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各地区政府部门、学术研究者、社会人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文化强国、构建文化强省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广阔的空间和明显的优势,如何对其进行有效传播和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水族豆浆防染进行展示需要以创新思维为主运用数字化技术方式来实现。作为水族文化重要体现的豆浆印染艺术需要融入社会,走进我们的生活,实现活态化发展。
关键词:豆浆染;数字化;创新思维;展示传播
基金项目:本文系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项目“水族豆浆染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qnsy201948)研究成果。
水族豆浆防染艺术是贵州省水族文化的表现之一,与常见的印染介质不同,它是运用黄豆这种食物作为原材料,制作方法是把生豆浆与黄豆面混合形成黄豆面糊,再把带有镂空图案的软胶板覆盖在白布上,用黄豆面糊在软胶板上填充镂空部分,最后将胶板解开等待黄豆面糊自然阴干,把阴干面糊的布面置入染缸之中,布面历经染缸的洗礼,白色逐渐变成蓝色,被豆面糊覆盖的地方渐渐呈现淡蓝色,经过几次漂洗,一件带有图案的水族豆浆防染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国家“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倡导下,各国、各民族经济、文化相互交融形成命运共同体,科学技术的推陈出新所带来的数字化发展大趋势,以机械生产为主导的印染技术普遍投入市场,这一古老独特的水族豆浆印染技艺面临的压力剧增,将其与数字化发展相融合是时代所趋。
一、水族豆浆防染艺术数字化的内涵
水族豆浆防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需要了解两个概念,分别是“数字遗产”与“数字化的文化遗产”,文化资源的持久性保存通过计算机手段来实现的是“数字遗产”,利用数字化方式将已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资源进行储存的是“数字化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内涵体现的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一)水族豆浆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数字格式的储存体现资源价值的“持久性”,正如博物馆中保存文物一样,有着多重价值,如收藏、存储、研究、展示、宣传等。在数字化大背景下,对水族豆浆防染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展示应汇集多方面的资源优势,依托水族豆浆染文化内涵(包括技艺、主题表现、民俗特征、内涵等等),利用数字化技术所带的便利性,以往仅限于实地考察、网络图文等展示方式不同,数字化打破了水族豆浆防染文化展示与传播的时间性、空间性以及地区性限制,避开了信息传播的零散性、片段性,突出新媒体、新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性、开放性以及创新性。
(二)“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容易获得,因为它们依赖的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免费地被操作系统兼容。
(三)“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巨大的共享优势,这是建立在新媒体技术、新载体的出现以及出版行业、物流运输业的繁荣和越来越多的网络共享服务之上的,以新的浏览视角给观赏者来带更为崭新的体验。
与新科学技术相融合,不仅能促使水族豆浆防染文化与社会发展步伐相接轨,还能扩宽豆浆染的传播渠道。数字化的储存与管理方式能够改变以往信息储存的杂乱、零散情况,降低管理的难度与信息调取的复杂度,实现数据的系统、规范、科学化存储,新的展示方式實现情景再现、场景灵活切换等,在浏览时更具有趣味性,实现“非遗”多元化、立体化传播。
二、水族豆浆防染艺术的展示与传播现状
水族豆浆防染艺术在展示与传播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水族豆浆防染艺术在相关设备采购制作及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上主要依靠的是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形式多样,种类较多,仅靠政府相关部分提供支持,难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的系统性、全面性与有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相对滞后、资源浪费、开发不全、管理松散等问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以及规范要求,在数据的储存格式、尺寸、展示方式上存在差异,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在进行数字化转的及共享上可能会出现不兼容、难操作等问题,影响数据的获取的流畅性与共享性。
(二)传播形式有限。水族豆浆防染艺术的展示与传播形式受限,主要是依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到少数学校进行宣传与指导、当地媒体的报道等,因此,在探索新发展模式时应结合数字化拓展展示与传播渠道,融入社会大众生活。
(三)专业性人才缺乏。对水族豆浆防染数字化展示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对非遗的传播除了非遗传承人,大多是临时人员宣传,由于临时人员对水族豆浆印染艺术了解不够,导致宣传时仅停留在表面,青年对非遗关注度不够,或是抱着好奇心态了解缺难以维持,缺乏深入研究,限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与展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与展示,需要具有设计基础与较高审美的人员来完成,缺乏相应的设计团队,往往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设计展示,从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非遗文化的传播。对非遗的保护与创新设计意识的培养需要相关单位从小抓起,前阶段是非遗保护与传承意识的注入,从小培养不仅可以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还可以为培养专业型创新人才打下基础;第二阶段是将非遗与设计相结合,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设计更多实用性与民族文化内涵相结合的产品;第三阶段是将非遗创新设计投入到市场,融入大众生活,实现真正的活态传播。当然,对非遗的创新设计与展示仅仅靠个人是不够的的,还需要建立团队。
三、基于创新思维的水族豆浆
防染艺术展示与传播路径
水族豆浆防染艺术数字化展示与传播途径主要利用当下各种成熟形态,且已经被广泛应用或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媒介进行传播,如数字化虚拟博物馆、游戏小程序开发、二维码、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多种途径、多种渠道,进行立体交式的传播渠道构建。
(一)依托于网站媒介的数字化博物馆的虚拟构建展示
对豆浆防染主题的提炼是整个设计的主导和灵魂,其数字化的展示与传播依赖于网页为媒介的数字化博物馆的构建,水族豆浆染数字化博物馆可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现代豆浆印染艺术的创新设计实践展示;另一部分是传统豆浆印染技艺的再现;最后一部分作为数字化博物馆的豆浆染体验区域。数字化博物馆的构建也需要注意游览者、“物”、场景等要素,使之相互协调,达到最佳展示效果。
利用计算机三维软件对数字化虚拟博物馆中“物”进行模拟再现,基于Virtual Reality Platform建构虚拟“场景”,是数字化虚拟博物馆构建的重要内容。水族豆浆防染艺术数字化博物馆的技术流程可分解为:首先,构建豆浆染艺术数据库,对印染材料、技术、主题、纹样进行数字化采集,使用数码设备对豆浆防染技艺和实物成品进行各个角度的拍攝并保存,然后再对豆浆防染艺术进行数字化模拟构建,结合场景再导入数字化虚拟现实中进行模拟。浏览者可以再百度上搜索“水族豆浆防染艺术博物馆”或是博物馆网址进入到虚拟博物馆的主页,根据自己所需内容进行了解。流程如下:
(二)开发以豆浆防染艺术为平台的游戏小程序
虚拟游戏也是数字化中的另一种路径,依然以搜集盎然数据库的建立为前提,可以开发如下游戏:1.以体验少数民族生活类为主的游戏,例如水族传统节日、水族生活场景、水族风土人情等情节为导向来设置具体化的游戏情节,打造多类型的交互游戏,代入式的为参与者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以便更深层次的挖掘出水族的文化内涵,再进一步推进水族豆浆印染艺术的发展;2.为体验豆浆防染工艺与技法而搭配的小游戏,通过设置障碍、闯关、通关的过程对豆浆染的制作过程进行模拟,让体验者熟悉豆浆防染的工艺与制作技法。混合多种印染工艺、制作方法、流程来进行不同的搭配,也可以与现代的最流行的元素进行融合,游戏过程中进行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的进行碰撞,得出比过去更多的新样式,丰富豆浆染的主题内容和纹样。
(三)二维码技术
二维码也是时下流行的一种广泛传播的技术,马尾绣也可编入二维码,通过摄像头扫一扫手指点击二维码,便可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上打开网站并下载平台上的各类有关于马尾绣艺术的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四)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Mini Program)是一种类似简化应用APP,它不需要下载,也不需要安装就可以直接使用。其特点是方便且有着“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手机内存不够时小程序便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无需安装便无需卸载,能满足基础应用。水族豆浆防染艺术通过这个平台也可以做一些生活服务类线下商铺以及非刚需低频应用。也可以使得马尾绣艺术在不用下载软件这一方式中得到传播。
(五)非遗与短视频的碰撞
在消费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艺术的接受呈现出生活化、开放化和感性化的特点,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平台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代表性的抖音短视频、火山短视频、快手、西瓜视频等。通过建立短视频账号,以录播短视频的方式向人们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四、结语
对水族豆浆防染进行展示需要以创新思维为主运用数字化技术方式来实现,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国内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活态保护和传承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水族文化重要体现的豆浆印染艺术需要融入社会,走进我们的生活,实现活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志玉,方忠.数字化构建非遗传承新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3-09.
[2]蔡群,任荣喜.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法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43-46.
[3]李彬彬.“一带一路”倡导下精准扶贫对地方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智库时代,2019(9):9-10.
[4]吴玉红.互相刺绣艺术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传播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吴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