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精准执法 助力分类习惯养成

2021-10-08 11:51韩利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城管分类垃圾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一年来,北京城管执法部门闻令而动、令出行随,统筹建立分阶段、有侧重、全领域推进的执法模式,形成了分类链条全监管、主体责任全覆盖、突出问题全盯办、个人违法全约束的全流程管理,较好发挥了执法服务作用,促进了居民习惯养成,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形成“北京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闻令即行,吹响执法服务“集结号”

(一)着重精准发力,精心布局执法服务

坚持谋定而动,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综合执法工作方案。明确以执法为手段,牵动管理责任落实、源头治理提出建议、重点问题集中攻坚、执法普法宣传动员的工作思路。建立市城管执法局统筹调度城管执法系统,会同各区、各部门对全市各街乡镇综合执法队评价通报,向党委政府报告有关情况的工作运行模式。为确保工作步步推进到位、层层落实到位,发挥市级部门的统筹指导、综合协调职能,召开了112场周调度会,将疫情防控与专项行动执法检查“打捆”部署,为及时有效推进執法工作、解决突出问题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着重配套完善,夯实依法履职基础

为确保全面履职、精准执法,从细化职责入手,制定《条例》的法规适用意见,明确执法案由、执法依据、执法标准及自由裁量权。进一步规范执法流程,制作“投放、消纳处理、运输、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四类执法检查单,编制执法工作手册,开展系统培训,确保执法人员熟悉《条例》、执行好《条例》。针对厨余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比较高的特点,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北京市厨余垃圾分类质量不合格不收运管理暂行规定》,细化重点环节、突出问题的执法力度和保障措施,为全面开展执法服务做足法治准备。

(三)着重服务引导,迈出分类关键一步

为确保疫情防控下的生活垃圾分类开好头、起好步,城管执法部门坚持不以处罚为目的,而以推动形成新习惯为目标,边宣传、边检查、边建账、边整改,有计划、有步骤地从教育、引导、规范入手,广泛宣传告知辖区单位和社区,全面普查投放环节。重点对前期已接收告知、责令改正等执法程序,但依然存在违法行为的单位进行行政处罚。在《条例》实施首月,检查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6.45万家,发现存在问题单位9911家,责令改正违法行为4474起,立案查处2330起。

二、靶向发力,打好执法服务“主动仗”

(一)聚焦“两大主体”,擦亮执法工作的“服务底色”

《条例》首次明确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并对分类链条上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进行界定。城管执法部门以主体责任落实为突破口,强化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引领,突出“执法温度”, 调动行业力量,督促个人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惩教并举、刚柔相济”;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对个人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执法工作的意见》,明确对个人处罚方式采取“劝阻、警告、罚款”三步走。对自愿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者可不予处罚,对屡教不改的居民个人依法予以处罚,刚柔并济推动个人分类意识和习惯养成。一年来,累计对个人警告6805起,对个人主体责任落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市城管执法局先后向问题相对突出的物业管理、餐饮、建筑等行业制发执法建议函,指导行业协会履行自身职责,督促成员单位自觉遵守《条例》,做好生活垃圾分类。餐馆、居住小区、施工工地等领域生活垃圾分类质量逐渐提升,发现问题率从2020年5月份的15.4%下降至2.18%,下降幅度约8成。

(二)聚焦“六混”违法行为,攻坚克难交出“民心答卷”

“前端分好类,后端混一起”,是严重影响群众分类投放积极性的突出问题,也是群众投诉举报的高发问题。城管执法部门迎难而上,坚持接诉即办、未诉先办,总结推广“八查”工作法,严格落实“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采取波次打击、加大巡查频次、强化举报线索摸排、进行非现场取证等手段,对单位、个人生活垃圾“混堆混放”“混投混扔”、运输企业“混装混运”等“六混”违法行为重拳出击,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前端投放成果和群众参与热情。一年来,共开展九个波次专项整治,检查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95.47万家次,发现问题2.08万家次,立案查处涉及生活垃圾的违法行为4.33万起,其中查处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混装混运违法行为256起,用实际行动消除了市民群众的分类顾虑。

东城区城管检查餐饮企业垃圾分类 市城管局提供

(三)聚焦服务创新,打出提升执法效能的“特色牌”

紧扣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总结借鉴疫情防控“三类场所”执法检查工作经验,为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服务提供新的思路。一方面,创新“一点多查、一查多效”执法模式,即一处点位检查多个执法专项、在每个执法专项中同步履行多项执法职权,在提高执法效能的同时,为解决执法扰民、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创新“主题执法+日常执法检查”工作模式。2021年以来,结合群众社会活动特点和疫情防控新形势,以日常执法检查为基础,每月聚焦一个执法重点,先后开展“餐饮执法月”“商超执法月”等主题执法活动。截至目前,共检查餐饮企业和宾馆饭店7.18万家,商场、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等1.2万家次,立案查处涉及生活垃圾的违法行为290起,把主体抓到位、把责任落到实处。

三、倒逼聚力,画好执法服务“同心圆”

(一)用执法结果“曝光”倒逼主体责任落实

立足执法工作,扩散执法效果,在执法结果运用上下功夫,创新“执法+曝光”工作模式。通过《北京晚报》等主流媒体设立“曝光台”,对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进行曝光,北京日报及其他新媒体平台同步刊发、推送,以执法结果拓展社会监督范围,以广泛的社会监督倒逼主体责任落实。一年来,共刊播曝光272条次,涉及违法行为点位164个,有力督促了问题整改。

(二)用惩戒联动“杠杆”撬动分类习惯养成

探索将执法结果与前端管理挂钩,研究制定《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将《条例》的落实和执行情况纳入企业和居民信用记录。同时,市、区、街三级城管执法部门依法将适用一般程序行政处罚的11191起生活垃圾违法行为,分别纳入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开放执法数据为惩戒联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密云区十里堡镇私自乱倒混合垃圾案件中,市城管执法局统筹指导属地城管执法部门依法履职,与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密切配合,打击生活垃圾分类违法犯罪行为。

(三)用精细管理“小切口”激发基层共治效能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找准“小切口”,推行“城管执法进社区”,将工作进一步延伸到群众身边。制定《关于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队支持社区物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意见》,制作工作流程图,优化执法检查、快速处置等执法流程。建立“执法队员实名管理、工作联动”两个机制,基层执法队员与社区、物业、垃圾分类指导员直接对接,基层治理的联络网更加紧密。完善“执法检查、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两个台账,动态掌握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协助开展了四批共835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的核验工作,让基层治理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兴城管进校园讲解垃圾分类市城管局提供

四、多元参与,汇聚执法服务“云力量”

(一)让主流媒体成为传播分类正能量的“扩音器”

宣传开道、舆论先行。依托传统媒介宣传造势,设计制作92个主题宣传海报、公益广告、动画片、宣传片、微视频等,在微信、微博、客户端、网站,以及城市电视、《人民日报》、公交候车亭等数字终端进行全媒体推送,打造法规宣讲“城管云课堂”。创新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与中央电视台、《新京报》合作策划组织3场网络直播,106.1万网民实时在线观看、互动,相关视频点击播放量达1132万次。制作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宣传作品,包括动画片《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携手呵护美丽北京》、微视频《分类新时尚之城管先行》、H5微信小游戏“城管云课堂之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我知道”等,累计参与人数达350余万人次。

(二)让典型力量成为汇聚分类行动的“共鸣箱”

制作先进人物系列短视频,在北京新闻等媒体栏目及公众号平台播出;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组织支持开展网络直播专场;走进北京林业大学、金隅集团、市物业管理协会等机构,开展线下分类知识讲座。通过200余场线上线下活动,直接带动14万余人次主动参与、有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全部参与到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第一线,在宣传动员、督促指导、掌握一手资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让大数据技术成为推动高效治理的“新引擎”

打造依托“五位一体”智慧城管平台的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执法保障系统,丰富数字化功能开发,探索智慧执法“一体化”,把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流程统起来、工作基础实起来。在北京城管移动核录系统中,增加生活垃圾分类执法4个环节共61项检查内容。市、区、街三级城管执法队伍随检查、随录入、随处置,系统实时生成市、区、街执法人员的工作成绩单。这有效解决了执法过程中标准不一、内容不全、操作不便的问题,实现了巡查执法全流程数字化,执法效率提高80%以上。執法人员通过动态执法,不断校对完善执法基础台账,探索建立“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的基础台账,为找准执法重点、分析突出问题、统筹执法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五、深化保障,续写执法服务新篇章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各个城市因地制宜,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创新实践。上海建立“一网统管”智慧系统,打通数据壁垒、整合资源,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标准优化细化,有效提升了生活垃圾分类案件的处置效率,成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新常态。厦门发挥考核评价杠杆作用,创立“互联网+暗访”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有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重庆通过分类别打造责任主体示范点,有效提升分类效果。北京市城管执法部门要进一步突出“依法执法、严格执法、精准执法”工作主线,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转化为常态化工作抓紧抓实,将市民群众的分类意愿转化为实际分类行为抓细抓好,用扎实有力的执法工作助推城市精细化管理提档升级,推动首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抓执法力度,传递推进垃圾分类的坚定决心

一是在巩固成果上,适时开展“执法回头看”和现场督察,完善法规配套文件,升级《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工作手册》,用优化的执法流程,为一线执法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的工作指导。

二是在深化成效上,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通报的生活垃圾分类诉求前十街道(乡镇)突出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波次专项行动,开展好主题执法月行动,将执法工作逐步向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延伸,实现执法对象全覆盖。

(二)抓长效举措,优化提升执法服务的效能

进一步研究落实《北京市城管执法机关分类分级执法监管办法(试行)》,加强运用监管分类、执法分级的差异化执法监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巩固提升执法成效。加强对惩戒联动措施的完善运用,制定将《条例》落实情况纳入企业和居民信用记录的具体措施,发挥执法行政处罚信息分类公示的警示作用,借力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动企业和个人自律。同时,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举报奖励,督促形成人人参与的约束监督环境。发挥工作机制优势,进一步完善工作通报、执法建议函等工作机制,发挥考核评价作用,将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服务引向精细化。

(三)抓共治共享,大力推动源头减量

不断延伸执法检查覆盖面,深入推进“城管执法进社区”行动,进一步聚焦居民家庭分类源头。将科技应用融入执法服务中,让数据跑起来、鲜活起来、智慧起来。发挥好“城管开放日”“城管云课堂”等活动的作用,宣传分之有用、分之有益、分之可信、分之可行的理念。打造“城管+社区+物业+居民”共同携手、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格局,推动从“要我分”到“我要分、分得对、分得好”的根本转变,实现垃圾源头减量。

(压题图片:韩利局长调研检查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市城管局提供)

(责任编辑:张斌)

猜你喜欢
城管分类垃圾
垃圾去哪了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
吃早餐难
大学生热衷当城管有喜有忧
城管案件
“城管”用英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