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省果 张志华
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课程体系建设应强化课程的交叉化与时代性,提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①教育部:《新文科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网址: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发表日期:2020年11月3日。。作为通识课程,公文写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改革应着力推进单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理论素养与实践应用融合、新技术与传统课堂融合,尽快由“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变。因此,针对以往公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痛点,笔者围绕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在行政管理专业公文写作课程教学中,设计了新的教学改革方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线上SPOC课程,构建了公文写作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新的教学改革方案结合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该课程与行政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融合,培养学生理解、运用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公文写作、评改及鉴赏能力。
现代公文写作是笔者所在学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三年级本科生。由于写作的特殊性,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学完文体理论课依然“不知道怎么写”,习作往往出现逻辑混乱、条理不清、不切实际、偏离主题等诸多问题。“重理论轻实践”的公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经过调研与分析,课程的教学“痛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公文写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尤其要求写作者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政策法律水平。而实际教学中,学生理论认识水平较低,政策法律素养不高,现有的知识调动能力和对理论的转化运用能力明显不足。例如,要求学生根据给定材料以A市人民政府的名义拟写“关于做好农民工春节返乡安全工作的通知”时,学生只是简单地认为“春节即将来临,农民工春节返乡潮将要出现……现发布通知如下”,仅以时间节点、日常事由作为发布通知的依据,既没有从农民工群体的角度认识到“外来农民工春节返乡是农民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来农民工遇到的普遍性困难”,也没有从社会治安的角度认识到“春节……是抢劫、盗窃、诈骗以及火灾、交通事故的高发期……确保农民工安全返乡事关社会安定、节日祥和”,更没有从党和政府的角度认识到“广大农民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做好农民工春节返乡安全工作,事关城乡统筹发展,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因而难以写出诸如“要从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战略高度,重视农民工春节返乡安全工作,关心外来农民工春节返乡的困难,安全有序地做好春节期间农民工平安返乡工作,解除农民工返乡后顾之忧”这样具有理论高度和工作实效的话语。学生拟写的通知,依据、理由不充分、不全面,难以提出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指导意见,难以达到较高的写作水准。
公文是发文机关主观意志的反映,体现的是政府的行政行为,写作公文讲究科学严谨、求真务实。而学生长期使用的是感性、个人化的写作方式,在实训中缺乏转换思维的主动意识,习作呈现出脱离实际、抒发个人意志的特点,难以突破私人写作的藩篱。例如,当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乳制品的安全问题尤为严重,要求学生以××市人民政府的名义拟写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时,学生徒有“对于那些为了蝇头小利往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的商贩的憎恨,对于那些为了商战不断压低成本进行非法生产的企业的谴责,对于那些为了某些见不得光的利益闭上监督之眼的有关部门的批评”,而缺乏对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政策性、指导性的意见,诸如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明确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细化工作目标;理顺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职能,完善监管机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督查督办,务求工作实效,等等。学生的写作虽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更多地是表达个人情感,缺乏对公务实际问题的有效思考。
现代公文讲究写作语言的准确、庄重、简明,是典型的政务话语体系,学生的语言表达具有口语化与感性化的特点,对公文语体的把握普遍较差,习作语言往往干瘪、啰嗦、词不达意。例如,公文语言表达训练时,填写“加强与( )党的领导”这句话括号中的语词时,学生有填写“改革”“改进”的,但很少有填写“改善”的。学生缺乏处理公务、写作公文的经历,缺乏公文语言的表达训练,不了解“改革”“改进”“改善”的细致区别和实际使用规则。“改革”中的“革”具有“革除”的意思,在此不能使用;“改进”,从量变到质变,具有改变的意思,在此也不能使用;“改善”是越改越好的意思,是最准确、最科学的表达。
新媒体时代,线上公文讲求实效性而损失了严肃性,一些线上公文对公文格式的随意发挥也给学生造成“所学理论与实际使用间存在冲突”的困扰。学生模仿线上公文写作,造成拟写时对公文标准掌握的游移不定。网络公文在标题拟制上常见的不完整的情形,如以“重要通知”“通知”作为标题,缺失发文机关和事由;请示的公文标题往往一题双“请”“请示”“报告”混用,如“××省人民政府关于申请设立××新区的请示”“关于批准我院举办网络安全培训班的报告”;奖惩性公文中出现“关于对××公司×××的通报批评”“关于对×××通报批评的通知”等文种使用不当问题。这些不符合写作规范的文件由政务账号公开发布,引起了学生的错误模仿。
以往课程注重理论的传授,习作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缺少有针对性的评改训练。习作改写采取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点评方式,忽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缺乏个性化指导。课程成绩评定采用实训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的比例,缺少过程评价,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会改—会写”的实践教学目标。
新文科建设为通识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契机。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整合公文写作课程资源,进一步探索课程的改革目标、设计智慧教学模式、构建多元考核评价机制,将教学的重点由“理论”转变为“应用”,由“知识中心”教学转至“能力中心”教学①朱家席:《论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新文科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滁州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提升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针对“现代公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痛点”,笔者确立了“以生为本,夯实基础、角色适应、自主探究、智慧学习”的课程教学改革总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为知识提升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思政育人目标、过程与方法优化目标。知识提升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公文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写作常用的现代公文文种,了解公文运行的基本程序和规则。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公文评改能力及公文鉴赏能力。思政育人目标是涵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升其政策理论水平,养成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文风。过程与方法优化目标是充分发挥现代媒介和现代技术优势,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增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的能力,跨越时空的界限,实现“人人可参与,时时可参与,处处可参与”的无障碍式学习②李凤亮、陈泳桦:《新文科视野下的大学通识教育》,《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现代公文写作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图1),其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创设师生共同研讨的“问题解决式”课堂。依托线上教学平台,笔者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法、案例探究法、范文赏析法、模拟训练法、分模块评改法五大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使平台资源→课前预习→课堂内化→课后巩固提高→完善设计→补充资源形成一个良性、开放的设计环节,从而将课前、课中、课后贯穿起来。
图1 现代公文写作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前预习阶段,安排学生在线上课堂阅读材料、观看微课视频、提交预习作业;课堂内化阶段,设置公务情境激活学生的角色意识,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精讲重点难点,对于基本知识点则以串讲的方式略讲,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随堂布置练习检测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并结合课程思政采取案例教学法加以拓展,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实训提高阶段,安排学习小组拟制公文、互评互改,提升学生对理论的运用能力;最后,教师根据反馈改进教学设计,补充完善平台资源。
教学全过程通过理论讲授法讲解公文写作的基本理论、文体理论和程序理论。以案例探究法引入公务实践中的创新案例与时事热点,激活课堂。通过范文赏析法,还原范文的习作思路,培养应用文语感。实训环节,线上线下预设情境,设计问题,以模拟训练法培养学生应用文的公文写作主体意识,激发写作的内驱力。公文理论模块化讲解结合“写”“改”实践环节,将习作的“写”“改”步骤化,通过线下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与师生互评互改,攻克“理论”到“写作”中间存在的薄弱点。
“问题解决式”课堂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发挥理论的应用能力,深化实践的理论意义①李凤亮、陈泳桦:《新文科视野下的大学通识教育》,《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提高了课堂的灵活度,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较好地实现了会评、会写、会改的能力培养目标与价值观提升的思政目标。
现代公文写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由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组成,考核内容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其中,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30%,考核成绩包括两部分,个人自主完成的线上预习、课堂出勤、随堂检测部分和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研讨、学习小组作业、公文实训评改(小组互评、自评、师评)等。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70%,采取公文写作试题库随机抽题的方式组卷。在组建试题库时,确保试题的内容覆盖率尽可能接近100%,试题难度比例呈金字塔式分布,保证题库组卷的科学性。
过程考核+期末考核的评价体系真实体现了学习过程和效果。多环节、多形态学习成效的评价方式要求学生主动关注学习质量,积极参与实训活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及时掌握实训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并予以提醒,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掌控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在明确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的基础上,笔者在教学中施行了“四大举措”,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的改革创新。
“现代公文写作”的理论体系建设以现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为依据,以公文写作科学化为目标②《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第一章第一条规定:“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即明确了公文处理“科学化”的目标。,强化课程的通达效用,紧密衔接课程理论知识与预修的专业课程,充分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将实训环节带入公务活动的真实场景。科学的理论体系有效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脱离的现象。
课程理论知识与预修专业课程衔接。根据以往教学的反馈,学生虽然已修完或同时在修行政管理学、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学等专业课程,但对国家行政组织的设置、构建、分类和管理没有清晰的理解,容易混淆各级各类地方政府的权力、构成、职能以及政府间的关系。在公文赏析与拟写中,普遍存在着分不清主送机关与发文机关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有关单位关系、不相隶属单位关系等结构关系,随意杜撰各类机关的名称、随意划分主送机关与发文机关的职能等问题。因此,我们在预习环节布置知识关联的思考题,加强课程与其他预修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融会贯通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如在讲“公文的格式”前,在智慧教学平台上发布预习作业:梳理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及各层级职能。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整理“地方政府学”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为学习“公文的格式”中“发文机关”“主送机关”等知识点做好铺垫。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公文写作的实践教学过程分为基础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专项应用写作技能训练和行政岗位综合能力训练三个环节。其中,基础语言表达能力与专项应用写作技能的训练和理论讲授同时进行。通过大量范例、病例、情境模拟题的评、改、写训练,使学生能够明确各类文体的构成要素、内容结构和行文格式,掌握公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习得常用公文文体写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明确公文写作的行文规则、行文关系和运行程序,培养学生科学写作公文、处理公文的能力。例如,在“通知的写作”教学中,针对通知标题拟制要求完整、准确、简明、规范四个标准,引用正反方面的案例讲解通知标题过简或冗长而呈现的不同效果,提出标题形式完整的三要素拟写法;通过对以偏概全、内涵不清等通知标题案例的病误分析,回答如何在标题中准确表达主旨;以多层次转发性通知标题病误为例,概括多层次转发性通知标题简明的要诀;通过列举标题中语气过急、用词不当、断句不当、标点不当、排列不当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拟制标题的重要性。
实践环节与公务活动衔接。现代公文写作不同于传统的作文,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训练,更是处理公务、解决问题的写作能力训练。针对以上难点问题,一方面,在课程的学习中,注重树立学生的应用写作从业角色意识;另一方面,在实训环节采用情境模拟训练的方法,提供模拟的公务活动场景。如分组学习中,设置实训作业模拟策划一场会议,通过工作任务的分配和完成来培养学生的公务处理思维。在文体拟写中,设置学生熟悉的具体工作场景,让学生针对公务中要解决的问题代入角色拟写一则公文。如“通告的写作实训”作业“为加强疫情防控,确保校园防疫安全,经研究决定,疫情期间封闭北校门,人员、车辆经防疫检查后从南门出入。根据上述材料,拟写一则通告。”校门的开放与封闭是在校师生都关心的事情,也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因而更容易使学生进入文案工作者的角色,达到实训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笔者的做法是:以“问题”为导向,将理论模块化、过程环节化。理论模块化将公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公文写作总论、公文文体论、公文程序论。其中,公文写作总论由公文的格式、公文正文的组成要素、公文的语言三个模块组成;公文文体论将常用公文文体的讲解分成理论、用途、写作实训三个模块;公文程序论则包括行文规则、行文关系、运行程序三个模块。对知识进行模块分解,有助于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学过程分为线上预习→情境激活→重难点探究→角色代入→课堂小结→课后强化等六个环节。
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布置预习题卡,让学生充分查阅相关资料,提前关联专业课程知识;课中,通过情境问题激活、重点讲解、难点探究、模拟实训、要点总结环环深入,完成知识提升目标;强化阶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角色代入,通过实训将理论知识融入文书的评写改中。教学的六个环节,教师作为启发者,学生始终是学习主体,根据教师的引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公文的主旨”的教学中,笔者教学过程的环节化,有助于增强理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视化。以公文处理科学化为目标,课前在智慧教学平台布置预习卡“结合案例,辨析主题、主旨、中心思想的异同”,让学生结合大学语文课程的写作要求思考公文写作的不同特征。充分的课前预习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加深对公文主旨的涵义及特征的理解;激活阶段,以日常生活中一则诙谐幽默的“电话送鱼”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什么是主旨?如何准确表达主旨?探究阶段,正反案例讲解公文主旨的涵义特征、类型划分、语言形式、文字标志、拟制标准,通过范例赏析、病例修改、实际应用趣谈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讲解“公文主旨的五种类型”,通过随堂练习、评写改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公文主旨的拟制标准这一难点;课堂实训阶段,教师给定一篇公文,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理论分析段落中主旨表达存在的问题,教师指导并通过练习情况分析学生对主旨的运用能力是否达标;总结阶段,针对测评结果,有侧重地回顾本堂课知识重难点;强化阶段,布置课后习题,强化学生熟练修改并拟制主旨的能力。教学过程以“问题”对应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学习路径:看→问→学→思→说→写,抽丝剥茧,层层细化,让学生脉络清晰地理解“公文主旨”。
公文写作的实践教学三个环节中,基础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专项应用写作技能训练在课程学习阶段完成,行政岗位综合能力训练依托校外的毕业实习阶段完成。课程学习阶段,笔者以角色化搭建实训教学的桥梁,构建了范文赏析+“体验式”写作+分模块评改的实训模式,通过校内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应用型写作角色意识,塑造学生处理公务的人格素养,接通写作理论与操作技能之间的天堑。
1.范例赏析
范文的阅读与学习是传播公文写作知识、培养学生角色意识的最佳切入点。范文阅读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又是培养学生公文语感的重要途径。大量阅读范文,不仅能帮助学生熟悉公文写作的基本规范,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体验,积累语言库存,培养公文语感。学生读范文的过程,又是对理论知识自我内化的过程。如在“通知”文体的教学中,教师以《×××关于进一步加强枪支等警用装具配备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为例,结合通知文体的特征和写法对范文的标题、依据、主旨、分旨(措施)、语言展开庖丁解牛般的剖析,让学生尝试以撰文者的身份去解构原文的写法,建立对通知写作的整体认知观。
2.“体验式”写作
“体验式”写作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应用型写作角色意识。教师需将角色意识的培养贯穿于理论教学设计中,为实践环节做好准备。构建体验式写作情境的实训题时,教师拟设一个具体的工作场景,行政部门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什么背景下、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问题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让学生身临此境此景之中,激发出一种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站在写作主体的位置上,认真思考、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通告写作模拟训练,给定关于B市严重缺水问题的系列材料后,要求同学们以B市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的名义,拟写“关于节约用水的通告”(送审稿)。学习小组接到实训任务后,模拟B市人民政府××职能部门召开会议,分析节约用水的政策依据、各项做法的可行性、布局的周密性等,小组展开头脑风暴,进入角色,进行“体验式”写作。
3.分模块评改
“会评—会写—会改”是现代公文写作课程的三项应用能力指标。分模块评改的实施包括四个环节:一是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文种标题、正文三要素、语言、格式的写作标准,对应的每一个知识点选取有典型病误的习作在PPT上点评修改;二是从每个学习小组中选一篇有病误的习作以小组为单位,对照四个模块的标准讨论修改,对习作进行模块拆分,查找病误;三是小组共同讨论修改后,教师对每组修改后的习作点评,再修改,并选取类似题材的优秀范文开展对比教学;四是学生在共同评改的基础上,分析范文的标题、正文三要素、语言、格式,归纳写作要点,重新撰拟公文。
纵观整个实训过程,展示习作、修改病误→赏析范文、方法归纳→互评互改、自评自改→撰拟第二稿,师生高度参与。评改使用的案例,选取学生的习作或政务活动中的公文,对照PPT上的经典范例,学生自改、互改,文体的疑点难点,在对习作的分析中充分展现。师生互动激发思维的火花,以往让人头痛的评改练习变成了有趣的对话课堂,诚如叶圣陶所言:“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①杜草甬:《叶圣陶论语文教育》,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30页。
教师不断优化线上教学平台的课程板块,完善课程学习资源,设计每堂课的思政拓展点,配套案例资料。学生在线上课堂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实体课堂上结合案例研讨组织思政教学活动,推进思政元素与课程理论的有机融合。强化阶段,教师利用在线平台的分组任务和主题讨论,布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评写改任务,并通过线上随时随地互动讨论,答疑解惑,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在线学习的内驱力。
例如,在“公文主旨的类型划分”理论教学中,随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旨表达类型。结合预习中给定的习总书记的相关讲话材料和课堂上“公文主旨的类型划分”中肯定性主旨与否定性主旨的态度划分,学生很快得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否定+否定主旨推出肯定性主旨,主旨的表达具有决断性和深刻的启发性①张志华、华婷:《论公文主旨的科学界定、科学划分及科学表达——以〈国务院公报〉(2013—2017年)的公文文本为例》,《写作》2019年第3期。。“公文主旨的语言形式”理论教学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大会主题段落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主旨段精辟的语言表达形式,带领学生赏析政府工作报告主题突出、总揽全局的写作风格,培养青年人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实现公文写作与课程思政如盐在水的交融。
新文科背景下的公文写作课程改革,有别于以往理论素养的单向灌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代公文课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一是培养学生知识整合与运用的能力。公文写作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身短板,完善知识结构,学会将专业课程与公文写作融会贯通,调度已有的知识储备写作公文。二是培养辩证思维,形成科学严谨的公文写作思路。公文写作体现的是一种政府行政行为,公文涉及的行政事务纷繁芜杂,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针对具体的社会事务开展思辨的能力,公文评、写、改的实操能力才算达成。三是课程教学与科技融合,给公文写作课带来多元的实践形式。公文写作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师生间的关联由传统课堂拓展到课堂内外,有助于实现学生学习空间、学习时间、师生互动、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