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荣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山西 大同 037000)
随着目前社会人群生活节奏的日益变化,诸如冠心病等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着逐年上升的恶性趋势[1]。而如何针对该类疾病实施有效的检测,就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冠状动脉造影是由美国医师发现,并在不断进步中逐渐应用于临床的一种诊断技术,其可以有效诊断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且安全系数较高,被公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整个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往往导致造影失败[2]。如患者心率变化及不能够按指令完成屏气等会严重影响成像效果,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就显得格外重要。本院特以本院间收治的89例需行冠状动脉CT造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探究护理干预对该项检测患者临床效果的专项研究。
1.1 一般资料。将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规划为研究时区,且以该时区内本院收治的88例需行冠状动脉CT造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病历单双号随机抽取规则,均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34~77岁,平均(51.89±2.41)岁。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4~77岁,平均(52.56±2.03)岁。纳入标准:①遵从医嘱,本人及家属知情并签订同意书;②临床病历清楚完整,确诊为需行冠状动脉CT造影者。排除标准:①对检测试剂过敏者;②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缺损者。研究起始所涉及内容均获得了所有对象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同时报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了批准。对象分组后涉及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对象均采用常规方式进行CT扫描。对照组在诊断前经正常流程告知注意事项,术中及术后正常处理外不作特殊干预。观察组则予以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在患者来院后对其病史、身体状况及过敏史等进行详细了解并建立专门档案,通过询问方式了解患者对造影相关事项的了解情况,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宣教,并预约确定诊断日期;②诊断期间通过电话访问方式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倾听患者的心理变化,解除其顾虑,并就检查前夕作息及饮食等注意事项重点强调;③诊断当天,再次将CT扫描流程及其安全性,舒缓其紧张恐惧心理;④予以患者屏气练习。仔细告知患者跟着指令进行相关操作,并对其展示正确示范后,及时和患者沟通,保证其全部细节均理解,重点观察其是否出现呼气吸气不均、不按指令呼吸气、屏气时长不够等并及时予以纠正,若患者自主屏气较困难可指导其家属协助其捏住鼻部完成诊断;⑤诊断前予以患者心率控制干预。保持检查室绝对安静,温度适宜,让患者取其觉得舒适方式闭眼休息15~30 min,对其心率进行检测,保持心率在70次/min;若在患者物理镇静后心率仍然高于此水平,则可在确定其无过敏及心脏疾病条件下使用降低心率药物;⑥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在检查中发生意外情况,并提醒患者若遇注射时出现疼痛等不良感受及时反应,并密切观测是否有渗漏现象发生[3];⑦待检测完成后观察患者30 min,若无异常反应才可拔针。
1.3 观察指标。两组均根据成像情况及是否能够完成诊断来评分及计算成功率;同时依据对象就诊断过程中心率变化情况及是否完成屏气来统计其生理指标变化情况。
1.4 评价标准。成像情况可根据影像边缘是否清晰,远端及分支是否明显判为1~5分,分数越高代表成像情况越良好,≥2分图像可用于诊断。计算造影成功率,造影成功率=(5分+4分+3分+2分)人数/总人数。除此之外,统计患者心率>70次/min及完成屏气人数。
1.5 统计学分析。研究中统计学分析过程均运用专业电脑软件(SPSS 21.0)予处理。分别运用t检验及χ2检验计量资料(±s)及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结果以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对象成像质量及成功率比较。观察组造影成像≥2分人数总计41例,成功率93.18%。对照组中≥2分人数共计34例,成功率为77.27%;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成像质量及成功率比较[n(%)]
2.2 两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心率加快人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该组屏气完成人数比例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比对结果数据均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比较[n(%)]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是临床影像学技术发展过程中重要产物之一,为冠心病的诊断带来新的突破,使患者及早发现病症,有利于及时治疗更快康复。但往往患者缺乏对诊断的了解,以及对检查过程充满恐惧,因此,适宜的护理干预必不可少[4]。该项诊断对患者心率范围有严格要求,标准显示应将心率控制在70次/min,在诊断过程中心率大浮动的波动将直接影像成像质量。除先天性心律不齐外,大部分患者均应恐惧紧张而导致心率波动过大,因此,在诊断前夕应由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浅显易懂的方式对诊断原理进行宣教,并强调其安全性,宣教完成后耐心倾听患者心理顾虑并一一解答,消除其负面情绪,可寻求患者家属协助,予以患者相应鼓励;并在诊断当天对诊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如发热等不适症状予以提前告知,避免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出现应激反应;诊断开始前先使患者在检测室熟悉环境,并安静一定时间后对其心率进行检测,符合标准者则可开始检测;若经以上步骤仍未能使心率保持在标准范围内,在确认无过敏反应外可进行药物降低心率[5]。除心率因素外,屏气过程在诊断过程中也颇为重要,因为呼吸运动会造成伪影,将大大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在诊断前因教会患者正确呼吸方式,并且严格按照指令完成,若遇不能独立完成屏气得患者可寻求家人帮助,用手捏住鼻部,协助屏气[6]。依据本研究提示,观察组造影成像情况及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除此之外,在比较患者心率情况及屏气完成情况也可发现,对照组心率增加人数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屏气完成人数显著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应证了护理干预就冠状动脉CT造影患者中的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应用在冠状动脉CT造影患者中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率增加情况的发生,并且促进患者更好完成屏气过程,提升造影成功率,并提高影像质量,更有利于诊断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