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方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积累词语“道旁苦李”。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
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釋“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的“聪慧”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的“聪慧”之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有很多聪明睿智的人物,他们小时候就很聪明,他们的故事也很有趣。我们来玩个游戏:读文言,猜故事。
2.司马光、曹冲小时候就很聪明,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小神童”——王戎。(出示人物图片)(学生字:戎;简介王戎。)
3.王戎的故事很多,本课我们来学习其中一个。(出示课题。理解题目意思。指导读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巧妙选取了一组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言语句和图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强化了对古代智慧孩童的感性认识,唤醒了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兴致勃勃地走进新课的学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带领学生理解题意,读好课题,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课题中的“戎”字,学生容易写错,借助字源字形帮助学生识记。】
二、范读课文,粗知大意
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呢?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你们听懂了些什么。
(交流听读内容。出示课文插图,相机理解“多子折枝”。)
【设计意图:文言文需要读准、读通、读顺、读得自然,而其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对于学生来说是朗读的挑战之一。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带领学生在初次朗读中感知文本的语言特质,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音韵美、意象美,为学生通顺正确地朗读文言文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师范读时学生静心聆听,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文本内容。学生对文中短语“多子折枝”不易理解,教学时巧借课文插图,难点迎刃而解。】
三、感受文韵,熟读成诵
1.自读感知。
李子成熟,多子折枝,王戎却不取道旁李。这是为什么呢?读了故事,你一定会明白的。打开书本,轻声读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释疑解意。
读文言文不仅要做到正确,还要会断句,读出词句的停顿。理解意思能正确断句。
(1)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不理解的字词做个记号。
(2)小组讨论,想办法解决不懂的问题。
现在来交流一下:你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现在懂了吗?
(相机学习:尝、诸小儿、竞走、之。)
还有哪些小组讨论后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全班合作解疑。
3.再读体会。
刚才我们通过小组合作以及全班合作解决了疑惑,伙伴也是我们的好老师。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我们就能读好课文。自己练练,看怎样读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谁来试试?
注意了停顿,让我们听起来觉得有节奏了。怎样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儿呢?可以在句子需要停顿的地方把字音拉长一些。(师示范,生自主练习。齐读课文。)
4.熟读成诵。
你们读得有滋有味。会读了,能背吗?(加大难度,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从最初的读正确、读通顺,到借助注释理解意思后读出节奏和韵味,层层推进。特别在理解字词意思这个环节,顺学而导。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尝试自主解决文言文中部分字词句的意思,学生在合作中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并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在同伴互助中不断“学得”和“习得”,然后在反复诵读中熟读成诵。】
四、感知人物,练讲故事
1.今天我们又结识了王戎这
个朋友,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王戎吗?
转换角色,回答提问,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相机板书:道边、多子、苦李。)
“取之,信然。”证实王戎推断正确。你佩服王戎吗?
(相机板书:聪慧)
2.练习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读好全文、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向王戎发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王戎?”引发学生思考“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学生化身王戎,在观察、思辨中对王戎的聪慧有了具体、多元的感知后,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就更加绘声绘色。】
五、学法迁移,拓展阅读
王戎七岁就这么会观察、会思考,成了名人。人一出名,故事就多了,《王戎观虎》就是其中的一个,想读吗?这些故事都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智慧的人物、有趣的故事,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你一定会喜欢上这些故事,也会喜欢上文言文。
【设计意图:课堂打开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之门,适时补充《王戎观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既是对文言文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同时又丰满了学生对王戎的认知。通过阅读,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就会在学生心中出现。相信通过适时、持之以恒的积累,学生的文言语感定会日趋提升。】
六、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5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戎”。
2.布置作业。
讲一讲:用自己的话说说《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并讲给家人听。
演一演:背诵课文,和小伙伴演一演这个故事。
读一读:从《世说新语》里选几个感兴趣的故事读一读。
【设计意图:规范书写是小学六年一以贯之的要求。指导学生提筆即练字,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工整。】
【教学后记】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小时候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从三年级起,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这是本套教材的第四篇。统编本教材加大了文言文学习的篇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初中学习文言文作好铺垫。
依据课标的目标定位,结合四年级的学情,本课教学,我主要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触摸、发现、品悟文言文的特质。
课堂趣为先。导入环节,我选取了与本文主题相关的一组文言文和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强化了对古代智慧孩童的感性认识,唤醒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致勃勃地走进新课的学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带领学生理解题意,读好课题,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课题中的 “戎”是个生字,学生容易写错,教学时我借助字源字形帮助学生形象识记。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按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断句、读好课文。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断不好。吴忠豪教授说过:“读文言文的价值更在于熟悉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言表达形式。在于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从这一目标出发,多一些时间让学生诵读,最好能做到人人都能熟练地背诵。”教学中,我设置了三级台阶。第一级是示范朗读,让学生在听读中直观感知文言的音韵和节律,为学生正确断句做铺垫,同时整体感知文本大意。第二级,理解意思,正确断句。分三步进行:(1)自主先学,自读自疑;(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3)汇报展示,效果检测。学生理解了意思后再据意断句,采用断点字音延长的方法,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第三级,熟读成诵。在学生读懂字、词、句,能正确断句后,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从而达成熟读成诵的目标。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不经意间对文言文这种特殊的文体有了较为深切的认识——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言简意赅的文风,从而进入学习的美妙境界。
学生水到渠成地积累下这段精彩的语言后,教师适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今天我们又结识了王戎这个朋友,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王戎?”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直面文本语言,用心与文本、作者、自我对话,通过感知、理解、揣摩、领悟等过程,经历知、情、意的体认,实现了同化、顺应与平衡的言语建构过程。在读中学会读,在问中学会问,在说中学会说,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发现言语表达的规律,习得言语运用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进入语言与思维共舞、情感与智慧齐飞的美好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启秀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