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萍
【摘 要】目的:针对青光眼患者,于术后对患者行眼球按摩护理,观察其实施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青光眼患者,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展开研究,纳入6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 =30,术后眼球按摩护理)与对照组(n =45,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眼压指标相比,术后次日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3月与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指标值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对比,观察组患者(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P <0.05)。结论:术后眼球按摩护理对于青光眼患者而言,可有效改善其眼压指标,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方案值得推荐。
【关键词】青光眼;术后;眼球按摩护理;实施效果
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受到病情因素、患者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在围术期,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不仅影响手术的顺利完成,还可能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负面影响[1]。因此,针对青光眼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针对青光眼手术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提出了術后眼球按摩护理内容,并针对此护理模式展开探讨,纳入60名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青光眼患者,研究期(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6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基础资料差异,患者之间能够比较(P>0.05)。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男18例,女12例,年龄27岁~59岁,平均年龄(40.05±3.47)岁,病程1个月~50个月,平均病程(22.96±4.88)个月,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4例,继发性青光眼患者16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眼球按摩护理)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5岁~58岁,平均年龄(40.10±3.45)岁,病程1个月~48个月,平均病程(22.88±4.92)个月,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3例,继发性青光眼患者17例。
1.2 方法
常规护理:按照手术要求,优先对患者进行眼压纠正,再结合患者的病理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降压、降糖以及抗感染治疗,在围术期内,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预防便秘,术后应对患者睡眠体位进行纠正,叮嘱患者在每日起床后,都应静坐3min~5min,予以眼压缓冲,避免血压突升,造成眼压升高,影响预后。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另行术后眼球按摩护理,在术后第2天,开始对患者进行眼球按摩,首先指导患者,将眼睑轻轻下垂,眼神注视下方,用双手拇指,轻轻按压患者眼睑,于滤过泡周边眼球部位,实施局部环绕式按压,每次按压时间持续3s,整个按压时间持续5min,每日2次。
1.3 观察指标
(1)眼压指标:于术后不同时间段(次日、3 个月、6个月),对患者眼压指标进行复查。(2)记录患者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2]。
1.4统计学分析
2.1 眼压指标
眼压指标相比,术后次日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与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指标值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对比观察组患者(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P<0.05),见表2。
对于青光眼手术患者而言,受到围术期多方面因素影响,很容易出现负面干扰因素,不仅影响手术的顺利完成,还可能对手术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本次研究针对青光眼手术患者提出了术后眼球按摩护理措施,该护理措施通过对患者眼球进行眼球按摩护理,起到了以下作用:(1)对眼球进行防水隔离,预防术后眼球结膜组织与巩膜产生粘连效果;(2)通过按摩挤压,对滤过通道堵塞的渗出物进行滤过作用,抑制癫痕的形成,以及纤维的增殖;(3)通过对眼球壁施加压力,进而使房水经巩模切口,与结膜下流入,实现了对巩膜床、巩膜瓣边缘的粘连的有效松解,延缓了巩膜切口的愈合速度,促进了滤过泡的形成速度。
综上,术后眼球按摩护理对于青光眼患者而言,可有效改善其眼压指标,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张红丽,白春丽,宋庆芳.眼球按摩护理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4):94-96.
[2] 杜立卓.自行眼球按摩方法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视力提升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0,10(2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