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夷陵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1-10-12 02:08温传柱朱银城纪雯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夷陵区粪污有机肥

文│温传柱 朱银城 纪雯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崔卫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花镇分中心)

程琼乖(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农业农村局)

自2007年起,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连续十年稳居“国家生猪调出大县”之列,年均获得奖励资金达700余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栏圈改造、良种引进、配建设施、基础防疫、贷款贴息和农保补助”等项目,提升了生猪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水平,进一步巩固了生猪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夷陵区依托畜禽标准化“四级联创”“畜禽标准化养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项目,配齐了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创建花园牧场40余家,新建改扩建有机肥企业10家,推广发展“115”标准化猪舍319栋、“150”标准化猪舍216栋、“500”标准化猪舍61栋。其中,部级标准化示范场3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家。

因夷陵区以山地丘陵为主,生猪养殖存在“临路靠水、东聚西散、家庭经营、良土并存”等特点,饲养较粗放,疫病防控难,环保压力大,急需提出一种能够促进生猪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夷陵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生物安全挑战生猪稳产保供。随着疫病全球化愈演愈烈,非洲猪瘟自发现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至今无有效疫苗上市,且该病已在国内定植,当前消毒灭源成为应对该疫病的惟一防控手段,使生猪稳产保供形势依然严峻。

2.散养户与猪贩子管理难度大。夷陵区农户几乎家家都养年猪,高峰期养殖户突破10万户,并以散养户为主。散养户购猪苗与卖育肥猪都是直接与市面上猪贩子交易,因此养殖污染与生猪违规调运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广大养殖户的根本利益和扰乱了生猪市场。

3.区域内生猪产销对接机制不健全。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生猪市场供求信息服务平台,有的生猪养殖户不知道谁需要买,买猪的也不知道谁需要卖,导致猪的来源、市场价格及健康状况等不清楚,可追溯体系不健全。同时,散养户现货交易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没有市场话语权,收入得不到保障。产业链上的利益及风险分配不均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4.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市场机制不健全。这主要是有机肥市场混乱及种养对接不畅造成。

(1)有机肥市场不成熟。一方面,新建畜禽粪污处理中心与有机肥厂的用地属性区别及本质功能一致性存在矛盾,各个部门审批意见不一致,部分有机肥企业缺乏技术支撑,规划建设与生产技术不配套,以及有机肥市场价格虚高、供大于求,导致实际工作推动难。另一方面,有机肥界定标准过高,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初级阶段,用商品有机肥和专用有机肥的行业检测标准来衡量传统有机肥的优劣,不利于工作推进。此外,应加强粪污资源创收,刺激养殖户将愿意投入到处理粪污上。

(2)区域内种养对接不畅。散养户粪污配套消纳地基本充足,粪污资源利用不是技术原因,而是缺乏现代化的生产管理体制。规模养殖场与周边种植基地对接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粪污处理质量不高,以及过度施用使农作物受损。二是种植基地施肥的季节性与养殖粪污的持续性存在矛盾,且粪污处理中心及有机肥厂对半成品粪肥的需求有限,影响养殖户处理粪污的积极性。

二、工作建议

用“区域化、系统化、集团化”的思维谋划生猪产业发展,从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控体系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与市场主体地位、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及强化平台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发力,壮大产业基础,推动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抓好疫病防控与良种繁育体系。实施区域疫病常态化监管与强化养殖场自身防控措施。在县域边界交通要道设置检查站与洗消中心,建立健全区内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推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夷陵区应从保种源与延长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借助西北山区的天然屏障优势选择良地办种畜场,建立“种畜场—商品猪—屠宰场—加工冷链物流园”的单向通道模式,逐步完善自繁自养的封闭生产体系。

动物经纪人和运猪车辆是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点。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期间,不管是进猪苗,还是销售育肥猪,建议在离猪场较远的地方修建生猪交易中转平台。通常情况下建1条,有条件的可以建2条,或者用移动式的支架平台,保障单向通道运行。销售前后要对上猪平台全方位消毒。同理,无害化处理中心也可以建立类似的交易中转点。

2.大力提升行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充分调研未来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主体,摸准对象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农民与致富带头人培训。

为提高畜牧行业准入门槛和市场主体地位,在有条件的乡镇、村,先带头分类组建专业合作社,示范效果好逐步向全区推广。把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好,不断提高行业“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推动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1)生产型。坚持良种畜禽与地方优良品种“齐步走”,根据产业链前端及种属划分,原则上以村为单位组建种养类专业合作社。发挥好合作社在政府与农户间的纽带作用,引导散养户加入合作社实现统一管理,提高生产效益。

(2)经营型。猪贩子、饲料、兽药经销商等可组建经营类组织。

(3)服务型。应在牧草种植加工、养殖技术服务团队、动物诊疗中心、宠物医院、防疫服务队及合作社文秘财务服务队等组建服务型合作组织,促进行业服务提档升级。

3.完善生猪全产业链市场运作机制。

(1)建立健全区域农畜产品及投入品交易服务平台。对种源、仔猪、精液、育肥猪、粪肥、养殖设施设备、饲料、疫苗、兽药、添加剂及微生态制剂等建立交互平台,并与屠宰场建立联系,降低饲养成本,促成订单农业新业态形成。

(2)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给予生物源性有机肥及粪污资源利用中心企业土地政策支持,适当降低现阶段有机肥项目招标的门槛,确保区内粪污资源就近就地利用。

(3)建设地方农畜产品分级分类标准管理体系。标准化生产及品控体系应建立在企业化运作模式基础上。建立分级分类的标准体系便于推动优质优价。

(4)建立健全区域农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待生猪养殖高度组织化完成后,规范全域内市场主体养殖档案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可追溯体系。强化活畜、畜产品、投入品及运载工具等的移动监管。

(5)实施区域内公共品牌战略,加强“三品一标”的登记注册管理。私人企业计划以地名注册商标或地标必须向区农业农村局申报审批;大型集团企业在夷陵区发展代养场要在区农业农村局登记备案。借鉴大型集团代养经验,组织好区内合作社等团体,实施品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

4.强化平台支撑政策扶持,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政策逐渐向扶持大型种养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合作社、养殖防疫服务合作社、农保、生态健康方面、区域品牌建设、保护价格补贴及全产业链等方向转变。

项目由市场主体统一向政府提出申请,便于政府与市场主体双重督导散养户项目高效实施,缓解行政监管压力。同时,强化项目库、评审专家库的建设,以及规范验收考核办法,逐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创新技术人才队伍服务体系。用好全区公职人员中的专业技术干部资源,强化知识更新培训与实践锻炼。同时,用好社会技术力量,加强与各养殖、兽药、动保等大型企业驻夷陵区技术服务人员,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新型复合型技术服务团队,开展关键技术的攻关,共同推动夷陵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夷陵区粪污有机肥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柑橘销售超八成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宜昌夷陵区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我为群众办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