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文珂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科学总结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经验,对于坚定制度自信,从而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发挥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国家制度建设;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分析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需要,形成了一套科学制度体系。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制度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局部到整体,从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到确立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带来了丰富而坚实的实践成果。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总结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将为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促进治理效能的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更多启示。
一、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人民创造性结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中华民族之所以彻底改变了民族危亡的命运,之所以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之所以取得“社会长期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兩大奇迹,之所以取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之所以能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风险挑战面前展现出大国定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党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对制度建设的领导,既是 “前半程”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完成“后半程”历史任务的根本政治保证。所以,必须完善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突出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突出更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突出现代化强国建设新目标,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历史充分证明,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广大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参与制度创新的主动性。
二、必须把坚定制度自信与保持清醒认识结合起来
制度自信,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发展历程的全面认识,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特征作用的深刻理解,来自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来自于“中国之治” 和“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更来自于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的制度自信是进行制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常说,要自信不要盲目自信、要乐观不要过度乐观,越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期,越要胸怀“两个大局”、保持清醒认识。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改革新征程中的压力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从国内情况看,中国仍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还面临诸多不平衡、不协调的因素,腐败问题、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有医疗、养老、住房、食品安全等问题,对我国现在乃至未来的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造成新的挑战。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经济持续低迷,疫情冲击明显,世界格局有了深刻调整。未来,一定还会遇到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重大挑战,面对这些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不能在成绩面前自满自足,更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必须深刻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好、维护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三、必须把发挥制度优势与补足制度短板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国防、外交诸多领域显示了强大的制度优势,是我们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新发展格局的根本制度保证。但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来看,制度建设领域还存在很多短板。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虽然我们的制度优势形成了强大合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重大疫情预警、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深刻分析、科学研判,既要发挥出我们制度上的长处和优势,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科学有效的推动作用,又要找准我们制度体系中的缺陷和不足,着力从体制机制上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的积极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制度缺失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和阻碍作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四、必须把重视制度建设与严格制度执行结合起来
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制度得不到全面执行,依然是当前我国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有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和改革时间表,必须把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新时代、新变化、新任务,对制度的适应性、实用性、协调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等提出了更多维的要求。有些制度虽然建立,但还有很多不完善甚至存在漏洞的地方。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完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上下功夫,在具体领域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各地方、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另一方面,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执行准确、有力,国家治理才顺畅、有效。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熟知制度的内容、领会制度的精神,在履职尽责中增强执行力、展现执行力。要自觉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制度执行中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同时,通过制度建设,在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和考核评价标准中把“制度执行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网”,架起制度执行的“高压线”,拉起制度执行的“红线”,划出制度执行的“底线”,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真正提升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9-20.
[2]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是,2020(1).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20-11-03.
[4]袁银传,白云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6).
[5]马雪松,冯修青.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百年探索:历史视野、主要经验及治理效能[J].云南社会科学,2021(1).
[6]李成林.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历史与现实考察[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1).
(作者单位:中共南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