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韶瑜(河北省兽药监察所)
近年来,我国肉牛和奶牛养殖业迅速发展,肉牛养殖也是我国扶贫的重要养殖项目之一。随着我国肉牛和奶牛养殖数量的迅速增多,养殖密度随之增高,各种传染病的发病频率也逐渐升高。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犊牛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犊牛消化道、神经系统出现明显变化的疾病。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主要以西药中的抗生素为主,但由于犊牛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而且耐药情况日益严重,西药在临床上治疗犊牛大肠杆菌的效果有时不尽人意。中药及复方或组方药在犊牛大肠菌病的治疗中可发挥显著效果,且不存在致病菌株耐药性情况的出现,受到广大兽医工作者的青睐。笔者对犊牛大肠杆菌病的中西药防治方法进行综述,为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在牛圈舍、牛胃肠道、饮水、饲料中可大量存在,在犊牛免疫低下或感染其他病原时可感染犊牛引发更为严重的疾病。临床上将犊牛大肠杆菌病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为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型,一种以腹泻伴随神经症状而且可出现急性死亡的肠毒血症型,一种为急性死亡的败血症型。此外,由于其他病原,如口蹄疫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后容易继发致病性大肠杆菌,从而导致发病犊牛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给诊断和治疗造成困难。相比于其他疾病,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较高,给肉牛和奶牛养殖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可在牛舍、水槽、料槽等环境中以及犊牛胃肠道中大量存在。犊牛患病主要是由于接触了病牛或带菌牛以及被其粪便或分泌物污染的料槽、垫草等。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潜伏期长短不同,受感染大肠杆菌菌株的毒力、犊牛状态、免疫接种、预防治疗等方面因素影响,潜伏期最短为数小时。易感犊牛通过消化道接触致病大肠杆菌从而感染患病。由于大肠杆菌是多种动物患病的病原,如羊、猪、犬甚至人类接触患病犊牛也可能感染患病,而且由于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也可成为犊牛患病的传染源。犊牛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差,不耐高温、阳光,对大多数消毒剂敏感,因此定期打扫和消毒牛舍可减少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应注意的是,大肠杆菌可对长期使用的消毒药物会产生耐药性,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可采用多种不同种类或消毒机制的消毒剂交替使用。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可从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两个部分进行。临床上,犊牛出现腹泻、先兴奋后沉郁的神经症状等可初步怀疑为大肠杆菌病。剖检病死犊牛腹腔可闻到恶臭气味,肠出血且胀气,内容物含有气泡和血液等,有时心脏、关节等部位也会出现出血点,依此可初步判断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通常临床上大肠杆菌感染后的犊牛临床症状和器官病变与其他病原十分相似,如魏氏梭菌、沙门菌等,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不能确定犊牛的病原,应采集犊牛的肛门拭子、新鲜粪便或肠道组织等在实验室进行化验。实验室检测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方法有多种,如PCR检测、细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玻片凝集试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等,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样品类型进行检测。
犊牛大肠杆菌病选用的西药主要为抗生素,如氟苯尼考、头孢菌素、磺胺类等,对该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临床上实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问题,可采用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药物筛选后选择敏感药物。患病症状较轻的犊牛可采用抗生素拌料、拌水或灌服等方式,减少对患病牛的应激,而食欲废绝的犊牛可采用肌内注射或静脉输液的方式给药。此外,可适当地给腹泻犊牛进行补液,药液中应含有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防止犊牛出现脱水现象;也可使用硝酸铋、活性炭等保护患病犊牛的胃肠道黏膜,防止毒素破坏胃肠道。待犊牛病情好转后使用益生菌制剂,同时停止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可加快患大肠杆菌病犊牛胃肠道正常菌群的恢复,缩短病程。
中药治疗犊牛大肠杆菌病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中药治疗该病的组方和复方有多种。穿心莲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注射药物可用作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其余的方法以灌服或拌料为主,商品化的白头翁散等也常用于该病的治疗。下面列举了几种常用的组方。
乌梅散:黄连、姜黄各6克,乌梅、诃子各10克,干柿30克,水煎煮晾凉后灌服,一日一次。
附子理中汤:党参、土白术、乌梅、焦山楂、诃子各30克,车前子、肉豆蔻各25克,附子、干姜、肉桂、郁金各20克,粉碎后水煎煮,晾凉后灌服,一日一次,连服两天。
地榆炭、石榴皮各40克,墨旱莲30克,白头翁25克,秦皮、槐花炭各20克,白芍、山药、炒白术各15克,干姜10克,粉碎后水煎煮,晾凉后灌服或将粉末温水冲开后灌服,一日一次,连用三日。
上述中药组方可根据患大肠杆菌病犊牛的临床症状和用药后的表现进行选择和药量的增减,使用后效果欠佳应及时更替中药组方,以免耽误犊牛的最佳治疗时间。
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犊牛的养殖管理,采取科学、精细的管理方法,可有效避免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在怀孕母牛妊娠前,将大肠杆菌列入疫苗接种计划,可避免新生犊牛发生大肠杆菌病的概率。犊牛在出生一个月后应及时接种大肠杆菌病疫苗,防止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减轻患病后的临床症状。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大肠杆菌病疫苗,包括多种病原的联合疫苗,可根据当地大肠杆菌和其他病原的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给犊牛免疫接种。
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犊牛的饲养管理。首先,保证犊牛吃到优质的母乳,保证摄入足够量的母源抗体,以提高犊牛对大肠杆菌等病原的抗病能力,若使用代乳喂养应保证代乳质量。其次,犊牛应设置独立的饲养圈舍,不可与其他日龄的牛混养,防止病原的传播。然后,犊牛圈舍,母牛及喂养奶瓶应每日进行清洁和消毒,可减少犊牛接触细菌性病原的概率。
犊牛大肠杆菌病是在肉牛和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常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给牛养殖经济造成较大的损失。在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中,防控工作尤为重要,加强犊牛的疫苗免疫接种和日常管理工作,防止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对患病犊牛的精确诊断是治疗大肠杆菌病的基础,在未确定犊牛发病的病原前,应尽量少使用抗生素治疗,待确诊后方可进行。在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中,建议使用中西药联合用药的方式,可提高治疗效果,加快病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