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洁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三科,内蒙古包头014010
胆囊炎与胆囊结石均属于普外科常见病,前者是 由胆囊管堵塞与细菌侵袭诱发的胆囊炎症,患者可出现低热、右上腹疼痛、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后者指的是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与黑色胆色素结石,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恶心、右上腹部疼痛、饱胀感等。资料显示,95%的急性胆囊炎患者都伴有胆囊结石[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此病出血少、痛苦轻、术后恢复快,但治疗期间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术后有可能出现并发症,使手术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围术期对患者采取有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综合护理是一种整体性护理措施,具有连续性和规范性,能通过采取一系列有益于患者病情恢复的护理措施,减轻机体应激性刺激,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2]。为进一步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现将该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纳为研究样本,针对上述课题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100例于该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纳入标准:所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均确诊为胆囊结石并胆囊炎,与《外科学》[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患者满足腹腔镜手术适应证,且意识清醒;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且获批;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治疗依从性低下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伴有精神疾病者;肝肾功能障碍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将所选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8.15±3.69)岁;ASA分级:30例Ⅰ级,20例Ⅱ级。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8.23±3.57)岁;ASA分级:32例Ⅰ级,18例Ⅱ级。两组性别、年龄、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术前将手术所需器械、物品等准备齐全,指导患者尽快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术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密切配合麻醉师与主治医师;术后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监测,严格准确遵医用药,并指导患者科学饮食。
研究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1)术前护理。①术前准备:术前耐心询问患者病情,并配合医生指导患者进行检查,如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术前48 h告知患者清淡饮食,术前12 h禁食禁饮;②健康宣教: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病因、主要表现、手术治疗流程、效果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增加患者对手术了解,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③记录检查结果:准确记录患者各项检查结果,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机体状况作初步评估,并对患者手术耐受力进行评估,制定围术期护理路径表,将其发放给患者,使患者对护理过程有一定了解;④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患者性格特征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如外向患者以心理疏导为主,鼓励患者主诉;内向患者以鼓励为主,将治疗成功的病例介绍给患者,使患者建立治疗信心。(2)术中护理。将手术所需药品、器械等准备好,术中及时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并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中加强保温护理,除了需要调节好手术室温湿度外,还要采用保温毯,遮盖暴露的非手术部位,并对补液进行预加热处理。(3)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后,需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堵塞气管;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重点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可通过更换体位减轻患者生理疼痛;②引流护理:术后对切口渗血、红肿、渗液等情况进行观察,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并及时更换敷料;对引流管液体颜色、性状及量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出血情况,必要时实施床旁超声监测,保持引流通畅;③饮食护理:患者排气后可指导摄入流质食物,科学搭配营养,以清淡、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食物为主,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直至普食,嘱咐患者禁食刺激辛辣的食物;④并发症护理:术后要加强并发症预防,患者术后易出现疼痛,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若患者术后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情况,可能为出血,需立即上报医生,并妥善处理;引流时若出现胆汁样液体,可能为胆汁漏,应尽快向医生汇报,并及时处理;⑤疼痛干预:残留在患者腹腔内CO2气体于膈下积聚产生碳酸,使膈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导致疼痛。术后患者常会出现腹部与肩部疼痛,通常患者可承受。护理人员护理时需将疼痛产生的原因告知患者,并及时采取措施减轻疼痛,必要时严格遵医给予镇痛药物止痛,以提高患者生理舒适度。
①对比两组疼痛程度:参考VAS[4]进行评价,0级(0分):无疼痛;Ⅰ级(1~3分):轻度疼痛,但能忍受,睡眠无干扰,生活正常;Ⅱ级(4~6分):中度疼痛,明显疼痛,无法忍受,需服用镇痛药物,且睡眠受到影响;Ⅲ级(7~10分):重度疼痛,剧烈疼痛,无法忍受,需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合并被动体位或自主神经紊乱。②对比两组临床指标:主要包括首次排气、下床活动和住院等时间。③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胆漏、切口感染、出血和恶心呕吐。④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参考《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表》[5]调查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有操作技能、业务水平、住院环境和服务态度等,总分为0~100分,不满意:≤60分;一般满意:61~80分;满意:81~100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获取的数据展开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后VAS评分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s),分]
表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50)研究组(n=50)t值P值7.25±0.15 7.30±0.16 1.612 0.110 1.84±0.61 0.26±0.11 18.025<0.001
对照组临床指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首次排气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n=50)研究组(n=50)t值P值48.16±8.59 36.20±7.53 7.403<0.001 23.77±7.04 16.43±5.84 5.674<0.001 4.75±1.29 3.51±1.19 4.996<0.00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n(%)]
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胆囊结石为临床常见病,其形成机制受结石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周健平等[6]研究发现,胆固醇性结石在胆囊结石中的占比为70%~80%,目前尚不明确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胆汁内胆固醇过饱和形成“成石性胆汁”;②胆囊功能异常;③促成核因子的存在。胆囊结石易诱发胆囊炎和胆囊穿孔,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黄疸、休克、败血症。胆囊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与经过可分为慢性与急性两类,此病常与胆石症同时存在,部分胆囊炎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与败血症,病死率较高。有研究指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可能与结石堵塞胆囊管,造成细菌逆行感染或胆囊黏膜受损有关[7-8]。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近些年来,腹腔镜技术得到良好发展,由于其具有切口小、痛苦轻、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围术期综合护理具有辅助性治疗作用,将其运用在接受腹腔镜治疗的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中意义重大,不仅能减少胆漏、疼痛等并发症,还能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减少术后康复时间。
该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VAS评分(0.26±0.11)分低于对照组(1.84±0.61)分(P<0.05);护理后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16.43±5.84)h、首次排气时间(36.20±7.53)h、住院时间(3.51±1.19)d低于对照组(23.77±7.04)h、(48.16±8.59)h、(4.75±1.29)d(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护理总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82.00%(P<0.05),说明围术期综合护理实用性强,能显著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还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提高。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综合护理中的术前护理能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对疾病的认知,还能对患者负面情绪进行疏导,使患者提高治疗信心,主动参与护理工作;术中护理能减轻低温导致的应激性刺激,能为手术安全、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术后护理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能保障患者的安全,为术后康复提供条件。这与杨小秋等[9]研究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的26.83%基本一致。围术期综合护理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临床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将患者作为服务中心,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以调节或改善患者整体状态为主要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使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到健康状态,如术前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减轻精神压力,增加手术信心[10];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避免出现不良事件[11];术后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等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减轻生理不适感,补充机体恢复所需营养,推动康复进程[6]。
综上所述,围术期综合护理运用于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治疗期间可行性高,适合加大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