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

2021-10-12 03:02徐倩李润杨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3期
关键词:髓内剪刀体位

徐倩,李润,杨茜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25)

0 引言

在骨折类损伤中,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常见,该类骨折通常是因为受到暴力撞击,老年患者居多,受人口老龄化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逐年增多。手术治疗是此类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通过股骨近端髓内固定,促进患者康复。此种手术操作简单,术中操作较快,实用性较强。术中体位对手术实施用时和健侧肢体存在直接影响[1]。本文8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术中分别实施剪刀位和截石位护理,观察护理影响,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83例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手术室接受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掷硬币分组,A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54~77岁,平均(67.43±7.51)岁。B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55~75岁,平均(67.45±7.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股骨粗隆间骨折确诊;②闭合性骨折;③术后保证随访≥6 m;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②手术禁忌证;③自主意识不良;④并发其他重症。

1.2 方法。①术前科学牵引患者患肢,完成相关检查。通过影像学手段确定骨髓腔情况,选取合适的PFNA(即术中所用髓内钉),评估术中风险,总结风险因素。特殊病例采取针对性护理,降低手术风险。②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利用牵引床调节患者体位。A组术中取剪刀体位,引导患者朝向健侧倾斜上半身,下肢要求与牵引床保持平行状态,将健侧下肢轻度伸展向后方,另取牵引脚架放置,以固定带、棉垫对健侧下肢加以固定,使其和患侧下肢之间维持30°夹角,即为剪刀状。患者轻度外展,在进行纵向牵引的同时将患侧下肢内收。保持髌骨在正上方位置,然后在健侧置放C型臂,分别于正位和斜位15°~20°透视患侧髋部,分析透视结果,调整复位,固定C型臂。B组取截石位,患者朝健侧倾斜上半身,该侧下肢保持外展外旋,托架放置,单腿维持截石位,患肢下肢平行于牵引床,利用支撑架支撑保护腘窝部位,患肢轻度外展,纵向牵引同时将患肢内收。患者复位完成,内旋患者患肢,保证髌骨在正上方,在其两腿间置放C型臂,分别透视患侧髋部的正位和侧位,按照透视结果调整患处复位,复位满足要求后,固定C型臂。③两组实施髓内固定术。在大转子近侧开切口,切口规格为3~5 cm,按次序将皮肤与肌肉组织分离,保证对大转子下方视野良好。以C型臂透视机定位进针点,明确导针位置,于近端开口、扩髓,处理完成后,将指定PFNA主钉插入该位置,透视机监控入钉深度,深度达到要求后,通过透视,调整前倾角度,通过导向器将导针钻入股骨颈和头部,深度要求为髋关节下0.5~1.0 cm,使正位头钉在股骨颈中下方,1/3左右位置,侧位头钉应在股骨颈中部位置或轻度靠后部位,测量头钉长度,沿着导针,以空心钻扩孔。以导向器为依据进行套管,确保螺旋头钉刀片位置科学,将其锁定,将远端静态锁定,冲洗手术切口并将其缝合,引流处理。④术后,全部病例进行术后抗感染干预,采取镇痛措施。患者麻醉完全失效后,引导康复训练,对股四头肌进行功能训练,恢复其长收缩功能。术后48 h,患者未见异常,拔除引流管。术后10~12 w,观察患处情况,骨折愈合良好,则可开始行走训练。

1.3 观察指标。观察术中情况。术后1 m、3 m、6 m以Harris测评髋关节功能,此测评可反映患者疼痛体验、关节灵活性、功能水平以及是否出现急性,100分制,分数与髋关节功能为正相关。术后1 m、6 m以GQOLI-74从身心、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等角度测评生活质量,100分制,分数与生活质量为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分析骨折患者数据,计量资料(骨折患者年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术后生活质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手术情况比较,A组围术期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情况(±s)

表1 手术情况(±s)

?

2.2 髋关节功能。功能评分比较,A组评分较高,各阶段与同时期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Harris评分(±s)

表2 Harris评分(±s)

?

2.3 术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比较,A组质量较高,各阶段高于同时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GQOLI-74评分(±s)

表3 GQOLI-74评分(±s)

?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采用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该手术是一种髓内内固定手术,微创类型,此种手术可操作性强,消极影响小,不易造成骨折端损伤或其附近组织损伤,可加速恢复。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中老年患者占比较高,因为老年人通常体质不佳,恢复能力弱,所以在实施此手术时必须加强术中耗时控制,减少手术负向影响。科学的体位可促进手术操作时患者机体的力学稳定性,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并优化预后[2]。

本研究中,A组术中选取剪刀体位,术前体位准备较快,手术更早完成,术中透视次数减少、出血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通常采取截石位护理,患者术中健侧需要髋关节和膝关节保持屈曲状态,并使髋关节维持外展外旋的状态,体位难度较高,尤其对于老年患者,通常肢体活动能力较低,术前体位准备耗时更多。截石位护理时,在患者两腿间置放C型臂,术中体位改变则必须改变C型位位置,延长术中时间,必须多次透视[3]。剪刀体位护理是在健侧肢体放置C型臂,术中轻度外展患肢,不会引发健侧肢体疼痛,可保证透视效果。需要透视时,仅对透视机头进行调整即可。因剪刀体位护理(A组)术中时间短,术后易于恢复,此种体位避免肌肉拉伤或者下肢疼痛,与常规截石位(B组)相比患者体验较好。对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本次研究中,术后1mA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术后6m评分高于B组。因为老年患者不具备良好的机体康复能力,故而机体损伤程度与其术后恢复速度存在正向相关性,A组采取剪刀体位护理后,患者术中机体损伤减少,术后易于恢复,生活质量因此提升。髋关节功能比较,A组恢复速度较快,功能恢复后,患者自主行动能力和自护水平提升,日常生活受病情影响减弱,生活质量得以改善。A组髋关节康复状态较好,功能较快恢复,优于B组,显示A组护理正向影响明显。此外,术后恢复相对迅速的患者对医护人员有更高的配合度,有利于在术后康复中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康复,优化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采取剪刀体位护理,对手术顺利进行、早期完成有正向影响,有利于术后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预后,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髓内剪刀体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钝剪刀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风有一把剪刀
锁定加压钢板与顺行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浅谈并发症形成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