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璐,孔祥金,李 琦
(1.大连医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2.大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Bachelor of Medicine and Bachelor of Surgery,MBBS)已成为来华留学生首选的学历教育,医学留学生人数几近学历留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1]。为保障我国医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国际医学教育分会颁布的《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试行)》中指出,“汉语及医学汉语须作为必修课程贯穿临床实习前的教学全过程”。由此可见,汉语教学在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2]。2020年初始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给国际医学教育带来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3]。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国际关系变化,国际人口流动限制等多重因素增加了汉语用途的不确定性,医学留学生对未来在中国开展临床实习以及学习生活普遍感到担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何提升和保持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意愿是我国当前医学院校共同面临的课题。
学习意愿是引发和维持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核心推动力,也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4]。当前学习意愿的相关研究多是教育供方的教学改革经验总结等,尚缺乏教育需方即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意愿的实证调查研究[5-6]。基于此,本研究对辽宁省某医科大学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意愿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了汉语教学实践中影响留学生汉语学习意愿的可控因素,为制定新冠疫情下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汉语课程的线上教学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选取辽宁省某医科大学2015-2019级MBBS所有在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由学生自愿填写匿名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问卷302份,剔除无效问卷17份,获得有效问卷285份,问卷有效率94.4%。
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意愿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个人基本情况(人口社会学特征和自身学习经历)、汉语学习意愿(有用性感知)、汉语课程的教学评价(对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授课方法和考试形式的评价)。
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构成比(%)描述个人特征,采用χ2检验推断各因素与汉语学习意愿是否相关或独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285名医学留学生中,其中男性学生119名(41.8%),女性学生166名(58.2%),年龄大多为20~25岁(81.2%)。生源覆盖世界五大洲的3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国家的学生157名(55.1%);非洲国家的留学生115名(40.4%);来自北美、欧洲和大洋洲国家的留学生13名(4.6%)。
210名(73.7%)医学留学生表示有汉语学习意愿,其中汉语学习意愿的前三位分别是完成在中国的临床实习(54.0%)、更好地学习医学专业课(20%)、为学习和生活打基础(10.5%),有75名(26.3%)学生表示不愿意学习汉语。
以医学留学生个人特征作为分组变量,对汉语学习意愿进行单因素分析。相比低年级学生,高年级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意愿更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实习国家拟选择中国的学生汉语学习意愿更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之间、入学前是否有汉语基础的学生之间汉语学习意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从学生对汉语课程教学评价的角度,对汉语课程设置和教师授课方法满意的学生更愿意学习汉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成绩评定方式能够反映学生汉语能力、汉语竞赛有益的学生对汉语更有学习意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为综合反映各因素对汉语学习意愿的影响,进一步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学生是否有汉语学习意愿为因变量,选择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采用强制回归方法,变量的进入概率标准为0.05,剔除概率标准为0.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学年、临床实习拟选择中国、汉语课程教学组织合理(是)、成绩评定方式有效(是)的学生汉语学习意愿更强烈,见表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愿意学习汉语的医学留学生占比较高(26.3%),第五学年中有近半数的医学留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汉语学习意愿(43.5%),可见学生对汉语的厌学情绪有一定程度的流行,应当引起重视,通过了解医学留学生对汉语的真实需求,探讨影响留学生汉语学习意愿的可控因素,并采取干预措施。有研究指出,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的主要动机类型为工具型动机,其特点是关注学习第二语言的实际用途和价值[7]。本调查结果显示,完成在中国的临床实习是医学留学生最主要的汉语学习动机,在拥有先进的临床教学与医疗设施等优势的中国医院实习,是留学生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地国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中国作为目的语环境,开展临床实习具有增加留学生语言学习意愿和促进二语习得的双重作用。然而世界范围内的疫情下,医学留学生对未来汉语用途认知模糊,汉语技能也因长时间得不到实践而遗忘[8]。提示有针对性地加强汉语与学生生活的连接,创造国际应用条件,例如积极利用教育社交网站,邀请汉语教师、临床带教教师和中国志愿者学生共同参与热门话题讨论,通过非实时的、社交媒体对话式的分享和互动反哺课堂学习,发挥汉语在医学留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在未来中外跨国人才流动、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语言自信。
表1 学生个人特征与汉语学习意愿的关系[n(%)]
表2 医学留学生对汉语课程教学评价与学习意愿的关系[n(%)]
表3 医学留汉语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汉语语言学习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理论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对学习者的学习意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医学院校普遍按照1~4个学期学习基础汉语,5~8个学期学习医学汉语的形式进行逐步递进式的汉语教学[9]。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留学生对汉语课程的学习意愿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长期系统化的语言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有关。随着学年的增长,汉语学习效果的累积效应也在逐渐显现,统一的学习进程安排无法匹配学生不同的进度和学习需要,在知识衔接上的断裂使汉语基础薄弱的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意愿下降,出现疲惫感和挫败感。“精熟教学法”根据学生每个人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来确定学习时间,反对机械化地按固有的课时和教学进度,提倡最大化适应学习规律[10]。当前在线教学已成为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的新常态,线上课程更适合开展“精熟教学法”,不再拘泥于传统年级、班级的界限,结合医学留学生个性化需求开展从零起点到熟练水平贯穿式的小班课程,精准找到知识薄弱点,进行深入的讲解和练习,重构留学生汉语课程学习的系统性体系[11]。有效解决传统汉语教学中固定课时与学生学习程度差异的弊端,提高汉语在线课程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学业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意愿。
线上教学使汉语教学面临巨大考验,沿用课堂面授的教学安排难以满足线上教学需要。本次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同汉语课程学时应为每周4~8节(85.6%)、一门医学专业课(如解剖学)应与对应的医学汉语课同步安排在一学期里(83.5%)、医学专业课教师应采用双语教学(84.2%)。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汉语课程教学组织要考虑时间与内容上的衔接和逻辑关系,注重学时安排的科学性、教学顺序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原有在不同学期由两位不同受教育背景的教师,分别讲授医学专业课和医学汉语课的教学设置,多数学生把这两门课程当作相对独立的科目,没能使原本紧密联系的学科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12]。疫情期间教育生态的转变使得线上协同教学成为可能,在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建立起共享教学平台,使医学汉语教学过程紧扣英文医学知识体系[13]。线下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进行交流和探讨,线上对同一授课对象持续进行知识点间的交叉渗透,采用协同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同时掌握问诊的要点和医学术语的双语表达,避免与临床实际的脱节。
本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留学生最喜欢的汉语教师教学方法是情景体验式(53.3%),其次是角色扮演式(28.8%)和自主学习式(14.0%),提示语言教学中认知和情感上的互动交流对学生汉语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尽管Logistic回归显示,汉语教师授课方法的多样性不是汉语学习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但这一问题仍值得关注。非目的语环境使师生之间相互区隔,师生、生生之间缺乏真实而又多样的互动[14]。因此,线上课程应根据教学内容分解教学任务,构建虚拟场景中真实的语言应用。例如以任务为纽带建立学习共同体,模拟不同医疗场景下的医患角色对话,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组词成句。教师通过观看学生的微交际现场的录像进行诊断性评估,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实习环节采取视频直播的方式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议等方式实现教学互动,保持学生持续的参与感,提升学习者的开口率和语言操练效果,保持学生汉语交流的在场性、对话性和实操性。
合理的成绩评定方式是影响学生课程学习意愿的主要因素。传统汉语课程学生成绩评价方式通常模式是以学生的笔试成绩为主,少量加入平时成绩,总和作为最终课程成绩,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沟通能力的考核。本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医学留学生认为现有考查方式在一定程度可以测试出汉语技能水平(82.4%)。由于汉字难写难认,部分学生建议汉语考试应采取笔试口试相结合的形式(64.5%),且以口试为主,笔试为辅。因此,线上课程应将传统考核模式转变为多元化评定方式,分散成绩来源,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报告语言展示、随堂作业成绩等,对沟通与协作、口头表达、阅读写作等语言能力进行综合评定,以考查学生在真实世界的语言运用。调查结果显示,汉语知识竞赛有助于提高汉语学习意愿,学生在竞赛中、活动中、课外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在不同领域的特长,培养学业成就感。
综上,面临疫情“持久战”,线上教学已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模式,并将由此带来社会教育结构和公众学习观念的变革。本研究从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的学习意愿角度,探讨与线上教学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考试评估、授课方法和形式,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意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学院校、教师、教辅人员、留学生等多方共同体通力合作,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分别承担和实现不同教学功能,将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转变为推动教学改革和升级的机遇。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赵璐:提出研究思路,分析数据,撰写论文;孔祥金:负责课题指导,论文修改与审定;李琦:实施课题,协调与审核,数据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