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腔镜联合微创Ivor-Lewis手术用于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效果

2021-10-09 01:07:30王长青孙伟锋顾天瑞
食管疾病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下段食管癌食管

王长青,孙伟锋,顾天瑞

食管癌发病因素较多,与食物种类、温度、吸烟等均有一定关系,当癌变位置发生在中下段时手术切除率较高[1]。临床常用手术切除方法为微创手术,其中微创McKeown(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MIME)术最多见。此方案是经颈、右侧胸部及腹部做切口,从而行淋巴结的清扫,但因切口较多,且对食管及胃的吻合程度较低,因此手术时间较长,且易引起术中出血量增多[2]。微创Ivor-Lewis(minimally invasive Ivor-Lewis,MIILE)术是在右侧胸部及腹部行切口清扫淋巴结,能有效实现胃与食管在胸内吻合[3],但临床上并未明确MIILE术用于中下段食管癌对改善围术期情况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胸腹腔镜联合微创Ivor-Lewis手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6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计算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52~66(62.33±5.81)岁;肿瘤位置:中段29例,下段19例;TNM分期:ⅠA~B:14例,ⅡA~B:18例,ⅢA~C:16例;腺癌7例,鳞癌41例;肿瘤直径2.5~7(5.22±0.41) cm。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52~66(62.57±5.54)岁;肿瘤位置:中段27例,下段21例;TNM分期:ⅠA~B:12例,ⅡA~B:17例,ⅢA~C:19例;腺癌10例,鳞癌38例;肿瘤直径2.5~7(5.56±0.47) cm。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食管癌临床诊断标准[4];②术前经CT、病理活检、胃镜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病变位于食管中下段;③可耐受手术者。排除标准:①对手术所使用的药物过敏者;②存在心肺等脏器功能障碍;③凝血功能障碍者 。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MIME术治疗。①胸部操作:嘱患者取左侧卧位,行左侧肺部单肺通气。主操作孔径在右侧腋后线第8肋间3~4 cm处,右侧腋中线第七肋间作一5 cm的孔径为第二操作孔径,并在右侧腋前线第四肋间作2 cm的操作孔径。检查患者食管肿瘤位置与胸腔处是否出现外侵或黏连,向奇静脉弓上段食管处游离,继续向上完全游离食管,向食管裂孔处游离。然后对膈肌处淋巴结及胸部下段食管行淋巴结清扫,将纵隔胸膜切开,于右侧锁骨与迷走神经交汇处确定右喉返神经,清扫此处及周围淋巴结。以相同方式清扫左喉返神经,将纵隔及胸腔引流管留置后缝合切口。②腹部及颈部操作:置患者于平卧位,以便行双肺通气。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处行5 cm的切口,将颈段食管暴露、离断,于近端处闭合缝线,远端闭合并连接牵引线,将胃部游离。主要将食管下段套带,以便于胸腔的提拉,同时行贲门右侧淋巴结及胃小弯侧的淋巴结清扫,将食管离断,从而制作管状胃,以行胃与食管处机械性吻合。以胃小弯为起点,采用线性缝合器将胃小弯组织平行切除,并将贲门一并切除,保留胃底部。采用1号丝线对切缘渗血处间断缝合,并行不常规浆肌层包埋,以形成与食管径相似,约3.0 cm的管径,在管状胃最高点的胃底处与食管吻合。观察组:在胸腹腔镜下联合Ivor-Lewis术治疗。①腹部操作:嘱患者取平卧位,找到左右腹直肌外缘、左侧锁骨中线、脐下1 cm处、右锁骨中线肋骨下缘处做腔镜孔,将大网膜和胃部暴露出来,并沿着胃大弯向左膈肌食管裂孔处游离,将贲门右侧淋巴结清扫处理。同时将冠状静脉与胃左侧动脉根部暴露并离断,清扫此处周围淋巴结,然后向胃小弯侧面幽门口处位置游离,将贲门右侧淋巴结及胃小弯侧的淋巴结行清扫处理,并向胃大弯水平方向做管状胃。②胸部操作:腹部操作结束后,将患者体位改变为左侧卧位,于患者右侧腋中线第七肋间处及右侧腋后线第五肋间处做孔径,检查患者食管肿瘤位置与胸腔处是否出现外侵或黏连,游离至食管下段。然后对膈肌处淋巴结及胸部下段食管行淋巴结清扫,往上食管处游离,将右迷走神经食管支及奇静脉弓离断。同时将食管向下拉,在腔镜下,于肿瘤上方5 cm处采用荷包钳完成缝合,将吻合器底座置入,切除食管,向胸腔缓慢拉入管状胃,主要以胃小弯为起点,采用线性缝合器将胃小弯组织平行切除,并将贲门一并切除,保留胃底部。采用1号丝线对切缘渗血处间断缝合,并行不常规浆肌层包埋,以形成与食管径相似约3.0 cm的管径,在管状胃最高点的胃底处与食管吻合,并于顶部位置造口,以便将吻合器置入,做胃端及食管处的吻合,将胃残端闭合,置入纵膈、胸腔引流管。两组均观察至术后14 d。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观察两组疼痛情况、炎症水平及围术期情况。①疼痛情况[5]:于术后1、7及14 d,采用VAS量表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情况,总分为0~1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②炎症水平:手术前后,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液,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液中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③围术期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胸管拔出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术后7 d及14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 分

2.2 两组患者炎症水平对比术后观察组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症水平对比

2.3 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及胸管拔出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对比

3 讨论

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常出现吞咽困难,有进行性加重的特征,病死率高达50%[6]。临床常以微创手术治疗,MIME是最常用的方案,其通过颈、胸、腹3个手术孔径,游离胃、食管等,达到胸腔与腹腔淋巴结的有效清扫[7],但此方案行切口吻合时需要将制作的管状胃在颈部切口拉出,才能行机械吻合,增加了器械对机体组织的损害,加重炎症应激反应[8],因此探寻合适的手术方案显得尤为重要。Ivor-Lewis手术是行胸腹两个切口,后行淋巴结清扫,能减轻手术操作繁琐的状况,同时于胸内行切口吻合,有效降低了将组织拉出时对其造成的牵拉损伤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及胸管拔出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胸腹腔镜联合微创Ivor-Lewis手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改善炎症水平及围术期情况。分析原因可能是MIME与MIILE术虽然均属于微创手术,但因两者手术切口部位、大小、吻合程度等的不同,从而对整个手术及预后均有影响[9]。胸腹腔镜下联合Ivor-Lewis术主要是在胸腹腔镜下,分别于右侧胸腔及腹部创建切口[10],有效减少了切口数量,且手术切口较小,减少术中出血量[11]。术中切除食管时主要通过底座吻合[12],能提高管状胃与胸腔的吻合作用,增加食管与胃部吻合效果,从而缩短手术时间。而此方案主要吻合步骤是通过胸腹腔镜在胸内完成[13],因此能减少术中切口、吻合口的损伤,加快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及进食时间[14]。因术后吻合口瘘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两组胸管拔出时间均较晚,以便观察手术情况,但两组手术清扫方案一致,均能较为完整清扫出淋巴结[15]。MIILE手术有效减少对胸内组织的牵伤,因此能降低机体炎症应激反应,改善炎症水平,并能减轻术后疼痛。

综上所述,胸腹腔镜联合微创Ivor-Lewis手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能改善炎症水平及围术期情况。

猜你喜欢
中下段食管癌食管
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小腿中下段严重开放性损伤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49:56
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29
胫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比较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健康管理(2015年3期)2015-11-20 18:22:36
经皮微创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