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菁
【摘要】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预习针对性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数学实用性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知识直观性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以丰富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更加高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与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小学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有利于突破“静态”课堂的限制,充分激发课堂活力,在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小学是学生塑造学科认识与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堂协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不断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预习针对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在课堂教学之后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然后要求学生在家里进行自主预习。但是,由于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缺乏针对性,再加上教师难以全面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使得课前预习始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预习,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加强师生交流,从而增强预习针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元”“角”“分”及三者之间的进率。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角”“分”,不太了解“角”“分”的概念,因此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很容易遇到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一个微课,并向学生推送。微课中先向学生介绍“元”“角”“分”的单位,并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讲解三者之间的进率,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堂的教学重点知识;然后,教师在微课中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预习,增强课前预习的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预习效果。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数学实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揭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新课改提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即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正确地、熟练地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之中。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初次接触数学公式与理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恐惧感。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鱼水关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之中。实践证明,教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避免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而是成为“行动上的巨人”。因此,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使用情境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市民在菜市场进行交易的场景,主要内容涉及市民在买菜的过程中所用的加法与减法。当学生理解“支付”“找零”与“加法”“减法”的关系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模拟“菜市场”,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交易”活动过程中。其中,有些学生扮演“鱼贩子”,有些学生扮演“菜农”,还有的学生扮演消费者。在“交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支配100以内的钱币。这样,学生在“买”与“卖”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加减法的认知,也认识到学好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之中,可以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搭建舞台,有利于协助学生在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基础上提升数学实践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知识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小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仍以直观感受为主。小学数学学科具有独特性,不仅包含大量的数学概念,而且涉及较为复杂与抽象的运算方式,而学生在面对逻辑性强、内容繁杂的数学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理解困难的问题。教师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会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用一些道具来辅助教学。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所能找到的工具种类不齐全,只能利用一些容易获取的工具如橡皮、铅笔、尺子或者折纸来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质量不佳。多媒体融合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数学,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关于“位置”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小动物的形象投放到屏幕上,并对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所在的位置告诉老师吗?”学生之间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我喜欢小白兔,它在屏幕的左下角。”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小猫,它在小白兔的旁边,处于屏幕下方中间的位置。”等等。可以看出学生在确定动物位置时自觉地选择了参照物“屏幕”与“相临的动物”。实际上,在教师对数学知识讲解前,学生已有较为强烈的表达欲望,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途径。多媒体设备能够呈现出丰富的画面,为学生更好地表达提供了舞台,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中图形的理解、代数的表示、几何概念等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只能依托课本来静态地讲授内容,抽象的知识依然是学生难以跨越的鸿沟,而部分学生的逻輯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无法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长此以往可能会打击学习积极性。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弥补传统课堂静态、单一的缺点。教师可以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依托,使静态的知识“动起来”,以更加全面、直观的方式来为学生讲解,协助学生突破数学重难点,夯实数学基础。
例如,“相遇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在传统课堂中,数学教师往往会向学生直接讲授解法,即用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之和乘以它们相遇所花的时间,最后求解出两者运动的距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需要教师引入信息技术来进行调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两个物体同时相向而行,经过3分钟后两个物体相遇的场景;之后教师用线段图来表示两个物体一共走过的路程。这样,教师只要借助多媒体的动态图像就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遇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展示可以弥补传统静态课堂的缺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因为数学问题的抽象性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良好的体验。
又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线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吉他的弦,之后引出“线段”的概念;利用多媒体播放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在黑暗的环境之中形成的动态图,引出“射线”的概念;用两端无限延伸的铁轨来引出“直线”的概念。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实现动态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多数小学生认为数学课程枯燥,不易理解,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并且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爱好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无法使学生顺利地构建数学知识的意义。教育学家指出,人们对真理的探求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情境教学旨在创设富有感情的課堂,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之中,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融于数学课堂,创设原生态教学环境,为传统口头授课无法表达的空间结构、理论提供可行的途径。
例如,教师在讲解“角”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大雁南飞图”,创设富有生活色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在飞行的过程中所发生的队形变换,并利用多媒体将大雁“人”字轮廓局部放大,之后为学生引入“角”的概念: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利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当学生对“角”的概念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辨认游戏,即判断图形是否为“角”,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思维能力
新课改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数学思维能力对其他学科学习的支撑作用。小学数学涉及复杂的数量关系与空间位置关系,而小学生以感性理解为主,为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即空间位置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学习难度,协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长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两两相同、颜色不同的6个长方形通过平移、翻转、旋转的方式围成一个长方体,让学生直观地得出长方体是由6个两两配对的长方形组成的图形,帮助学生实现从对图形的“二维”认知到“三维”认知的跨越。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又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圆柱”与“圆锥”的相关概念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将长方形按某条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以及将直角三角形按照某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铺路架桥。
综上所述,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数学课堂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课堂活力拓宽了途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多媒体为载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以动态的方式为学生直观地展示抽象的数学知识,实现学生由感性认实到理性认知的跨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此外,信息技术应当服务于教学,过多的图像、声音、视频会影响学生的正常思维。因此,教师要寻找信息技术与传统教授的平衡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贾继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成功,2018(15):119.
李发春.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14):31-32.
凡有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发挥[J].天津教育,2020(26):59-60.
翟艳荣.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2021(06):163-164.
张亚红.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混合运算”为例[J].考试周刊,2021(04):50-51.
李转花.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J].学周刊,2021(11):33-34.
盛金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1(0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