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彩霞
【摘 要】目的:统计罹患重症心力衰竭的66例急诊内科患者应用急诊内科急救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罹患重症心力衰竭的66例病患予以納取,患者收集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分组,即为对照组(33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33例在常规基础之上给予急诊内科急救治疗)。就患者心衰得以控制时间、心功能[心率(HR)、左心射血分数(LVEF)]加以归纳、整合、对比。结果:展开治疗以后就效果予以统计,观察组心衰得以控制时间(3.05±1.07)d?相较对照组心衰得以控制时间(4.85±1.13)d,更短(P<0.05);就心功能予以统计,观察HR(49.75±2.58)次/分、LVEF(50.86±2.24)%?相较对照组HR(58.44±2.19)次/分、LVEF(47.49±2.03)%,更优(P <0.05)。结论:对罹患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施以急诊内科急救治疗,可提高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急救;效果
重症心力衰竭是很多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1]。相关研究指出,近年急诊内科急救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有显著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对罹患重症心力衰竭的66例病患予以纳取,患者收集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分组展开研究,旨在分析急诊内科急救方法治疗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对罹患重症心力衰竭的66例病患予以纳取,患者收集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以建档时间分组,即为对照组(33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33例在常规基础之上给予急诊内科急救治疗)。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52岁~86岁,平均年龄(61.09±2.75)岁;观察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53岁~87岁,平均年龄(60.83±2.58)岁。经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自然信息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33例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面罩给氧、扩张血管、利尿等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33例在常规基础之上给予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根据患者合并症情况予以不同处理,对于高血压致病者予以口服10ml普纳洛尔,3次/d;对于肺心病致病者予以250ml生理盐水+50ml氨力农混合液静脉滴注,1次/d;对于扩张型心肌病致病者予以生理盐水250ml+20mg多巴酚丁胺混合液静脉滴注,1次/d。
1.3 观察指标
就患者心衰得以控制时间、心功能[心率(HR)、左心射血分数(LVEF)]加以归纳、整合、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2.1 效果
展开治疗以后就效果予以统计,观察组心衰得以控制时间(3.05±1.07)d相较对照组心衰得以控制时间(4.85±1.13)d,更短(P<0.05)。
2.2 心功能
就心功能予以统计,两组护理前HR、LVEF水平无差异(P>0.05);就心功能予以统计,观察HR(49.75±2.58)次/分、LVEF(50.86±2.24)%相较对照组HR(58.44±2.19)次/分、LVEF(47.49±2.03)%,更优(P<0.05),见表1。
重症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大多数患者伴有进行性恶化的病情,患者年龄相对较大,合并症较多,内科抢救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相对应的急救操作,通过及时干预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相关调查显示,重症心力衰竭是急诊内科常见疾病,以往临床采用对症治疗可保证血液供应良好,心功能有明显改善[3]。
近年来,临床指出,急诊内科急救治疗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具极高临床意义,可通过治疗积极应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促进心室压力降低,保证心功能完善,还可改善肺循环,对康复有益。
综上所述,对罹患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施以急诊内科急救治疗,可提高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丽,梁潇.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2):152-155.
[2] 吴畏,薛贻敏,林风辉,等.PiCCO指导下目标导向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12):1535-1537.
[3] 马晓路,余剑波,裴源源,等.急诊科与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区别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9,39(11):1040-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