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浊邪肺安康

2021-10-11 10:40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胃气橘皮利剑

受訪专家

胡凯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肿瘤科、胸外科-中西医结合肺结节暨胸部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肿瘤学系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副组长。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首创“肿瘤绿色治疗”体系,以“微创+中药”治疗晚期肺癌、肝癌、肾癌、胰腺癌及消化道肿瘤等恶性肿瘤,用中医药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擅治内科、妇科及男科等多种疑难杂征,如失眠、情志抑郁、围绝经期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征、偏头痛、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等。

门诊时间:周二、周三下午

闫天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胸外科-中西医结合肺结节暨胸部疾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教授。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北京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北京分会外伤及郊区县学组组长,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学分会胸壁胸膜外科学组组长。擅长胸部肿瘤的微创外科诊断与治疗,胸壁畸形(鸡胸、漏斗胸等)的微创诊治,胸腔镜等微创手术,肿瘤、难治性气胸肺大疱、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的诊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如果头顶上悬着一把随时可能掉落的利剑,您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应该所有人都会感到“惊慌”“恐惧”“担忧”“提心吊胆”吧,就好像自己命悬一“剑”,只要这把利剑掉落,便会危及我们性命。其实,“利剑”只是一种比喻,各种健康危机的出现就如同这把悬在头顶的利剑一样,不知何时会掉落,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许阿姨恰巧就是一位被“利剑”刺中的人,我们先来看看她的故事。

许阿姨在社区医院参加了一次体检,做完CT后,被告知有把“利剑”正悬在她的头顶,但许阿姨未感觉身体有不适之处,也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有一天,她在电视上看了一档健康节目,刚好专家谈到了这方面的问题,这才让她紧张了起来。于是,许阿姨又去肿瘤医院进行了详细检查,这一次竟抓住了癌症的踪影。得知自己患癌后,许阿姨的心理状态急转直下,屡次觉得生活都失去希望,甚至动了自杀的念头。好在家人及时发现,经诊治,医生告诉她这种癌症并不可怕,积极面对、配合治疗,就可以“重获新生”。许阿姨通过朋友介绍, 找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肿瘤科胡凯文主任治疗,一切都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

悬在头顶的利剑

其实,对很多中老年人而言,这把“利剑”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就悬在了头顶,如何远离它、发现它、稳住它,成了大家最关心的事。胡凯文主任表示,这把“利剑”就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肺结节,它常与肺部的恶性肿瘤有关。肺结节目前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下图是文献上肺结节在各地区的发病率。北美地区发病率为23%,欧洲地区发病率为29%,而在东亚人群中,它的平均发病率竟有35.5%之多,这意味着每10人中,就有约4人为肺结节患者。而这仅是全年龄段的数据,若将统计对象局限为老年人,实际临床上的数据会更加可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西医结合肺结节暨胸部疾病诊疗中心的闫天生主任曾接诊过一位十分典型的患者。由于肺结节很难一次诊断就下定论,往往需要观察生长速度或形态变化,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因此这位患者三年间频繁到医院就诊,最终决定做切除手术。果不其然,术后的病理报告显示,这正是一个早期的肺癌病灶。

肺癌的高发病率和高恶性程度让大家恐慌,它和肺结节这把“利剑”之间有何关联,也是很多人想了解的问题。如今,随着体检的普及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肺部CT检查的精准度逐渐提高,让越来越多人在体检时被查出肺结节。不同肺结节发展为癌症的概率不一样,国际抗癌联盟发布的指南中显示,肺结节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三类:高风险的肺结节建议手术切除;中风险的肺结节建议短期观察,每半年复查一次CT;低风险的肺结节建议长期观察,每年复查一次。通常来说,肺结节有以下几个种类:

1.混合性结节:恶性概率达到60%以上,属于高风险肺结节。

2.大磨玻璃结节:病灶相对较大,所以属于中危结节。

3.实性结节:恶性概率在7%~10%,属于低风险结节。

4.小磨玻璃结节:病灶较小,属于低风险结节。

5.多发小结节:病灶很小,周围没有明显浸润,属于低风险结节。

浊邪留肺,这种最可怕

在中医看来,无论是肺结节还是肺癌,都是“浊邪留肺”的结果,由于古代没有“良恶”之说,所以中医统称这些不干净的东西为“浊邪”。肺中浊邪有不同种类,大致可以分为阴邪、阳邪、半阴半阳三种,但并非所有浊邪都与癌症有关。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意思是阴性的东西往往形质很密,会将自己“抱”得很紧,且十分稳定;反之,阳气盛的东西,就像云彩那样舒张,且越变越薄,最后烟消云散。所谓“阳化气”就是指阳性的浊邪会像炎症一样,自己将自己“烧掉”。阴邪有结构而无动能,阳邪有动能而无结构,二者都没有“生命力”,与癌症的关联很小,危险性较低。因此,虽然阴邪、阳邪导致的结节也会让人感到恐惧,但它却没有实质性的危害,临床上一般不做处理。“半阴半阳”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结合了“阴的结构”与“阳的动能”,是一种有“生命”的邪气,当它寄生于人体,就会造成致命的危害——癌症。

面对“浊邪留肺”,大家首先要清楚浊邪来自哪里。从中医角度讲,“浊邪留肺”有三个原理,胡凯文院长将它们总结为“三不”,即不升、不降、不通,这“三不”分别与三个脏腑相关。“不升”的人往往会出现腹胀、腹泻、失眠多梦、怕热出汗等症状;“不降”会导致失眠多梦、腹胀、大便干燥、打嗝嗳气等症状;“不通”则会让人干咳、失眠多梦、舌暗、舌体瘦薄等。若想解决“浊邪留肺”的问题,就必须辨清自己是“三不”中的哪个脏器出了问题,只有对症调理,才能战胜浊邪。

浊邪留肺之“脾气不升,胃气不降”

胡凯文院长解释,“不升”和“不降”是指脾气不升、胃气不降。

人体的元气,也叫作清气,它的后天来源主要是我们饮食中的水谷精微,而这些食物进入身体后,要经过脾胃的升降才能转化为清气。岐伯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意思是清气上升注于肺,浊气下行走于胃。胃里的清气,向上出于口;肺里的浊气,向下注于经脉,内积于气海之中。清气上升进肺,跟氧气结合进行呼吸转换,变成人体的基本营养;浊气要通过胃的消化,经过肠道变成粪便而降下去。闫主任解释,有的患者兼有脾气不升和胃气不降,是由于人体脾气不升,清气就无法升入肺中;胃气不降,浊气就无法进入肠道;清气升不上去,浊气降不下来,最后就会积滞在肺中,影响肺部健康。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肺结节,若浊邪通过肺向人体百脉流传,也可能导致其他脏腑的健康。

针对脾气不升、胃气不降的情况,胡院长跟大家分享了他临床常用的经验方。

● 升散方: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夏枯草、清半夏、生薏米、生龙骨、生牡蛎、蜂房、蜈蚣、熟地、当归、生黄芪。

这组药方巧用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夏枯草、清半夏、生薏米,为患者同时“升清”“化浊”“化湿”;加入生龙骨、生牡蛎,将阴阳分开,让阴气留在它该在的位置上,不被浊气带出。若患者已经久病,可利用熟地、当归、生黄芪,补益被浊邪长期侵扰的脏腑。而蜂房、蜈蚣两味药,则针对病灶更加顽固的患者。

胡院長介绍,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这五味药,能够组成“越鞠丸”,可抗气、血、湿、火、痰、食六种郁症。清气下沉会带来虚热症状,有些患者感到头重如裹、失眠梦多,就是清气降入浊气的表现。一旦将清气从浊邪中拔出,让清阳得到生发,人立刻便会感到身轻如燕。

● 降散方:竹茹、枳实、天花粉、白芥子、皂角刺、生姜、生甘草、大枣、茯苓、熟地、当归、丁香、全蝎、生黄芪。

胡院长特别提醒,此为专业处方,须经专业医生诊断后对症用药,切忌胡乱服药。

除了药方,胡凯文院长还为“脾气不升”和“胃气不降”的人群带来了两个适合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美食。

● 脾气不升——橘皮紫苏软糖

【食材】新鲜橘皮15克、紫苏叶9克、冰糖7克、姜皮适量

【用法】将新鲜橘皮用细盐搓一遍,冲洗干净;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时,切丝备用;紫苏叶洗净煮水备用;冰糖放入小煮锅中,加入紫苏水煮化;将橘皮、姜皮放入锅中,小火慢慢熬煮,直到冰糖黏住所有食材;关火冷却后放入罐中密封即可。

【功效】橘皮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的功效;紫苏叶可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二者结合,可理气健脾、解表化湿。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或不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可以不做软糖,直接将橘皮和紫苏叶煮水饮用即可。

● 胃气不降——竹茹橘皮饮

【食材】竹茹9克、新鲜的橘皮15克、大枣2枚

【用法】竹茹、新鲜的橘皮洗净,大枣掰开去核;将准备好的竹茹、橘皮和大枣一同放入锅中煮;水开后,小火煮10分钟即可饮用。

【方义】竹茹可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大枣补气养阴、益气和中。饮此品可清热化痰、利湿除烦。

浊邪留肺之“肺络不通”

闫主任还介绍了一位典型患者的情况,她的情况代表了很多老年人患病前后的过程。王阿姨在2020年12月初时,因腹部疼痛去医院就诊。根据新冠疫情防疫要求,就诊必须做胸部CT,在这种巧合下竟发现王阿姨肺上长有十几个结节,而且普遍表现为混合性毛玻璃结节,属于高风险结节。她平时总感到口干口苦、失眠、爱起夜、胸闷喘不上气、爱咳嗽,却怎么都没能将这些症状与肺部问题关联在一起。闫主任分析病情后认为,王阿姨的部分毛玻璃结节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而其他结节则不行。幸运的是,王阿姨的情况正好符合肺结节的“绿色治疗模式”,用中药进行调理后再手术,且术后再用中药调理。王阿姨在这套模式的帮助下,改变了机体的免疫状态,使原本存在的口干、失眠、胸闷等状况得到了改善。

王阿姨这种情况属于“三不”中的“肺络不通”,意思是肺组织的血脉不通,阳气无法输送至全身,导致人体质变弱、营养不足、阴阳失衡。胡院长在临床上常使用乳香、没药、丹参、当归、三七、牛蒡子、百合、滑石、代赭石组成“通散方”以解决这种情况。闫主任提醒,专业处方须遵医嘱使用。

同时,闫主任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适合日常生活中护肺的美食——百合贝母蒸杏,十分适合肺络不通的人群食用。

● 百合贝母蒸杏

【食材】新鲜的杏、百合15克,贝母15克,杏仁15克

【用法】新鲜的杏去核;百合、贝母、杏仁打碎,研成细粉,填塞于杏肉内;放入蒸碗中,用大火隔水蒸25分钟,即可食用。

【方义】贝母可以养胃,还能止咳润肺、降低肺火;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新鲜的杏生津止渴、润肺定喘;杏仁能够止咳平喘,适合肺燥的人食用。四味合用,可润肺止咳、清热解渴。

(编辑    姚宇澄)

猜你喜欢
胃气橘皮利剑
芦 苇
胃气足 活百岁(上)
中国女排十夺冠
胃气足,活百岁
冰岛的夏天没蚊子?
利剑能否终止美股十年牛市
香砂消胀汤治疗胃胀
美容疗法 快速消除橘皮纹!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按摩+运动 缓解橘皮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