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话围绕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制定的背景与重点内容解读展开。对《指导纲要》的解读,旨为深刻理解和把握文件内容,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提供相对系统而全面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8-0004-02
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这是有史以来国家颁布的首个关于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纲要》,具有里程碑意义。《指导纲要》的颁布,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家更好地理清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产生根源,有助于体育课程实施更具逻辑性、科学性、衔接性,体育教学实施更具创新性、适切性、实效性等。在《指导纲要》颁布之际,本刊特邀中國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所于素梅研究员从《指导纲要》的制定背景和重点内容两方面进行解读。
本刊记者:《指导纲要》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更加胜任新时代、新要求指明了道路。那么《指导纲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起草的?
于素梅:教育部体卫艺司于2020年10月规划启动《指导纲要》的起草工作,内容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体育最新重要文件。
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作重要报告,报告中指出:“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明确了“四位一体”的目标,强调了学校体育核心价值诉求,将体育学科多年来未能很好突破的重点与难点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进一步强化,引起体育学界乃至教育领域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从“改革创新,面向未来;补齐短板,特色发展;凝心聚力,协同育人”三个方面提出了学校体育的工作原则。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和考核评价机制。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教育教学质量。
201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启动了大中小学德育、体育、音乐、美术四个学科课程各自的一体化建设,体育课程一体化体系建设,通过近三年的系统研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目标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指导纲要》的起草也是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真正实现为决策服务的价值体现。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再好的理论都难以转化并有效指导实践。
本刊记者:《指导纲要》有着完整的内容体系,那么,《指导纲要》有哪些重点内容?
于素梅:《指导纲要》从教学到管理,再到督导评估工作,明确了教改方向,系统呈现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具体做法。
一、《指导纲要》在教学方面的具体内容及改革要求
在体育教学方面,注重目标的方向性引领、内容的结构性设置、实施的多样性组织、评价的系统性把握。
第一,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将该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需要注重健康意识的引导、健康知识的融入和健康行为的养成以及健康促进能力的形成。
第二,体育教学目标上,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位一体目标要求,系统阐释了各自内涵与操作方略,并提出:“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使学生在知识、能力、行为、健康诸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之所以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是因为知识是素养的关键要素,素养=(知识+能力)态度,知识丰富与否决定着素养的高低。
第三,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提出:“明确学生各学段特点与发展需求,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富有逻辑性、系统性和衔接性。”要求“积极消除体育课程教学长期存在的繁(项目繁多)、浅(蜻蜓点水)、偏(缺乏系统)、断(学段脱节)现象,组织开展逻辑清晰、系统连贯的结构化内容体系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最突出的关键要点:一是消除繁、浅、偏、断现象。二是需要学习的三个核心内容即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一刀切、大统一。
第四,对教学实施的要求上,明确提出:“根据各学段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多元化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组织方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增强体育教学方式改革的有效性、可行性。”“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与要求,使其成为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组织模式。”“打破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局限性,积极探索与适当增加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并提出,小学高年级以上,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采用“体育选项走班制”等。
第五,关于教学评价,提出:“丰富评价内容,倡导开展多元性评价,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是否能说出)、动作表现(是否能做对)、能力体现(是否能会用)等的多方面检验,完善评价方式,提升评价效果。”“更加注重知识、能力、行为、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导纲要》分别从“能说出、能做对、能会用”作为评价教会的标准进行评价。从体育学业质量系统化评价而言,还提出了将评价体系建立在“知识、能力、行为、健康”这四个关联性强且与目标呼应的指标上。
二、《指导纲要》在管理方面的具体内容及改革要求
在系统管理方面,重点是要有切实可行的组织保障,包括组织管理、课时保障、师资保障、场地器材等都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工作顺利有序、保质保量地开展。
第一,组织管理体系要健全,提出:“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本省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落实方案,完善体育教学工作的顶层规划,明确工作任务、人员配备、责任分工、条件保障、经费投入、推进实施等,督促中小学开展高质量体育教学工作。地市、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等层层建立学校体育组织领导机构,教育主管部门一把手、学校校长等牵头,主管学校体育的领导具体落实,形成扎实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组织领导管理机制。”
第二,课时保障上也明確提出:“在基本保障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小学3年级以上至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的基础上,鼓励中小学各学段根据学校实际适当增加每周体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可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阶段保障每周3节体育课以上。”
第三,关于师资保障,明确了两大主体,一是教研员,二是一线体育教师。在教研员的要求上提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足各级教研员,发挥重要的体育教学改革指导作用。”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为确保体育教师工作成效和身心健康,明确提出:“中小学体育教师每周基本教学工作量保障12课时,并将组织大课间、带队训练、指导比赛、体质监测等活动计入教师工作量。强化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系统规划对体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每位教师每年要参与不低于1次的培训活动,通过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全体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四,关于场地器材明确要求,“优先发展学校所开设的‘一校多品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满足选项教学需求。在基本保障正常体育教学工作需要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修建体育场馆或风雨场地,确保风雨雪霾天气能够正常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和课外体育锻炼。配备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质量标准的体育器材”。
三、《指导纲要》在督评方面的具体内容及改革要求
《指导纲要》不仅注重教学怎么改,还强调条件怎么保障,也重视如何做好督导评估工作,更好地促进改革,尤其使改革形成良性循环,步步深化。在督导评估方面,强调分层督评,分项要求。
第一,对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估而言,一看落实做了什么,二看落实后做成了什么样。既反对“看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形式化落实,又反对只重视无方法、效果不明的方案,更反对只支持下发文件,而不具体实施。
第二,《指导纲要》提出的督导评估要求更为具体,即督导评估抓落实的“点”更具体,诸如体育教师的配备进展如何,体育经费是否确有保障,场地器材是否优先满足了“一校多品”的开展需求,组织体育教师培训工作以及教师工作量落实是否到位等。
第三,《指导纲要》的贯彻落实,强化对体育教师的督导评估尤为重要,不仅体育教师的认识和观念与教改推进关切性高,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效也与教师能力和水平关联度大。尤其是加大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师德风范的督导评估,能大大提升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促进力度,从而实现积极落实教改,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适应新时代国家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第四,全面具体的督导评估能大大推动体育教学改革良性发展。无论是体育课程改革,还是教学改革,其关注点都在学生的发展上,《指导纲要》重点围绕“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目标达成情况确定督导评估内容,这既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两办《意见》中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全面衡量和系统把握学生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的发展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