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枥霖
摘 要:课程思政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发展理念。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课程结合的重要着力点,是教育发展规律下的课程改革方向,是思想政治与教育结合的根本所在,只有尊重规律、尊重人才,才能使得课程思政的正确性得以体现,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课程的指导,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成才不仅是学习成绩的进步,更是思想品德的进步,只有不断地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才能正确地把握教育发展的脉络。从“育人”到“育人才”这是一个很长的道路,这个道路上有很多的困难,但是只要抓住教育的本质,从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的创新,实现课程思政的大发展。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以学生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课程改革中教育的理念是随着课程的改革而同步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 阶段性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2-147-002
正确的课程思政发展,首先要把握思政教育的要点、内涵和意义,再去认识课程与思政的融合,也就是说课程思政的开展有着一定的顺序性,这种顺序性决定了思政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思政和认识思政,然后将思政融入到课程改革中,这是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方法。本文就课程思政开展的阶段性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从课程思政开展的现状来展开课程思政阶段性的认识,之后详细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各个阶段性任务,最后结合当前课程思政开展的现状和阶段性任务,提出课程思政阶段性发展的理念和策略,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1.课程思政的现状
1.1课程中的思政理念缺乏表现力
课程思政的理念从目的上而言,需要贯穿到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来,在所有的教育阶段都需要正确的认识课程思政理念,优势课程教学活动中完全的体现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课程思政的理念是有两部分来实现的,其一,是课程中的思政理念,课程中的思政理念是从教育的全局进行认识的一个内容,并非是课程中加入思政课程的内容,这是不完全的,也是不合理的,任何课程都有其专业性。这种专业性在逻辑思维上是具有惯性的,在语文课程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如果强行加进来,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思维被强行打断,最终学生自己也不知道是学的语文课程,还是数学课程。同样在任何课程中,为实现课程思政的理念,而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进行结合,就会造成课程思政的变形,也达不到课程思政理念的目的,当前很多教师在认识课程思政理念方面就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盲目地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课程中加入到思政的内容,强行糅合成为一节课程思政的内容。很显然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这些教育工作者完全忽视了课程和思政之间的关系,简单地将二者进行结合来体现课程思政,既不合理,也会造成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1.2教师师德的表现力不足
正确的思政课程中,课程中的思政理念完全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课程中的思政理念是通过教师对于思政理念的正确认识来展现的。简单来说,正确的教学道德观便是一种思政理念,传达正确的教学道德观是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共同来作用的,但在课程开展的过程里,正确的教学道德观便是教师本身需要体现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班级里的任何学生都是学校的一分子,都有着学习的权利和被教学的权利,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家庭条件进行教育资源的倾斜,这便是一种违背了教学道德的行为,那么课程思政即便结合的再好,也难以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因为如果教师首先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其思政理念就完全是错误的,给别人灌输的知识也完全是错误的[1]。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多次强调教学的本质是实现学生正确的人格化,而非简单的成绩化。当前的教育现状中为何要强调课程思政的内容,正是因为当前在课程中普遍缺乏思政理念,思政理念更多的时候呈现的是一种形式化的东西,而非体现在教育方面的一种形式,因此课程中的思政理念认识不足是当前课程思政内容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1.3思政课课程理念缺乏创新
思政课中的课程理念问题,思政课是我国各个阶段教育中都必修的课程,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正确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思政课中要完全将课程的内容全部展现出来。当前,在思政课程中,课程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有效的展现,作为一门专业课内容,思政课程的知识点和侧重点教师要完全传导到学生的现实实践中,事实上,当前很多的思政教育只是将课程的分数性质展现了出来,并没有完全展现出课程的概念化和具象化。也就是说思政教育并非是简单的停留在课本上或者课堂上的一门课程,而是高度结合了学生思维方式、教学思维方式和实践思维方式的一门课程,思政课从高度上可以理解为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意义的哲学课程,如果只是将其作为一门普通课程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完全难以实现的,思政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关键的一环,如果教师自身不能够正确地认识思政课程的意义,那么在实际教学中也很難完全将思政课程的理念传达到学生的学习思维中[2]。因此当前在课程思政中的一大难点是教师并没有精确地承担起自身育人的职责,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只是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自身业绩的一部分,完全的利益化下很难正确地将思政课程中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传达到学生的学习实践中。课程思政的理念没有被足够地重视起来,直接造成了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难以完全成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之间的全过程体系建立是课程理念实现的主要方式,在当前课程理念在思政理念融合课程理念方面存在普遍的形式化,在实践教育中难以将课程与思政理念进行融合,也难以将思想政治课程正确地传导出来,这种局面从现实角度来讲,指的是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未能有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目的缺乏有效的推动方法。
2.课程思政阶段性任务
2.1课程阶段性任务的要点
课程思政是实践中要强调的具体方法方式,尤其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在课程思政实践中,要重点突出课程的正确目的,也就说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很显然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教育的目的并非追求更多的权力和金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将正确的教育目的传导给学生,这是课程思政实践的主要目的。在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人格的完善是一个大的前提,缺乏这个大的前提,课程思政的实践就无法有效展开[3]。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是一种目的,这种目的的实现需要有计划性,通过任务的计划、阶段性的计划、教学方式的计划来实现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的传导,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课程思政实践的根本目的。课程思政的实践离不来课程的设计,任何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都有逻辑思维的引导,这就需要运用到课程的设计,当前课程思政的实践中依旧将教书这个传统理念作为课程实践的目的来认识,而没有将育人这个中心放到主要位置上来,这使得教学的目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这就引申出来课程思政的阶段性任务,价值观的导向并非是一日而成的,需要分阶段地去计划和实施,因此在实践中要将课程思政的阶段性任务作为主要的方向。根据课程思政的开展目的,课程思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性任务。
2.2课程的具体阶段性任务
第一个阶段性任务是认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不仅是教师的任务,也是学校的任务,这个任务之所以作为第一阶段的任务,是因为教育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而教师需要教育环境作为支撑才能实现教学任务的开展,因此在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要明确课程思政的开展任务和方式,这个过程中需要正确的认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从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出发,明确课程思政开展的目的,掌握课程思政开展的方法,这是阶段性任务中第一阶段的主要目的[4]。
第二个阶段性任务是认识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在思政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学生的问题,也有教师的问题,很多时候家长和学校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解决要有逻辑性和思维性,这个逻辑性和思维性便是认识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道德的本质,那么教师在课程思政的开展中,就很难明确课程思政的开展方式,而如果不能正确地掌握道德发展规律,在课程思政开展中遇到问题就会逃避,最终也难以有效地推进课程思政的开展,因此第二个阶段性任务重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教师需要认识的。
第三个阶段性任务是正确的认识人的成长规律,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将育人作为课程思政开展的目的,因此明确如何育人是正确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育人的过程就是正确的引导人的价值观,而正确的认识人的成长规律,无疑是实现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3.课程思政发展的路径
3.1明确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课程思政理念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课程思政理念和正确的理解课程思政阶段性任务,在课程思政发展的过程中,要通过结合课程思政阶段性任务来开展课程思政理念的实践。因此课程思政发展的路径有三个主要的方面:首先在思政课程实践中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学校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尤其是明确党对教育的正确领导方向,严格遵守党员干部自身的纪律准则,营造正确的思政教学环境,在教师队伍中,党员教师要发挥引领者的角色,在正确认识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在课程教学中,将自身的职业道德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发挥出课程中的思政理念,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将教育公平履行到教育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尤其是平等学习的权利,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廉洁奉公,要发挥出党员的引领作用,就必须始终坚持奉献精神,这是一名共产党员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底色。
3.2尊重人的道德发展规律
其次是正确的认识学生的错误,在严格律己的同时,要尊重人的道德发展规律,正确的引导不同学生的价值观,拒绝在教育中的打骂体罚学生现象,要严格的监督这类现象的发生,在课程思政发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培育他们正确的人格,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引导学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通过教学工作中的潜移默化,实现学生在思想上的正确转变[5]。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包容学生的错误,在学生发生错误后首先明确错误的本质和过程,然后再去教育学生和引导学生。
3.3正确认识人的发展规律
最后是要结合人的发展规律来实现思政课程的转型,思政课程的转型本质上是课程思政发展路径的一个必要前提,在思政课程转型中,教师要将思政课程上升到哲学的角度,正确认识人的发展规律,才能在课程思政的实践中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当前,在课程实践中教师教育人格的问题是主要的問题,很多教师在加入到教育工作者这个行列中,更多的是抱着一种工作稳定,福利好的心态,而并非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这使得他们在课程思政的实践中,没有将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来认识,这也使得课程思政的核心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4.结束语
当前教育理念始终表现出向前发展的态势,这与我国经济的持续向上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更多的创新精神带到教学改革之中,发挥为教育理念的引导作用,实现课程与思政在教学领域的结合,是展示课程思政开展能力的关键所在。课程思政在课程理念上来讲是一门新的教学理念,并非一门崭新的课程内容。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实现课程的思想政治化,也就是课程的实效化,传统的课程只讲课程的大纲、课程的内容,并不去专门讲课程的理念,通过与思政的融合,课程理念在教育中就能有效地实现,在开展课程教育的同时,要把思政教育放到课程教育的首位。
项目基金:本文系武汉工商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基于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21SP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鞠璇.以新时代艺术类课程思政建设为视角探索学生党建工作[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2):0154-0154
[2]覃天资,梁洁,梁楚晗,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外科学教学的路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年20卷32期,297,301页,2020
[3]冯惠芳.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内在要求及具体路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5(2):139-143,156
[4]柳峰,李素婷,赵音,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课程思政的实施和评价[J]现代教育论坛,2020,3(9):158-160
[5]段丰乐.基于校本特色的课程思政发展路径研究——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J]河南农业,2020,No.557(3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