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利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10-12 03:02胡惠娟伏晓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3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针灸

胡惠娟,伏晓虎

(泗阳县人民医院 康复科,江苏 宿迁 223700)

0 引言

偏瘫是中风患者临床主要症状表现,受脑神经、脑组织功能血氧供给不足型损伤机制影响,可在发病急性期发生进行性偏瘫侧面瘫、肢体功能障碍症状,急性期治疗实施后,虽可在控制患者中风病因进展后,及时延缓偏瘫症状进展,但此类症状具有可逆性较差,应在疾病康复期内实施康复治疗,逐渐恢复偏瘫侧面部肌肉及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而单一康复治疗仅可对患者偏瘫侧肌肉组织及运动神经功能进行规律性锻炼后,恢复自主肌张力、肌肉收缩功能,但康复效果多难以满足患者治疗预期,或可采取联合治疗措施,提升康复治疗效果[1]。因此,为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症状改善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特开展此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定本科康复期中风偏瘫患者97例,实施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依据随机抽签法原则分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49例,分别实施单一康复治疗、针灸联合治疗。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7~68岁,平均(52.54±3.85)岁,病程2~5个月,平均(3.51±0.75)个月。观察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36~70岁,平均(53.05±3.92)岁,病程2~6个月,平均(4.02±0.8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1.2 方法。康复治疗:①面部肌肉功能康复治疗:可先实施冷交替刺激法,恢复患者面部感觉、运动神经功能恢复,待患者面部肌肉可随运动神经刺激后产生生理反社会运动后,引导其接受咬合、呼吸(缩唇、腹式呼吸)及吞咽功能训练,锻炼患者面部肌肉及口腔肌肉功能,逐步缓解面瘫症状。30 min/次,1次/日,5次/周②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先就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下肢运动步态、步幅及步速实施综合评估后,确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进展,其后测评偏瘫侧肢体肌力,制定个体化肢体康复治疗方案。针对上肢运动功能,需引导患者进行上肢抓握及上举训练,待患者可完成上述动作后,引导其锻炼上肢生活自理动作,如吃饭、穿衣等;针对下肢运动功能,应在下肢肌力锻炼同时,借助绳带捆绑技术辅助实施步行训练,逐步纠正患者步态、步幅。30~60 min/次,1次/日,4次/周[2-3]。针灸治疗:基础穴位选择风池、百会及风府,如患者偏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显著,则需配合肩髃、合谷、曲池、足三里、曲池、阳陵泉等穴位实施针灸治疗;如患者面瘫症状明显,则需选择患侧地仓、颊车、阳白、下关、合谷等穴位行针灸治疗;如患者并发睡眠障碍,则需选择内关、神门、四神聪、百会等穴位行针灸治疗。取虚补实泻法行针,针刺后留针20 min,1次/日,4次/周[4]。

1.3 观察指标。评价患者治疗前后面瘫、睡眠质量、肢体功能、自理能力评分变化,治疗有效率及预后影响。面瘫症状评估采用改良Portmann量表评分,依据患者抬眉、闭眼、鼓腮、噘嘴、示齿及张大鼻孔面部表情运动情况及静态面部肌肉对称形态评估得分,总分为0~20分,得分越高则面瘫症状越轻。睡眠质量取PSQI量表评分,选择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维度测评,各维度总分为0~5分,评分越高则该维度睡眠障碍表现越显著。肢体功能采用FMA量表测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总分分别为0~66分、0~34分,评分越高则肢体功能障碍影响越低。自理能力采用Bl量表评分,总分为0~100分,评分结果与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呈正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观察指标中各数据组间差异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其中改良Portmann评分、FMA评分、Bl评分及PSQI评分均为连续性变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治疗有效率及治疗配合度均为定性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若数据组间对比结果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改良Portmann评分、FMA评分、Bl评分对比。治疗前患者改良Portmann评分、FMA评分及Bl评分评估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月后,观察组Portmann评分,上、下肢FMA评分及Bl评分较对照组均有不同幅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改良Portmann评分、FMA评分、Bl评分对比(±s)

表1 改良Portmann评分、FMA评分、Bl评分对比(±s)

?

2.2 PSQI评分对比。治疗前患者PSQI评分评估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月后,观察组PSQI维度评分较对照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PSQI评分对比(±s)

表2 PSQI评分对比(±s)

?

2.3 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有效率对比[n(%)]

2.4 治疗配合度对比。观察组治疗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配合对比[n(%)]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患者改良Portmann评分、PSQI评分、FMA评分及Bl评分评估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观察组PSQI维度评分较对照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rtmann评分,上、下肢FMA评分及Bl评分较对照组均有不同幅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92%,治疗配合度为97.9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应用,可在常规康复治疗积极锻炼患者面部及肢体肌肉组织肌张力、收缩力及运动神经功能基础上,借助针灸措施积极促进患侧经络气血循环、益气活血效果,丰富偏瘫侧肢体肌肉及神经组织血运情况,促进组织修复,提升功能水平[5]。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应用,对患者病后面瘫、肢体功能障碍及睡眠障碍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且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针灸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肢体写作漫谈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