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建华
我出生时,爷爷已经离世12年,家里连他的照片也找不到。只有从奶奶和父辈们的只言片语里,我脑海里才大致有个模糊且有些神秘的爷爷形象。随着时光流逝,特别是奶奶去世后,爷爷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遥远。
前些年,堂哥曾建林不辞辛劳,遍访有关档案馆以及罗卓英后人等,陆陆续续找到一些关于爷爷的照片和资料,爷爷的形象在我们这些未曾谋面的孙辈们面前慢慢鲜活高大起来。特别是2020年5月初,我们幸运地找到了他亲笔书写的自传(自传是解放初期按照有关部门要求所写,各个阶段都列出了详细的证明人),这让我对爷爷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我的爷爷曾昭鹏,字翼中,乳名敬先,1911年出生于江西永新县城南发关曾家村一户耕读人家。爷爷自小聪颖,在曾祖父的教育下熟读四书五经。据村里的老辈人回忆,他读书过目不忘,还写得一手好字。爷爷9岁起进入私塾文洲书院就读,14岁辍学后跟随乡间画匠学壁画技巧,16岁考入永新秀水高等小学,一年后考入省立第三农业学校(校址在今吉安青原山)学习。
/ 1934年,曾昭鹏在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时的照片。
1931年,永新成为湘赣苏区的中心,基本中断了与属于白区的吉安的交通和通信。正在农专读四年级的爷爷连续几个月没有收到家里寄来的伙食费。学校屡次追缴后通知要停膳,爷爷一时陷入困境。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政府将驻吉安的蔡廷楷19路军调往上海方向驻防。军队开拔前大量招兵,窘困不堪的爷爷于是投笔从戎。因为文化程度较高,字写得好,又精于画图,爷爷被军中同乡尹秀卿推荐到60师师部参谋处任上士抄写员,后来下到基层锻炼,先后任排长、连长、营副等职。
/ 曾昭鹏自传手稿。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爷爷所在的19路军奋起抵抗,其间组成了多支抗日义勇敢死小分队,爷爷积极报名参加,和战友们多次偷袭日军,奋勇杀敌。后来,19路军移防福建,并在那里发动了著名的 福建反蒋事件”。蒋介石调动大军予以镇压,19路军大败,全军大部分被国民党中央军收编,爷爷被编入国民党第18军。
1934年,爷爷进入黄埔军校洛阳分校行武军官训练班第3期步兵科学习。一年多的专业化军事学习让爷爷的军事才能得到提高。毕业时恰逢张学良将军亲自来军校选拔基层军官,爷爷和数十位青年才俊一起进入东北军。爷爷先是在119师任营副,一年后调任师部参谋,师长是著名爱国将领黄显声。是年12月,该师参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件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开始秋后算账。1937年初,东北军被分散到各地整训,119师部分官兵被调至河北正定。在河北正定,爷爷结识了外曾祖父,几个月的接触让外曾祖父对英俊正直的爷爷印象极好,决定把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他。
26岁的爷爷风华正茂,16岁的奶奶情窦初开,他们很快由相识到相知,并于1937年5月成婚。不久,119师被缩编,爷爷决定将奶奶带回江西老家。他们行至汉口时,恰逢七七事变爆发,爷爷在兵站遇到军校同学练仲宏,经其介绍,爷爷进入60师任上尉参谋。将奶奶护送到老家后,爷爷马上随60师投入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战况极为惨烈,罗店一战更是被称为血肉磨坊。日军不断增兵后,中方军队开始败退,撤退至常熟时,被日军第6师团包围。60师担任掩护任务,爷爷被紧急抽调至后卫营阵地。当时该营伤亡惨重,营长黄保德负伤被抬出阵地。爷爷受命代理营长,在完成阻击日寇3小时的任务后,全营只剩下8名战士。爷爷率领8位幸存的战士昼伏夜出,或藏身寺庙,或隐入蟹棚,在老百姓的帮助下绕过日军多道防守线,历时10余天追上部队。
淞沪会战后的几年里,除了1938年因感染恶疾在家中休养3个月外,爷爷都是跟随罗卓英转战于各个抗日战场。1939年初,爷爷在19集团军司令部任作战参谋,之后参加了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和上高会战等著名战役。上高会战还被称为 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上高大捷后,罗卓英和19集团军司令部上校以上军官在司令部驻地üü上高的翰堂圩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上的军官们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站在后排的爷爷身材高大,军姿挺拔,意气风发。
1942年上半年,爷爷在罗卓英的指导下,完成了《上高抗日》一书的撰写。7月,根据局势的变化,19集团军被临时撤编,爷爷被保送到广西桂林的中央陆军大学西南参谋班8期学习,学习成绩颇为优异。1943年5月,爷爷从陆军大学毕业。爷爷毕业时的第一志愿是前往罗卓英所在的远征军司令部任职。但当时国外的战斗环境复杂恶劣,罗卓英要求爷爷待在国内19集团军司令部。
此时,复编后的19集团军由薛岳担任司令。他以司令部参谋已满员为由,要爷爷下到团部任职。爷爷没有接受这个安排,后由国民党军令部重新分配至 军委桂林办公厅下属点验委员会任上校点验员,负责督查第四和第七战区部队纪律事宜,驻广西桂林。
1945年初,爷爷先后被调至重庆东南干部训练分团、军委会复员军官管理处、第29军官总队履职,住在沙坪坝军官家属区,一直到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
/ 1941年,上高会战胜利后罗卓英将军和19集团军司令部上校以上军官合影留念。后排左四站立者为曾昭鹏。
内战爆发后,爷爷迅速被召回一线作战部队。蒋介石统治时期,国民党最受重用的军官有三种人,即 黄马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毕业生)、绿帽子”(中央陆军大学毕业生)和 浙江人”(蒋介石同乡)。爷爷三者占其二,算是蒋介石的嫡系。
爷爷返回一线部队后,入列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任整编11师18旅上校参谋。1947年7月,该师参与进攻晋冀鲁豫根据地遭到失败,在撤离南麻地区时,国民党国防部居然下令部队烧毁驻地所有房子。鲁村和周边王庄等村由18旅负责,爷爷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极力劝阻旅长覃道善,最终劝阻被采纳。
南麻战役后不久,损失惨重的国民党18旅大肆扩编升格,旗下就包括114旅,爷爷任该旅参谋长。淮海战役前,18军、14军、85军和10军共同组成第12兵团(黄维担任总司令)。114旅被整建制地划入第10军114师,爷爷担任师参谋长。该师为清一色的美式装备,下属的第54团是18军起家的老部队,被称为尖刀的刀尖,绰号 威武团”。
淮海战役历时近两个月,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蒋介石的遥控指挥毫无章法,最终于12月15日兵败双堆集,师长夏建勣,副师长孟树本和爷爷尽数被俘。兵败双堆集后,爷爷和他的众多上司和下属被送入华北解放军官教育团学习改造,在接受了10个月的训导后,爷爷申请回家务农获准。1966年,爷爷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