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馆模式在阅读推广中的问题及破解策略*
——以宁波市域图书馆为例

2021-10-12 07:25胡春波袁姝一陈璐莹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总馆分馆宁波市

胡春波 来 荣 袁姝一 陈璐莹

(1.宁波市鄞州区图书馆 浙江宁波 315100)

(2.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 浙江宁波 315211)

1 引言

总分馆制的建立,使图书馆之间的关系由松散走向紧密合作,实现了资源和服务共享。这种模式也成为20世纪以来图书馆领域最重要的变化之一[1]。在我国,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首次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作出界定,即由同一个建设主体资助、同一个主管机构管理的图书馆群,总馆处于核心地位,对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分馆在行政上处于从属地位,是总馆的一部分[2]。金武刚、李国新认为总分馆已经形成了独有的模式,总馆负责文献资源的采购、分编以及加工,指导读者服务工作,分馆则在总馆的统一统筹协调下开展工作[3]。综上所述,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即以处于核心地位的图书馆作为总馆,其他各小型的图书馆为分馆,分馆接受总馆的业务管理及指导。总分馆模式目前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实现高效服务的有效形式。

2 国内外总分馆模式情况概述

近年来,国内不断涌现出各种类型的总分馆模式,如“上海模式”:上海市自2000年起开始总分馆体系建设,目前实现了市、区、街道等公共图书馆的全覆盖。上海图书馆的建设模式横跨三个系统,分别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并统一了信息服务管理模式,实现全城“一城、一网、一卡、一系统”,制定馆长例会制度,以联盟化的形式实现了各类型图书馆的资源共享[4]。深圳于2003年启动的“图书馆之城”模式,以“全城一个图书馆”为发展目标,以深圳图书馆为龙头馆,采取“中心馆+垂直总分馆”模式统一业务标准和技术平台,并由深圳图书馆向各成员馆提供技术保障与创新支持[5]。“深圳模式”实现了全市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各类型图书馆数量迅速增加,基层图书馆之间也实现了互借互联及资源共享,服务绩效不断提升。“苏州模式”是由政府主导,采取合作基础上的全委托模式,由分馆提供馆舍、装修、设备等费用。苏州图书馆对分馆进行统一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读者活动、服务标准等。分馆投入不大,但成效显著,分馆数量显著增加,也获得了政府的持续支持[6]。天津市总分馆制的探索从2002年开始,以“政府主导,统筹实施;立足需求,有效对接;创新机制,资源共享;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为基本原则,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天津市区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与服务规范》于2018年实施后一年多时间,天津市分馆迅速增加[7]。浙江也有嘉兴模式、杭州模式、温州模式,已有学者研究,这里不再详述。

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体制在国外也普遍存在。在美国,各州、各郡都设置有自己的公共图书馆,而各公共图书馆又各自设置分馆,如美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之一的洛杉矶图书馆目前有1个中心馆和72个分馆。洛杉矶公共图书馆设有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委员会下设分馆服务部,对各分馆工作进行具体管理[8]。日本早在1950年就颁布了《图书馆法》,规定日本的中央图书馆是总分馆体制的核心,在其统一管理下,协调分馆开展各类服务。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但因为人口密度大,所以一直致力于建立能快速响应读者要求、高效服务读者需求的总分馆制服务体系。新加坡的总分馆制以国家图书馆为中心,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National Library Board,NLB)负责管理全国图书馆[9]。新加坡图书馆具体的业务活动由NLB负责统筹与协调,其下属的26家图书馆具体执行。

3 宁波市域图书馆总分馆模式运行创新情况

3.1 宁波市域总分馆模式兴起

宁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宁波市域公共图书馆体系完整,县(区)级图书馆分布合理,规模较大,各级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给予财政支持呈现逐年递增态势,项目经费充裕,为宁波阅读推广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2005—2007年期间,深圳、佛山和苏州等地率先将总分馆模式运用到阅读推广中,有了初步成效,受此启发,宁波市域部分图书馆敏锐地意识到总分馆模式将成为阅读推广新的抓手与着力点。以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为例,2007年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成立了推广部,专人专项负责阅读推广和分馆建设。业务开展之初,由于模式较新,社会认知度不高,专业推广人员少且缺乏经验,对需求方情况缺乏调研,总分馆建设一时找不到切入口,初期的推广和分馆建设工作一度陷入僵局。2008年1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了《中华总工会关于开展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总体目标为:从2008年起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国目前尚缺乏读书条件的基层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建立5万个职工书屋,逐步形成阅读条件比较完备、广泛覆盖职工群众的工会读书设施网络。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与宁波市总工会就文件的建设标准充分沟通后,双方联合工作,以市属工业工会和市建设工会下属单位为试点,在全市范围推进分馆建设工作。通过市总工会下发文件指导、建设示范工程、开展现场宣讲推进会、图书馆推广人员上门推广、媒体宣传等全方位的推介,市总工会下属各企事业单位踊跃参建,分馆与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签订总分馆合作协议,由图书馆提供统一的管理系统、读者卡片制作、人员技术培训、图书调拨等服务,企事业单位提供专门场地、管理人员和业务电脑等硬件。分馆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从总馆调拨批量的图书进行轮换,成为比较受欢迎的举措。图书馆实现了资源共享,分馆建设单位节省了购买图书的费用。经过一段时间建设,首批20多家企事业单位分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满足了职工文化休闲需要。宁波城市排水公司分馆作为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承建的第一家分馆,获得了全国总工会示范“职工书屋”称号,为今后的分馆建设树立了样板。

为了扩大总分馆的建设范围,2008年12月,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联合宁波晚报,共同策划建设“市民书屋”系列活动。图书馆负责分馆的建设管理,宁波晚报策划宣传报道,开创了“图书馆+晚报”的合作模式。宁波晚报先后报道20多次,其中5次用头版显著版面进行分馆建设的宣传报导。宁波第一次分馆建设高潮到来,全市有100多家政府单位、企业、部队、街道社区、乡镇等向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提出了分馆建设意向,总分馆的初步建设模式在宁波市域站稳了脚跟。2008年始,同步成立了推广二部,开始了宁波市域范围中小学学校分馆建设,至今已建设各级各类分馆600余家。

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宁波市图书馆和鄞州、海曙、江北、北仑、镇海等县区级图书馆积极响应文件,各地政府予以大力支持。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鄞州区委出台《中共鄞州区委办公室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公共文化明珠镇创建工程”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通知》文件。同时为了发挥区级图书馆对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图书馆的辐射作用,提高鄞州区图书文献共享水平,推动区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向基层纵深发展,鄞州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于2008年出台了《关于实行全区图书馆城乡服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提出于2010年前在鄞州区建立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图书馆总分馆制。鄞州区图书馆2009—2010年按照“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完成验收389家。2012年鄞州区政府颁布了《关于印发鄞州区“天天读”图书共享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鄞州区图书馆总分馆模式运行进一步规范与提升,其中有130余家镇(街道)、村(社区)分馆实行通借通还,形成了人、财、物的集中统一管理,每年考核,实行了紧密型分馆管理模式。另外,鄞州区图书馆以“走出图书馆办图书馆”的理念,积极联合社会各机构,探索“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为广大读者提供“普惠、均等、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出了“图书馆+书店”,通过便捷的“你选书我买单”图书荐购服务,将区新华书店及各直属门市店直接变成了图书馆的分馆。通过“图书馆+社会组织”的形式,建设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书房——堇书房。鄞州区图书馆通过“图书馆+”模式,形成了松散型的分馆建设模式,利用社会上的闲置空间或已有空间打造市民身边的图书馆。到2020年全区完成分馆纸质图书与电子读物一体,形成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总分馆运行体系,使读者能够更方便地就近享受图书阅读和网上阅读,服务辐射读者达40余万人。

3.2 宁波市域图书馆总分馆模式类型

宁波市域图书馆总分馆运行模式从兴起到成熟已经运行12余载,从地域分布角度看全大市在各县市区图书馆的组织引导下,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图书室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并接受各县市区图书馆的业务指导和管理。从举办类型来看,有紧密型的,如(街道)、村(社区)图书馆,服务对象为街道社区居民、农村村民。有松散型的,如“市民书屋”“军营图书室”“书香校园图书馆”等,服务对象为企业员工、部队官兵、学校师生。总体上宁波市域已经形成覆盖区域全、辐射行业广、服务人群多、管理统一、体系完整的总分馆运行体系(见表1)。

表1 宁波市域图书馆总分馆运行模式一览表

3.3 宁波市域图书馆总分馆运行模式成效

总分馆模式的推广,使宁波市域实际使用的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有了增长并且辐射到就近读者,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与服务,由于分馆的便利性,缩短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空间距离,节省了时间成本,利于培养读者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总分馆模式提升了图书馆的资源使用效率,通过总馆向分馆调配资源,盘活了公共图书馆使用效率低的资产,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降低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成本;总分馆建设实质上是阅读推广的方式和过程,公共图书馆提升了社会认知度,在服务读者的同时,也受到了政府的关注与支持,推进了阅读推广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4 宁波市域图书馆总分馆模式在阅读推广中的问题

4.1 总分馆关联度逐渐减弱

宁波市域总分馆模式建设初期掀起了一股热潮,各公共图书馆投入较大的热情与资源参与建设,宁波各县市区政府对总分馆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宣传部门和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动,分馆迅猛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部分分馆当初建馆的热情和新鲜劲开始消退,出现了服务时间缩短甚至停顿,与总馆之间图书调拨、业务往来逐渐减少,部分分馆由于当初建馆时对于读者服务、资金配套及人员管理缺乏统筹的考虑和认真的调研,导致后期自身运行出现障碍,难以发挥分馆的职能与作用。总馆方面由于急速扩张的分馆业务,受限于人、财、物,对分馆的业务指导很难做到全面化、深入化、精细化。部分分馆建设完成以后,由于总馆对分馆并无行政隶属关系,对分馆的资金调拨、设施设备添置、人员管理、业务考核无实质的话语权,总分馆的总分关系仅仅是停留在业务指导层面,总馆并不能真正管理好分馆,或者引导分馆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服务,部分分馆也难以达到建馆之初的服务要求和标准。在此情况下,总分馆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少,关联度呈现递减状态,总分馆关系淡化,部分分馆形同虚设。

4.2 分馆建设标准不一,各类分馆存在差距

目前,宁波市域图书馆的分馆建设由各县市区公共馆以及市图书馆等单位负责主建,分馆建设为两大类型,即以企事业单位分馆为主的合作性分馆和以街道、乡镇、社区为主的政府统筹性建设分馆。街道、乡镇、社区类的分馆基本以原先的文化站、图书室为基础进行分馆建设,分馆建设之初无统一标准,一般只要求有固定的场所、一定数量的图书、业务用设备设施和管理人员即可。随着政府对分馆建设的重视和经费的持续投入,推进图书馆城乡服务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宁波部分地区分馆建设有了明确的标准。比如慈溪图书馆在各乡镇(街道)分馆建设中,选址要求为人群比较聚集的中心区域,馆舍面积150平方米以上,室内阅览室座位30个以上,配备电脑15台以上(其中文化共享工程专用电脑3台以上);镇海区图书馆制定了《镇海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施办法》,提出“统一硬件建设”“统一运作模式”“统一财政保障”“统一服务标准”和“统一人员配置”五个统一。2015年,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出台了《宁波市乡镇(街道)图书馆建设标准与规范》,逐渐完善了乡镇(街道)类分馆的建设标准,从制度上确保了乡镇(街道)类分馆的建设质量。对于企事业单位分馆为主的合作性分馆,由于分馆建设客体分属管理系统不同,行业跨度大,服务对象层面广,到目前为止,宁波市域尚无统一的建设标准。据调研,运行服务较好的合作性分馆普遍都有较大的馆舍,建设单位比较重视,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各种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在建设标准上甚至超越了乡镇(街道)类的分馆。也有部分分馆建设随意性强,服务定位不清晰,设施设备未完全到位或者功能缺失,藏书量不足,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且更替频繁,不符合建设基本要求。由于未达运营基本条件,发展可持续性差,影响了后期对读者的服务效果。

4.3 分馆资源配置不足,服务能力差

宁波各县(市)区通过各方努力,在总分馆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由于乡镇(街道)社区点多面广,到每个分馆点上获得分配的资源有限。以鄞州区2019年对52家“天天读”类分馆的部分资金安排为例,书刊采购配送及流转安排82万元(其中37万元用于采购图书,以平均30元每册图书计,可购图书1.2万册,52家分馆平均每家新配图书200册左右;每家分馆订购10种报纸,30种期刊,52家分馆合计45万元)。这些新增的资源,相对应每个点平均服务6 000人计算,人均新增资源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见表2)。

表2 宁波市域部分分馆藏书量分布表(样本300家)

在本次调研的300家分馆中,作为图书馆基本服务资源——图书来说,有相当部分分馆藏书量不足。目前宁波市域部分乡镇(街道)人口增多,外来务工人员增加,以平均每个点服务6 000人来计算,人均的藏书量不到1册。从图书的质量来看,部分农家书屋有不少时效性差、陈旧破损、复本率高的图书。随着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广大乡村读者的人员素质和阅读需求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图书资源配置若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农村信息获取需求,对读者来说既不能获得有效知识,也不能起到休闲作用。调研样本分馆中同时存在报纸期刊种类少、更新不及时、数字化网络资源共享率低、存在使用障碍等现象。整体的资源配置不足,使分馆的服务内容变得狭窄而单一,部分读者在分馆的体验是可用资源有限,选择余地小,满足不了多元化的知识需求。

4.4 分馆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素质较低

分馆的从业人员是分馆管理执行者,也是分馆服务实施者。分馆运行保障,服务绩效提升,管理制度执行,服务标准体现,分馆的从业人员是关键因素。对于乡镇(街道)图书分馆的管理人员,各县市区都能做到配备到位,市区两级政府也有相关的服务标准和要求出台,但对农家书屋(礼堂书屋或村图书分馆)、职工书屋、社区分馆的从业人员,各县市区的要求就显得参差不齐了。宁波市域部分非紧密型分馆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如下:

(1)分馆从业人员配置不稳定,流动性强,专职人员少。调查样本显示专职人员比例为8.67%,兼职人员比例为91.33%。从业队伍不稳定,不利于分馆项目、日常管理、阅读活动、对外服务的实施,影响了分馆的正常运行。

(2)分馆从业人员普遍学历较低,年龄偏大。调查数据显示高中及以下学历占85.67%,从业人员年龄35周岁—50周岁以上比例为94.34%。分馆从业人员同时存在年龄大、学历低的现象,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主观能动性较差,接受新事物较慢,对于网络时代图书馆各种专业技术的学习能力、转化能力不强。

(3)分馆人员待遇不高。本次调研发现,从事分馆管理的从业人员年收入普遍在5万元以下,有些分馆还有按次(天)计酬的现象。不同于公共图书馆专职人员有专门的财政人员经费作保障,分馆从业人员普遍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导致基层分馆从业人员岗位吸引力不强,从业人员工作动力缺乏,干事创业热情低,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低下。

(4)分馆从业人员缺乏系统培训,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宁波市域公共图书馆积极发挥总馆作用对分馆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每年组织集中培训为主,平均1—2次。无系统性的短期集中培训,对于提高分馆人员的业务水平效果不十分明显,目前分馆整体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足和日益扩大的读者服务已经呈现矛盾,成为总分馆模式运行中的短板。

5 总分馆模式运行问题的解决对策

5.1 加强制度设计,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

5.1.1 建立健全总分馆现代治理体系

在总分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政府应充分授权总馆,将层级内涉及总分馆的人财物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尤其是对于业务建设发展,总馆应拥有相对独立的“话事权”,逐步由行政建设管理过渡到功能服务治理[10]。宁波为推动总分馆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明确了长期建设的“路线图谱”。在政府制度设计层面,宁波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宁波市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的通知》,建立了政府主导地位,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总体规划,从宏观政策层面制定区域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2020年正式实施的《宁波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中明确建立由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馆”、各县(区)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各乡镇(街道)公共图书馆为“骨干”,村(社区)图书室为基层服务“支点”,馆外流通点(书香空间)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补充的垂直管理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体系。

5.1.2 强化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发展保障

县(区)级公共图书馆是总分馆模式主要的实践者与推行者,是推动全民阅读的基层根部力量。各级政府要积极指导,明确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建设中的定位与职能,出台政策和投入资金扶持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创建本区域覆盖面广、布局合理、全面免费开放的总分馆服务体系。

宁波县(区)级图书馆发挥阅读推广主力军作用,完善全民阅读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打造“家门口的多形态书香空间”。如鄞州“堇书房”系列开创了公共图书馆和经营性书店联合打造职能互补、功能多元、主题突出的阅读空间新模式。目前,鄞州区已有6家不同特色的“堇书房”。同时,每两年创建3—5个“阅起来”全民阅读示范镇(街道),在全区打造一批设施齐全、活动丰富、品牌响亮、氛围浓厚、效能显著、公众参与广泛的全民阅读样板。每个创建成功单位有40万元的经费补助。现全区范围已建立各级各类分馆、堇书房、堇书吧、汽车图书馆服务点427家。

5.1.3 落实总分馆统一化管理

区域公共图书馆要根据群众需求,建立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方便、发展协调、适合当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网络体系,构建共建共享的互联互通网络。乡镇(街道)图书馆应接受县(区、市)域总馆的业务指导,统筹规划,共建共享。

《宁波市乡镇(街道)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规范》中设置的底线标准在全国图书馆发展指标中全面领先。如千人拥有图书馆的馆舍面积,宁波标准分成23平方米至27平方米5个等级,全国是9.6平方米,东部地区是12.2平方米。还规定了“三统筹、五统一”,即统筹经费、人员、资源,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运营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绩效评价等。而在依据分馆特色建设好分馆,灵活掌握“一馆一策”的前提下,为了确保分馆可持续性服务,也应及时进行归类、调研、探索,研究出台相关的分馆建设标准。

5.2 加强协作沟通,帮扶分馆建设

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实施总分馆制度的实际主体,是省级图书馆与区县图书馆之间的纽带,作为中心馆通过业务辅导、资源流通等形式将全新的服务范式传递给区县图书馆, 帮助分馆从单一的文献流通服务形态逐步转变为集文献流通、资源检索、阅读活动、展览、培训于一体的丰富服务形态。我国总分馆制度最成功的实例都属于这一层次。这些年来,以宁波市图书馆为全市中心馆,以各区县级图书馆为区域总馆,以乡镇、街道图书分馆为分馆, 并逐步向社区、村级图书馆延伸的多级总分馆模式已经基本形成。中心馆的主要做法有:全面开展业务指导;对各分馆的业务数据跟踪、统计和分析,探索具有差异性、特色化的分馆建设,并对建设运行较好的分馆予以项目和资金上的支持;联合区县级图书馆推出“一卡通”惠民服务项目,建立了纸质、数字资源共享系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化。通过纵向主导实现资源共融,“优胜劣汰”式运营提高管理能力,立体化地将总分馆体系搭建完全。

5.3 实行“分级投入—集中管理”,试行升降级制度

建设总分馆系统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就近使用图书馆,发挥图书馆传播信息和知识的作用,同时在相同服务效益的前提下,将成本降到最低。因此,在总分馆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投资与效益的关系。必须加强对分馆的投入与管理,管理出效益[11]。

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度的实施中,资金主要来自公共财政的共同投入。比如市财政负责市总馆及其分馆的建设资金,并奖励县(市、区); 县级财政负责县级总馆的建设,以及承担部分镇级馆建设资金。上级财政的投入根据相关规定以及下级建设的规模和进度确定,同时,对分级投入的资金、人员、业务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宁波市域可尝试建立总分馆升降级管理制度,每年由政府文化部门组织开展各级总分馆提质(定)升级评定工作,审核各级总分馆上报的提质(定)升级申报材料,组织专家查看各馆流通数据,分组对提质(定)升级图书馆进行实地验收。根据评估数据与实地验收情况来确定和公布评估定级的结果,依据总分馆定级情况结合绩效进行定级扶持,分级管理,定级高的总分馆获得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大,级次间适当拉开距离,体现效率优先,大力支持头部总分馆的发展建设,发挥引领作用,对于运行效能差的总分馆予以降级甚至退出,有进步的给予升级,真正通过升降级绩效考核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科学管理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5.4 加强沟通机制,完善培训体系

总分馆制在实施过程中,信息沟通至关重要。总馆及分馆应设立联络人,规定联络人应报送的信息内容及时间,并建立统一的信息联络平台,便于联络人之间能够进行有效互动。总馆的联络人应及时对信息内容进行汇总、编辑、加工、分享,每月编印一期简报,分享各个公共图书馆的数据、动态,可通过网站、邮箱、微信群等电子媒体发布,也可编印纸质版的内部刊物,保证总分馆信息互通有无。

总分馆制在推进过程中,同时需要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总馆设计一套成熟、标准的业务人员培训体系,所辖馆业务人员按此体系进行培训。有条件的总馆可派专人进驻分馆进行业务环节、服务礼仪等的培训,并加大对专业人员培训的投入。总分馆制的管理人员同时也应对服务人员进行考核,对优秀的服务人员提供激励措施,使得培训体系能够完全落地实施,推动总分馆制工作顺利开展。

6 结语

全国各地总分馆模式在阅读推广中的实践效果表明,总分馆模式能有效地实现普遍均等全覆盖的服务目标,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触角,扩大服务覆盖面,实现资源共享,节省办馆成本,是一种服务上平等快捷、运行上经济高效的服务模式。在政府和图书馆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宁波总分馆模式运行推进总体顺利,并取得较大成果。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全市总分馆制已基本建成,充分发挥了辐射服务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全市文献资源共享水平,推动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向基层纵深化发展。宁波市域图书馆总分馆模式尽管还存在模式运行、管理实施、政策资金保障、人员培训体系、运行绩效等方面的问题,但经过宁波全市广大图书馆从业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在继续深化发展推进总分馆模式的道路中解决问题,使总分馆模式在阅读推广业务中发挥更好作用,推动全民阅读工作深入开展。

猜你喜欢
总馆分馆宁波市
“文化+”视野下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创新思考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