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勇 屈改柳
摘 要:《中级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如何结合专业特点分类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在四川农业大学则是融合经济管理专业与农业大学“农”学特色的双标要求推进。本文从讲授该门课程十余年的一线教师视角,分享四川农业大学的实施情况与经验总结。
关键词:中级微观学; 课程思政体系;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2-067-002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是四川农业大学面向一年级经济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是在初级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规范运用数学语言,系统阐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加深学习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从数学的角度更深入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建模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经济现象,体会经济分析严密的逻辑推理,对学生后期专业课程的深化学习、经济理念的形成、价值观都存在重要的影响。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旨在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教师、课程和教育的育人功能,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学体系;探究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意蕴,构建协同育人的教学合力,使学生汲取智慧,坚定理想信念,夯实价值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要求我们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培养合格的社会经济领头羊、主力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都要学习西方经济学,在本科阶段学习初级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在硕士阶段学习中高级课程。随着与年俱增的留学生规模,学校专门开设了全英文的中级微观经济学。经管类研究生的学习呈现了两个特点:一是中外学生混合上课,在世界观、价值观上纷繁多样;二是研究生培养有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轻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趋势。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传播的主战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社会主导意识思想的传播,能够使社会信息更准确无误地传播扩散开来,免受外来思想的毒害和摧残,和社会的主导思想有机地联系起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能够用先进的理念占领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更有利于培养一代创新型创造型人才,从而更有力地推动社会文化的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了,更能专心地读书,更能认真地工作学习,从而投身于滚滚的经济建设大潮中去,成为社会经济的领头羊、主力军,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传统《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现实存在较大距离,学生缺乏兴趣,课程安排难度大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抽象较难理解,授课过程多采用案例教学和理论讲授相结合的模式,课程学时少(一般32学时)易导致学生出现理论知识含混不清、应用实践理解不深的现象。首先是学生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中级微观经济学设计的理论模型以及数学函数过多,会使学生产生学科严重脱离实际的感觉,学无所趣,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是课程安排难度大,由于中级微观经济学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学懂内容,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大部分研究生由于英语过级的压力,或打工兼职等一些活动,以及跟导师做课题的需要,很少会利用课余时间来看相关书籍。因此学生们更希望能够在课堂上学完所需的一切知识与模型理论,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二)教学内容在设置上重视点、忽视面,不能兼顾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设置32学时,教师在以往授课中以专题教育为主并总想着面面俱到、覆盖到教材的全章节。实质上在教学过程中就显示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不突出,且未给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查阅资料,读文献的空间;结合现实经济社会的问题进行思考,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忽视了结合课程特色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三)教学案例中存在的不足
《中级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只能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内容较多学时较少的情况下,教师注意案例教学不能占时过长,不能影响到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不能影响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特有研究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这样会削弱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中级微观经济课堂教学要求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案例与课堂教学的需要紧扣程度凸显降低。这要求案例的编写要紧扣课堂教学的需要,不能仅仅为引发学生的兴趣编写案例。撰写案例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与阅历来控制案例的难度。同时案例应该有鲜明的主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中级微观经济课程考核方式目前顯得有些单一,缺乏灵活性。中级微观经济学考核方式,还是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而试卷内容以理论分析、简答、选择,以及计算组成。在考核过程中采用闭卷考核的方式,由于考试内容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极大地削弱了考试分数作为一个科目评价标准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使得考试成绩与学生能力不相符,最终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声誉。
三、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
中级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组成部分,西方经济学在解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等方面具有科学性。但西方经济学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问题是我们学习任何经济理论时都不能忽视的问题,应该认清西方经济学所具有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这一本质特征。
(一)以课程思政为魂重构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传统上只重视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数学分析工具的讲授,在资本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在有限学时(32学时)的约束下设置完成。课程思政化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以批判资本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优化了教学目标、完善了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起了新的教学大纲。
(二)彰显大国三农情怀,重视课程思政教育,优化教学内容
1.增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论与资本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论专题,厘清不同社会存在的价值基础
西方经济学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宣扬的是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青年学生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产生着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人对西方的崇拜、东方的漠视就是一个最明显的表征。究其原因,在于西方经济学在课堂上宣扬了资本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认为个人只要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加之美国霸权主义构建起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掠夺世界他国财富,可以在既满足美国统治阶层的利益情况下依然可以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需要;同时我们放松了对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才导致的。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这是最嘹亮的号召。号召我们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领军人,一定要守好自己的思想阵地。我们结合西方经济学经济人这一假设,增设了一个专题“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辨析”,一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厘清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由来;二是明确不同社会制度演变背后的价值基础;三是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分析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的“福利问题”。
2.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全面融入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环节,实现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的统一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对象不仅包括经济管理类所有专业研一学生,还包括研一的留学生,分别采用中英文教学,理论学时32学时。中微优化完善后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六个专题: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辨析专题;消费者行为专题-收入分配原则选择的价值基础与消费水平的耦合;生产者行为专题-技术进步的制度约束会导致大国科技战;市场(价格决定)理论专题-财富掠夺手段还是共享发展桥梁;基于价值选择的收入分配专题;微观政策选择专题-大国与小国微观关系。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不同章节,注重和引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理论的讲解和传授。
3.弘扬“大国三农情怀”,结合农业大学优势与特色编写教学
案例、组织教学实践
四川农业大学作为“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我国的重点农林院校,在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硕士研究生专业经济学类课程教学的方式、模式、路径,构建配合思政课共画育人“同心圆”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机制、效果评价与应用,实现在传授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完成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具有川农大特色的“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
1.引进人才优化学缘结构,注重专业能力更强调政治能力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任课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经济学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一是在教师引进环节把关,二是着重对教师(党员和非党员)的再教育。经济学系党支部不断加强规范“三会一课”,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到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等党日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课程思政教育认知能力。
2.优化培养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队伍,注重“经-农”相融
经过不断优化和培养,一方面经济学理论教学教师基本都是国内名校西方经济学专业的博士,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还都是中共党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到了坚守高校研究生教育阵地,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人为己任;二是不断培养教师的大国三农情怀。来自财经类院校的引进教师通过参与学校社会服务工作和科研工作,亲身参与并体验三农工作,升华了对中国农业的认知、促进了经济学与农科的交叉融合。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升华教学方法
经济学院组建了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中微课程思政的体系、内容、模式、路径和方法。
四、结束语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只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始,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希望能够实现高校的课堂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中在批判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起系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经济理论的课程思政体系。
参考文献:
[1]马艳艳,任曙明.“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9(8):1-3
[2]石晶莹,梁静娴,孙静.正确认识理论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本质[J]当代经济研究,2015(10):19-24
[3]靳卫萍.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的初步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0(2-3):54-59
[4]魏方,刘岩.微课在经济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20(4):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