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
【摘 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结合实际情况,关注新青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构建四条路径、践行四种方法、提供三大要素支撑来打造“实小品质”教师。创新式的培养方式,个体发展和集群成长同步进行,激发教师成长原动力、搭建教师成长脚手架,让一批批优秀的新青教师拔节生长。
【关键词】新青教师 打造 “实小品质”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这是岳麓区实验小学的校训,也是我们师生的精神印记和价值文化。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曾说:“文化,就像往一杯清水中加入了苏打,你看不见它,然而,它却以某种形式在施加影响。”同理,我们的校训文化也像往清水中加入了苏打,虽然看不见但却能渗透与影响。作为实小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力争做到最好,特别是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新青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命题上,我们追求优秀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品质。
一、“四四三”模式具象化
任何要对结果负责的行动,都需要逆向设计,以终为始。那么如何打造新青教师的“实小品质”?什么是“四四三模式”?这,就是我们的回答:四条路径的建构、四种方式的实践、三大要素的支撑。
(一)四条路径的建构
如何合理建构,我们需要走好四条路:聚焦问题—精准诊断—科学归因—整体构建。
1.聚焦问题
基于我校的教师年龄结构、入职年段分布和学校整体变化的数据分析反映出了我们学校面临的现状:班额多、人数多,师资队伍年轻化、教学经验少,尤其是入职5年内的教师占比多达75%。这种现状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了学校的核心问题:人——入职5年内的人——新青教师专业成长这一命题。
2.精准诊断
我们对新青教师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调研与诊断。首先,进行前期调研,按照入职年限,从四个维度对他们的成长进行动态调查。其次,根据调研情况,连续多次进行新青教师的需求摸底,为了更加科学准确,我们将评价指标再次细化,变成六个维度,力求多维度、全方位收集需求信息。最后,通过多变量方差分析法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
3.科学归因
根据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结合我校教师的年龄分布、入职年限、个性需求,我们明确了新青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发展阶段:入职期、新手期、熟练期,并确定了以“菜单式”校本培训课程来提升新青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一思路。
4.整体构建
根据前期的调查结果和我校新青教师的现实需求,我们把构建重点放在:新青教师师德教育与专业能力(实操能力)的双线提升。通过质性、实证和实践研究初步构建模式,再以行动研究整体构建模式,并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通过大量的意见征询讨论和个案研究,高度沉浸、高维互动、高能协同,不断完善“菜单式”校本培训课程。历经初级菜单、中期菜单、终极菜单三个阶段的反复研讨实践,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新青教师菜单式校本培训课程——“L1L2L3”三个课程阶段对应教师三个不同发展期,三个关注维度“关注教学、关注学生、关注教师”蕴含着教师不同成长阶段中关注的重点。菜单中,5大课程分类深度延展出15小类课程,小类课程锚定不同类型的焦点专题,标明适用范围及研修学时,下设具体的研修内容。课程最鲜明的特点是基于教师需求,以及“私人定制式”+“菜单式”+“按需施培式”培训模式。
比如新教师石露,去年进入我校时拿到了一份“新教師岗前研训手册”,它是根据课程体系中的通识类和素养类模块内容,以及入职期教师自身的需求特点量身定制的。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职场新人,A-1职业道德课程让她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范畴;A-2团队融合课程使她知道实小教师一天的具体流程安排,学校各个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的阐明让她不再慌乱。作为一名班主任,她从B-2班级管理课程中的新手班主任必备技能、班级管理的三个关键点中获得带班妙法;从B-5家校沟通技巧课程熟知家校关系的本质、误区及有效沟通策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在新青教师工作坊中习得A-4、A-5两类课程,得良师指导,与同伴交流……这一系列课程的学习,让她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从容面对、信心十足。
(二)四种方法的实践
再来说说第二个“四”,其实就是“管理、学习、研究、活动”四种方法的实践。
1.管理方法——“雁阵式”
我们采取“雁阵6步法”的方式来实现团队管理:(1)成立“新青教师工作坊”;(2)分学科设立工作室;(3)选定正副坊主各两人;(4)制定工作坊公约,其内容大到课程体系与评价机制,小到活动安排,具体翔实;(5)设定四大培养项目;(6)开展课例研讨。当然,为了保障研讨的有效性,我们制定了双轨道教研制度,以此来保障高频次、高质量的活动开展。
2.学习方式——“行动学习”
我们采取线上线下融汇、个性共性交织的行动学习法。比如我们以前开展的“共读一本书”活动:兴趣相投的新教师们自由组队,推选团队负责人,共同商量学习内容、学习周期并采用行动学习中的经典形式“世界咖啡”,让团队的教师在体验中学习。
3.研究方式——“问题导向式”
我们主张“带着问题来,带着策略走”,通过“深耕、深度、深研、深究”的思路,梳理问题与困惑、形成“问题串”,运用“问题导向式”研究方法,以特色项目组或工作坊的形式,推进“新青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我们成立了7个特色项目组和7个工作坊,分别以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或团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目标,通过“雁阵6步法”的管理模式开展团队工作。比如:在“中华古诗词推广工作坊”的研究中,坊主黄前伟老师带领团队成员,通过“头脑风暴+团队共创”,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线索,开发了“诗词背后的故事”这一经典栏目,并以“一日三诵:晨诵、午诵、暮诵”的形式对师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浸润。
4.活动方式——“循环互动式”
我们根据教师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层设置培训活动,比如,入职期的“破冰行动”“入职之道”,新手期的“读书分享”“教学沙龙”,熟练期的“外出研修”“校际互动”等系列课程与活动,循环交替进行,并做到: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一期一竞赛、一年一论坛。
(三)三个要素的支撑
当然这些方法的实践都离不开以下三个要素的支撑。
第一要素是“课题思维”。什么是课题思维?其实就是制定一个清晰的目标,设置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为了解决我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问题,我们采取了“课题带动思维、课程促进培训”的思路,由吴静校长亲自主持、行政团队重点组织、新青教师倾情参与的“十三五”省级规划课题在2016年成功立项。当然,大家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学习了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还习得了一种如何有条不紊推进工作的思维方式。
第二要素是“平台资源”。我们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下属的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校本研修产品——“校训宝”在线学习平台。通过网站登录,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平台有4个板块,目前“精品课程”中推送的是适合骨干教师学习的网络资源,当然此平台也会根据我校教师们的需求,不定期推送适合不同层级的教师学习的课程资源。同时我们还有一个“灵溪研训营”寒暑假的线上培训课程。“校训宝”平台既是我校“智慧校园之智慧教师”的子项目,也是“菜单式”校本培训课程的线上拓展。
第三要素是“评价方式”。评价是把双刃剑,为了破除制度的壁垒,防止内卷,我们建立了“学校全面评价、团队捆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它既强化了团队与个人的协同管理,又很好地激发了教师的内驱力,为“新青教师”的专业成长保驾护航。
回首来路,当我们从线性思维到坐标思维,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以打造“实小品质”为目标,以“菜单式”校本培训课程为关键驱动点,通过“四条路径的课程建构、四种方法的课程实践、三大要素的重要支撑”,形成了岳麓区实验小学新青教师“实小品质”的新样态。
二、润花著果的成效
9年来,我们思而励行、行而敦学,一批批优秀的新青教师正在拔节生长。有入职1年后就参加市级数学竞赛的周茜老师,在全区新进教师培训中进行经验分享的程燁老师;还有入职2年后成长为教研组长的肖彤、成长为年级组长的贺粮清、成长为区级骨干教师的奉丹东;更有入职3至5年成长为学校中层干部的王婧、易娟娟,市级卓越教师的洪焕结;等等。尤其是蒋运老师,从入职期到熟练期,从“菜鸟”教师到市赛一等奖(第一名)的学科骨干,除了她自身的向上内驱力外,更得益于这些培训课程所搭建的真实有效的成长之梯。据不完全统计,95%的新青教师在实小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成长,“实小品质”已成为他们身上的精神印记和教育底色。
未来,是一个人人想去的地方;未来,是一个拥抱探索者、创新者的地方。“品质教师成就品质学校”,愿我们实小的品质教师带领我们的品质实小从当下一步步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陈沸溶.“主题引领·三阶五环”教师研训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1).
[2]孙德芳.从外源到内生:教师学习方式的变革[J].人民教育,2010(19).
[3]高向东.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4]陈观林,冷德翔.以校本研修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5(4).
[5]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注:此文系长沙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生态教育视域下小学‘灵溪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阶段性成果(CJK20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