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监督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分析

2021-10-11 12:11张震
中国民商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作机制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张震

摘 要: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使得其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越发严格,而对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演变历程进行分析,不管是稽查特派员制度、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还是会计监督制度,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着监督效能不足的问题。则这种情况下,需要强调企业各部门的协同监督作用 ,从协同监督的角度,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完善,在保证审计监督效果的同时,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

关键词:协同监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对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监督是最为本质的职能,而因为内部审计本身存在缺陷,并不能对企业监督问题进行全面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相应的协同监督,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完善,与其他职能部门实现协同监督,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明确自身定位,梳理好工作的重点以及发展方向。

一、协同监督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在监督体系建设方面,依然存在有不少问题,各种监督机构相互交错,如监事会、纪检、行政监察、内部审计、业务监督等,而在实际运行中,这些监督机构相互脱节,在要求上下对应的同时,无法很好地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此为背景,需要企业做好对于纪检监察、审计、工会等监督资源的整合工作,探索出协同监督管理的模式。

协同监督简单来讲,就是在现有监督体制的基础上,发挥纪检监察、审计、法律及工会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将职能部门在业务管理领域的监督主体责任突显出来。在协同监督中,各监督部门共同承担企业内部监督职责,不过因为分工不同,职责存在一定差异性,不能相互取代,都能够通过履行自身监督职能的方式,为国有企业提供服务。以协同监督模式为支撑,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与其他监督力量联合,确保权利的运行能够处于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之下,提升监督的效果,以此来推动国有企业防腐败体系的完善。

二、国有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协同监督路径

(一)优化内部审计结果应用

在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构中,监事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范围最广,检查频率最高,而这两个部门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职能范围的重叠,在导致监督成本增大的同时,也会给被检查部门带来麻烦。因此,监事会在履行自身职能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于內部审计结果的优化应用,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二)推动审计监督资源整合

纪检监察具备部署安排以及监督检查的双重职责,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实现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基于此,在协同监督机制下,应该由内部审计负责纪委部署的各项工作,实现优势互补,因为内部审计能够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却没有处理问题的相应权利,纪检监察有权对问题进行处理,却无法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对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监督资源的整合,能够赋予内部审计一定的问题处理权利,以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重视法律风险防范工作

应该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确保企业在决策初级阶段,能够实现对于法律风险的有效预防,而法律顾问本身能够发挥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对于企业内部信息了解程度的影响。基于此,各职能部门需要定期召开相应的工作会议,对本部门的内部情况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确保在制定决策时,能够将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四)工会参与企业管理活动

新的发展环境下,国有企业工会的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工会必须能够参与到企业管理中,职工群众是企业的劳动者,要求其参与到企业管理活动中,赋予其参政议政的权利,是维护职工权益,实现民主管理的关键所在。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也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对象。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设置廉洁从业举报箱以纪检监察意见箱的方式,对举报电话进行公开,将群众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基于协同监督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以及成果应用。会对审计计划编制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审计工作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向以及审计资源,需要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的重视。

(一)确定审计目标

结合内部审计的概念,可以依照目标,将其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一是业务审计,强调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二是战略审计,强调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三是风险审计,关注的是风险管理的深化。在实践中;三是审计有着共同的目标,即提高审计管理效能,增加企业价值,推动企业效益的强化。不同层次的目标对于监督部门的协同程度有着不同要求,越是复杂的目标,越是需要更多监督部门的参与,形成监督合力。在最新的内部审计准则中提出,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是借助增值服务,实现组织目标,需要所有监督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目标设定,尽可能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最佳的监督效果。在确定好组织总目标后,需要将其分解为部门及个人份目标,通过纪检监察、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等部门的分工协作,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优化审计范围

审计范围包含了审计对象和审计活动的范围,对照国际内部审计标准分析,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如经营、绩效、质量、财务控制、财务报表等,而对照内部审计单位的现实需求,可以实施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专项审计活动。基于此,在协同监督视角下,各监督职能部门应该结合自身的职责和权限,负责某个部分的审计业务,以此来保证内部审计的效果。

(三)指明审计方向

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从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方向。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中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对年度审计计划进行编制前,需要重点明确以下几种情况:

(1)组织目标和活动重点。组织的战略目标、年度目标以及各项业务活动的重点是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协同监督机制的确立和完善,使得其他监督主体对于相关部门的影响得到了明确,不再赘述。

(2)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合同。法律法规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自身行为的合法性,确定好审计工作的重点。以协同监督机制为支撑,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需要法律部门的配合,审计机构在对审计计划进行编制前,需要结合国有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专业经济领域,向法律顾问进行咨询,确保企业交易行为的规范性及合法性,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整合审计资源

一是应该对内部审计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好各监督职能部门提供的信息,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关注审计过程合作以及审计信息共享。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为例,应该与计划、财务、基建等部门联合,成立投资体制管理领导小组,提升审计监督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应该对职能部门资源进行整合,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从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推动各职能部门专業管理及监督作用的转变,维护好经济秩序的同时,配合并监督职能部门监管职责的履行,形成发展合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的发展环境下,国有企业需要构建起协同监督机制,对自身内部监督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做好合理的权责分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内部审计流程,制定出具体明确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促进企业整体监督效能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时现.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内部审计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1,(03):4-8.

[2]马文杰.全覆盖视域下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监督效能探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20,22(05):29-33.

[3]周城.构建“三位一体”水利国有资产出资人内部协同监督体系浅析[J].治淮,2020,(07):59-60.

[4]尹国强,胡喜国,孙静,等.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监督与财会监督协同机制初探[J].财务与会计,2020,(10):8-10.

[5]李会成.协同治理视角下国企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整合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0):209,211.

[6]汤建良,陆尧,徐森泉,王玄.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科学化水平的探讨[J].广西电业,2019,(03):36-39.

猜你喜欢
工作机制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