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策略

2021-10-12 03:02高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3期
关键词:生长因子靶向分子

高佳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化疗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0 引言

最近几年以来,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疾病已经成为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一类恶性肿瘤,根据组织学诊断以及临床诊治得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主要包含非小细胞肺癌以及小细胞肺癌两种类型。肺癌疾病中最为多见的组织学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在总肺癌数量中占据80%~85%,现在临床中治疗肺癌的主要措施为外科综合性治疗,但是在所有获得明确诊断肺癌病人中,晚期肺癌数量高达80%,此类病人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常规治疗方式主要为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化疗治疗,能够帮助病人提高一年生存率[1]。大部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中断治疗,主要是由于此类病人无法耐受化疗副作用,最近几年以来,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通过自身安全性以及靶向性等优势,获得了临床的认可,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的新型治疗措施[2]。本文针对88例作为观察对象,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接受分子靶向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88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44例病人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纳入到对照组,剩余44例病人接受分子靶向药物进行治疗纳入到研究组。对照组病人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22~69岁,平均(44.10±9.38)岁。研究组病人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3~71岁,平均(43.40±9.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包含:甘露醇过敏,紫杉醇过敏,顺铂或者是其他含铂化合物过敏,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明显肝肾功能不全以及骨髓抑制病人。

1.2 方法。研究组病人接受分子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依照病人的具体病情以及身体情况,每天上午指导病人口服吉非替尼药物,剂量为250 mg。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第一天为病人提供紫杉醇静脉输注,剂量为135 mg紫杉醇混合5%葡萄糖注射液,1~3 d为病人提供静脉输注卡铂,剂量为200 mg混合5%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病人的化疗周期为21 d,给予病人化疗2个周期之后判定临床疗效。

1.3 评价标准。比较两组病人的疾病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疾病控制情况的判定标准:病人治疗之后临床表现症状未产生显著改善,或是出现加重,代表病情进展;病人治疗之后肿瘤病灶范围缩小程度低于30%,代表病情稳定;病人治疗之后肿瘤病灶范围缩小超出30%,但是没有完全消失,代表部分缓解;病人治疗之后肿瘤病灶完全消失,代表完全缓解[3]。不良反应包含皮疹、骨髓抑制、恶心、腹泻、呕吐以及间质性肺炎。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研究组病人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之后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组44例病人中出现恶心1例,腹泻1例,皮疹1例。对照组44例病人中出现骨髓抑制3例,呕吐3例,恶心4例,间质性肺炎3例,皮疹2例,腹泻2例,研究组病人治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病人疾病控制率对比[n(%)]

3 讨论

由于现在人类工业的飞速发展,对于环境欠缺保护,雾霾天气逐渐增多,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导致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肺癌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快速升高。非小细胞肺癌属于临床中最为多见的一类肺癌类型病人,临床表现包含发热、血痰、胸痛、咳嗽以及气促等,对于初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能够接受手术、中医、放疗以及化疗等治疗措施,但是由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病情过于严重,无法良好的控制住病情,导致病人的生存时间受到威胁。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基因未突变或是其他分型肺癌存在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针对出现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主要是由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处在免疫抑制状态,病人身体内的肿瘤细胞能够利用多种途径,避过机体免疫监视,导致肿瘤细胞快速增加。由于现在人们对于分子遗传学的了解不断深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能够被再次细分成为各种分子亚型,由此产生各类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属于一类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转移与生长产生间接控制,进一步起到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根据研究资料表明,对于放化疗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采取吉非替尼治疗,依旧存在一定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病人的耐受性以及生活质量[4]。根据本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研究组病人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之后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病人治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属于原癌基因的主要表达产物,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中的重要一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过胞外配体结合区、胞内肌酶区以及跨膜区所组成,在哺乳类动物的纤维母细胞、胶质细胞、上皮细胞以及角质形成细胞等普遍存在,在配体连接到细胞外配体时能够引发信号,利用跨膜区域传达到细胞内激酶区域,络氨酸激酶结构域受到激活,对于细胞的增殖与生长,抗凋亡和迁移产生调控效果,肿瘤的预后、浸润以及转移和其表达密切相关。现在临床中已经研发出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的抑制剂,比较常见的为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他们在治疗抗肿瘤作用中能够打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近几年来,由于对于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新靶点和其抑制剂随之出现,其中包含丝美替尼与曲美替尼等,对于多种肿瘤能够发挥放化疗敏感性以及抗肿瘤活性,其中曲美替尼属于高选择性细胞间质表皮转化因子竞争性抑制剂,主要针对治疗基因扩增。虽然传统的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已经非常完善与成熟,但是也会引发各类副作用,病人的治疗耐受性比较差,生存期相对比较短的局限性,分子靶向药物应为具有独特的安全性、靶向性以及有效性,在抗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治疗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由于新靶点的研究和靶向药物的研发,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前景更加广阔,将引领非小细胞肺癌疾病的治疗进入到新时期[5]。

综上所述,给予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分子靶向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生长因子靶向分子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分子的扩散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