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英 乔华杰 吴昊
摘 要:上海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兴趣教学,而是深入回答“健身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的问题。指向真实问题的教研,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问题,针对忽视兴趣和习惯培养,教学与评价不一致等问题,探索目标统领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针对课与课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和系统性等问题,加强核心素养和课程比较研究,探索单元设计、教学设计结构化。通过探索新的教研模式,推动课程改革,提高教师改进教学与评价能力的指导力,提升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养,研究实施精准指导和服务,从而实现有效教研。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有效教研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8-0053-04
2015年,上海市教委推出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并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和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手册等。如何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文件精神,让课改理念更好落地?在上海市、区、校三级教研机制的合力下,聚焦小学兴趣化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实证方法为手段,以运行机制为保障,我们开展了系列、持续、有效的教研活动。
一、完善教研机制,保障理念落地
(一)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分层机制
2018年上海市教委下发的《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领导力。”其中要求各区教育学院负责制定本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保证课改与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推进;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实施学校课改工作;试点学校每两周开展一次专题教研活动,改善教研活动方式,组成校际教研联合体,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区教研员深入学校了解掌握和指导教学工作,切实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指导意见,上海各区教育行政部门都成立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各方职责,保障小学体育兴趣化课改的深化落实。
(二)聚焦教研活动,推进课改建设
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需要以教研活动为引领,将理念、目标、操作策略等逐步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上海市、区体育学科教研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与高校专家和一线教师紧密合作,规范有序、持之以恒地推进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工作,在课程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践和教研转型等方面积极探索,保障理念落地。学校教研以市区活动为重要依据,以体育教师为研究主体,以研究微观的兴趣化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展开教研活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教研活动聚焦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育学习两个方面。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市级、区级、校级组织各级各类培训项目推进改革建设。体育教师通过教研活动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在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下使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向纵向发展。
上海市小学体育教研活动的基本点放在体育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通过教研活动深度推进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二、加强理论研究,解决现实需求
(一)对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
上海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兴趣教学,而是深入回答“健身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的问题,是从其核心要素上去明理,加强理论研究,明理导行实施精准的专业指导。指导意见中提出“更新课程理念,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开发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式,构建新型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评价改革,注重健身育人”等六项基本任务。为更好地推进小学兴趣化体育课程改革,上海市教委和教研室依据指导意见,聚焦核心素养,开展了“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和“学科育人价值研究”。通过研究,上海根据本区域城市发展的定位、海派体育文化特色和学生发展需求,提出以“自主健身”作为课程核心价值,“运动认知、健身实践、社会适应”为关键能力共同组成体育与健身学科核心素养。
教育部2018年公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根据核心素养,基于标准,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更新体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树立先进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深入发展,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
(二)架起从课程到课堂的桥梁
在认识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上海市体育学科团队分別开展了“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德育教学指导意见”“小学体育与健身教学基本要求”“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手册”等研究。界定相关概念、梳理关键要素、提炼规格路径,为指导学校体育教研组和学科教师基于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教学架起了桥梁。从理解到行动,上海各区、各校、各团队都积极开展了小学体育兴趣化课改的相关研究。比如,上海市双名工程俞定智体育高峰计划研究的“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三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勾勒了海派体育文化在各学段的教学实践点知识图谱。其中针对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提出了“乐玩巧学、乐趣巧练、乐思巧动”的实践点。
加强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指导意见、单元设计指南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立足课程视角,聚焦兴趣化课程改革中的真实问题,逐层分解,解决课与课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和系统性等问题,帮助教师将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的的理念落实于体育课堂教学之中。
三、注重实证研究,实现深度教研
(一)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指导
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强调坚持目标统领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基于课程标准下的课程改革。上海小学体育教研以课程标准为活动基本依据,教研活动注重对提高教师改进教学与评价能力的指导力,突出为了改进学习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与激励,最终提升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的执行力。在目标导向下,突出单元连接课程与课堂的桥梁,教研主题基于课标基础上探索“规格”—“ 结构化”—“一致性”(图1)。
(二)指向真实问题的教研转型
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根据指导意见中“确保每节体育课上主教材所采用的教法手段要达到5~7个,每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基本要达到50%左右”等具体指标,上海市开展了“关注运动负荷,活化身体练习”“小学兴趣化的有效体育教学”“目标导向的学练活动设计与实施”“聚焦课程改革,重构单元设计”“把握单元主旨 践行有效教学”等主题教研。教研活动指向明确,使参与活动的教师围绕主题开展研讨,明确的导向性主题,会引发参与者的思考和共鸣。其次,教研的内容要新。这里说的新,一是指最近需要研究解决的教学问题,是时间上的新;另一新就是选择各区或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继续研究的,是区域迫在眉睫的问题。这样指向真实问题的教研,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问题,推进课程改革。如2021年6月10日,举行主题为“把握单元主旨 探索融合教学”的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主要针对在经历三年单元指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能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嘉定区、浦东新区联合跨区教研,将结构化、情境化的课堂教学和模拟单元教学进行了展示,在把握单元主旨的基础上,寻觅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点,“五育并举”把健身育人的理念无痕融合到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中。
上海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至今,从市级到区级教研活动主要有“专题式教研”“课题研究式教研”“研训一体式教研”“跨区域教研”“互联网+教研模式”“基于观察量表的实证教研模式”“线上线下融合式教研模式”等。教研模式的不同,拓宽了研究的视角,为更好地推进兴趣化课程实施服务。如,浦东新区小学体育教研活动,根据其区域大、学校多的特点进行了联合教研模式的探索,每学期区级层面制定教研主题和教研目标,全区12个联合教研体根据辖区各校特点再制定联合体的教研任务开展联合体活动,各校根据联合体任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教研组研究主题(图2)。10年来,浦东联合教研在各校体育组共同的信念和愿望下,主动交流各自立场、观点,分享见解与信息,体育教师通过指向解决真实问题的教研活动,在研究与实践中达到对兴趣化课程教学实施的全方位、深层次的理解。
(三)基于单元视角下的教学指导
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是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的基础,体育课教学操作是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教研活动,指导教师在体育课中采用带有游戏性的教学方法手段,充满趣味性的练习内容,多样性的练习形式,适宜的练习负荷,以宽阔的单元视角进行整体设计,是实施兴趣化教学的必经之路。如上海市高峰计划体育基地核心成员一师附小崇明区江帆小学徐斌校长在“目标导向的学练活动设计与实施”市教研活动中与学校体育组教师共同执教三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单元教学展示。整个单元活动以问题为导向(图3),以敏捷灯等为工具,设计多种游戏内容,课堂充满了童趣,学生玩转篮球,教师精准施教,活动中注重实证,教评相关,学生在体验丰富的篮球活动中挑战自我成功,增强了运动自信,并且在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是依据单元教学设计并将其具体优化的过程,通过有效教研,指导教师在单元视角下,建立“单元与课时”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教师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活动,提供必要的学习经历,将课时目标、各教学要素、教学主要手段和教学内容做“结构化”处理。在小学低年级兴趣化教学中,指导教师遵循体育教学发展规律,结合一、二年级学生特点,内容的选配要遵循健身性、教育性、趣味性、安全性的原则,在寓教育于活动中,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动力,在内容与方法上保证学生安全地进行身体活动(表1)。运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自主探究等方法手段让学生既锻炼身体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又加强合作交流能力。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运用,注重规则意识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加强安全教育。低年级学生提倡口头语言评价为主,在教学评价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情感意识,主张个体进步度的评价。在教研活动后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通过教师深刻的内审来调控自己的行为,整合自己与同伴的知识、信念修正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再创造。
四、面向未来的教研模式与发展路径
(一)目前上海小学体育教研模式
在堅持目标统领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的有效教研中,我们大胆尝试实验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基于实证性研究,推进活动的高质量发展。从表面性转向实质性、从经验性转向实证性的教研实践探索。在浦东,小学体育教研的五张课堂观测量表(表2),用实证支持教研,真正促进体育学科教研的转型与发展,运动手环的实践研究使课堂教学中的运动负荷观察指标从教师观察到师生共同分析,推进证据与经验相结合的教学研究。
在提质增效的课改要求下,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的体育教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可视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练活动的效能。如学生在体育课中或课间活动时,通过人脸信息进行立定跳远测试,完成测试后自动记录成绩,点击屏幕右侧按键“当前测试”,学生和教师都能看到该生的测试图像与数据分析,高年级学生可以根据动作点评与锻炼建议自主进行锻炼(图3),而学校教研组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该年段学生的基本问题或者针对个别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体育作业,从而提高整体学业水平。
(二)未来小学体育教研发展路径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充满着挑战,上海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的步伐已经迈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五育并举”为目标,提出了系统的改革蓝图。面对育人方式的转变,智能学习、混合式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如何设计框架问题、基本问题、关键问题、开放性问题?如何指导教师对学习核心知识的基础性、关键性、关联性角度进行指导课堂教学?如何在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要行动起来,通过有效教研共同构建未来小学体育教学之旅!
参考文献:
[1]季浏,钟秉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手册[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赵才欣.有效教研——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5]谭轶斌,席恒,陈群波,赵伟新.构建上海市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支持系统[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