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伟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净化教育、正本清源的重要措施。可以看出,《意见》出台的社会背景很复杂,但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态度很坚决、行动很果断,给教育领域“吹进了一缕清风”,回应了社会各方的期待,是兴利除弊的重要措施。
“双减”有利于深化新时期教育改革。新时期的教育是为高质量发展服务的。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首先需要我们审视教育的现状,清醒地看待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培训市场乱象等问题呼声较高,我们必须响应这一呼声,搬掉阻挡教育改革发展的“绊脚石”。《意见》的出台,能够为教育改革起到鸣锣开道的作用。
“双减”有利于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在《意见》实施背景下,学校、家庭要转变观念,紧抓机遇,把“双减”作为改革创新的机会,为学生赢得自主发展的时间、空间和精力。教育部办公厅8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級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各地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和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这是从学校内部出发为中小学生减负,使学生有创新的精力。国家新闻出版署8月30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这个规定净化了学生汲取营养的环境,使学生有创新的“空地”。作为育人主阵地,学校要抓住“双减”良机,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回归教育教学规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同向发力,以创新推进学校改革,促进学校转型,提升学校育人水平。
“双减”有利于持续规范校外培训。为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明确了一条条“红线”,设置了一条条“高压线”。这些“红线”“高压线”,有刚性,有力度,有目标,有时间表,有路线图,绝不是某些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想象的“一阵风”。可以判断,在实施“双减”的过程中将会出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胆小怕事的培训机构望风而逃,不攻自破;第二阶段,抱有幻想的培训机构犹豫不决,探风观望;第三阶段,实力雄厚的培训机构不会甘心,想试试看。前两个阶段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第三个阶段才是我们要打的攻坚战,要做好大打、打赢的准备。
打好这场攻坚战,我们有“武器”,有“部队”,有“战场”,有“战法”,有“侦察兵”。“武器”就是《意见》关于“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和“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规定。这些规定都是硬性要求,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是必须限期完成的任务。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先进“武器”,有最高的权威性。“部队”就是教育、宣传、网信、编制、发展改革、财政等相关部门。这些部门覆盖了方方面面,富有权威,能征善战,可视情况独立作战,也可以联合作战。“战场”就是校内和校外。“战法”就是截肢断腕,不优柔寡断。“侦察兵”就是互联网、电子眼跟踪举报等。
《意见》的出台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供了保障。“有效减轻”,不是简单地一“减”了之,而是必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要坚决减掉低效的、劣质的甚至负面的东西,为学生提供高效的、优质的和积极的内容。因此,首先要弄清学生过重的负担是谁导致的,根源在哪里,要锁定人,要瞄准事,要找病根,要下猛药。
一要锁定培训机构,查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行为。明察暗访,“捉住”违规的人,抓住违规的事;见招拆招,用监管高招破解违规歪招,用巡查实招防范培训机构耍花招;一语道破,招摇撞骗、图谋发财是培训机构的病根,要除掉这个病根,就要提高违规成本,开展区域巡查,畅通投诉渠道,使其感到风险极高又无利可图。
二要实现源头治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作业管理水平,积极开展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如果学生在校内“吃得饱”又“吃得好”,他们何必到校外“吃小灶”?要强化家校合作。学校以知识传授和思维启迪等智力性因素培养为主,家庭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校和家庭无缝对接,让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无路可走。
精准把脉,精准追责,精准下药,将“双减”进行到底。“双减”是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学习、循序渐进,让家长们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但“双减”实施起来并不会一帆风顺,而会遇到种种“绊脚石”甚至“暗礁”。爱攀比的家长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看到邻居家的孩子报了培训班,立马跟风报培训班,忽略了孩子的意愿。曾失意的家长把成功梦寄托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对培训内容需要与否、适应与否,都要给他们报培训班,让他们成“龙”成“凤”。还有的家长寻寻觅觅“超常班”“尖端班”,给孩子层层加码,使原本很优秀的孩子被折腾得厌学、荒废学业。针对这种乱象,我们必须坚持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聚焦思维、底线思维,聚焦源头,釜底抽薪。
实施“双减”,要像中医治病般望、闻、问、切,区分情况,开展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扬汤止沸,莫若釜底抽薪”,要抽的“薪”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供给侧是培训方,需求侧是家长。对初心不正、招摇撞骗的某些培训机构,要铁腕规范,果断处置,彻底取缔,不留后患,让本性难移者望而生畏,不让图谋发财者溜之大吉。对攀比、失意、不明真相的家长,要引导他们退出市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培训机构失去市场要素,校外教育培训乱象将自然消失。
(作者系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原副总督学、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