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2],这个底色在“基础课”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上,就体现为要求大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科学的思想,它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必将超越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人类社会最高级的社会形态。“基础课”要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
其次,“基础课”培养的大学生应具有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仅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还为我们确立了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强调“小我”融入“大我”,以及牺牲和奉献精神,认为一个人要树立起为人类高尚事业奋斗终身的人生观,树立起为他人、为社会甚至为全人类牺牲奉献的价值观。诚如马克思所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3]。“基础课”应培养起大学生的这种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最后,“基础课”培养的大学生应具备社会主义的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作为高级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有它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价值追求和规范要求。这些价值追求和规范要求,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体现,就是“基础课”的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规范和体系,它们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规范内容,显著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道德和法律。比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而非资本主义道德的自我实现和个人主义;社会主义宪法规定的是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而非资本主义宪法规定的多党制、三权分立制;等等。“基础课”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的价值意蕴与追求,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的原则与规范,成为具有社会主义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培养人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其中方法论就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包括认识人、改造人)的方式方法的理论。“基础课”作为一门宣扬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上,也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育人原理与方法。因此尽管“基础课”与一般的哲学课一样,都会讲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内容,但由于具有不同的教学目的,两者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基础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因此它就不能像一般哲学课那样,通过思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由内向外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而不强求思想上的统一。“基础课”虽然也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但它对学生的思考必须进行有目的地引导,对于学生一些不符合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和观念,必须及时纠正,否则它就无法实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意义。
因此,“基礎课”在“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上,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即在向学生分析和解释社会问题、历史问题的时候,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尊重客观事实、客观规律,而不是采用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或者二元论的方法。第二,要坚持有启有导、尤其是导向明确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它们并不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因此需要从外向内进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就在这里;同时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科学的思想和观念,它们又是符合人的思想发展规律并可以觉悟得到的,所以它们又可以通过学生的努力思考得到。因此,“基础课”在育人这一问题上,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启发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优势,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意义。第三,要注重实践的原则。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马克思不仅从实践出发认识世界,而且从实践出发改造世界,实践在马克思主义那里同时具有认识论、方法论的意义。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实践(劳动)不仅使人区别于动物,而且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础课”在育人问题上注重实践的原则,意味着教师要善于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而不仅仅是理论的灌输,同时教师要善于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强化大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和践行,避免理论脱离实际。
四、为党和国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 这个论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提供了基本的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基础课”,就是为党和国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
首先,“基础课”要为拥护党的领导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坚持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直至今日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英勇奋战和英明领导。“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抵制任何诋毁、影响党的领导的思想和言论,就是培养学生懂得党的历史,了解和相信党,明白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离不开党,从而成为坚信并拥护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基础课”要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养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经苦难的近现代中国符合国情的选择。当今中国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主要归功于我们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证明,由于历史和国情的不同,中国一方面不能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也不能照搬前苏联的模式,而只能实行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符合国情的历史选择,是我国长治久安的制度保证,从而坚定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最后,“基础课”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跟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的事业,它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福利和幸福,是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努力奋斗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离不开党的伟大领导。“基础课”的重要目的,就是为培养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能为之奋斗终身的新一代服务,只有培养出这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中国青年报,2019-3-19.
[2] 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J],求是,2020(17).
[3] 贾玉英.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4] 孔祥利,林乐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