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在不断地加强学习来助力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这既是适应时代的行为选择,也是语文教师所处的教学情境的需要。本次培训中,王荣生教授围绕“真实情境”“大概念”等语文教学改革的相关热点词进行了专业解说,以是“航行者”还是“冲浪者”这样形象的比喻,对一线教师给出了思辨性正确引导:把握主要、次要,把日常的航行和探究性冲浪区分开;最主要的工作是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学研究者共同体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能做好教学,在此前提下能做好航行者工作,有余力再去学习、实践、探讨。
笔者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以深度研读语文学科热点词语,助力语文学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话题,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影响与作用
(一)有助于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转变
在听取王荣生教授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相关热点词解说的讲座之后,笔者的教学观念也及时地更新转变。以前的理解总是表面的、肤浅的,现在要深度解读概念背后所包含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思维方法等。深度的理解有助于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重新建构,让广大语文教师在既定的轨道上科学有序地前行。
例如,王荣生教授首先说到移植词,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建构主义、真实情境、过程性评价等等,这些平时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语,通过深度解读,了解到背后包含的知识与含义,让老师受益匪浅。
再如,王荣生教授在讲到“真实情境”这一热点词语时,强调理解移植词要溯本清源,从换位英文的角度来理解分析这些移植词,就会有不一样的解读与启发。就拿“真实情境”来说,真实情境第一种理解即问题情境,所以在构思课堂教学或者教学评价时,一定要基于问题去设置,没有问题的情景设置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有违教学的初衷,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很多时候没有仔细地去研究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课堂上要解决什么问题,没有真正做到如何基于学生的问题情境去实施教学。这种领悟与启发,已经深刻影响到我的教学理念,以后教学中会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遇到的问题情境为自己实施教学的根本。
(二)有利于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的矫正
罗日叶指出:“我们所谓的情境概念是问题情境的意思。”王荣生教授指出:理解了这一点,基于问题的学习,我们也要区分看待。第一類,解决真实情境的实际难题;第二类,聚焦社会和个人的议题;第三类,解释困惑的自然现象。这几类问题在英文中的说法与表述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移植过来都是需要从英文的角度分析理解,之后,我们语文教师在设定教学活动的时候思路就要转变。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还是只需要增长知识,抑或是答疑解惑,都要有不同的教学活动。只有充分解读这些热点词语,语文教师实施教学的思路才会越来越清晰。所以,深度研读语文学科改革中的热点词语,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帮助。
(三)有益于语文教师设定正确有效的教学评价
王荣生教授还强调:“真实情境的第三类理解即沟通情境。”学会沟通是语文学科一项重要的能力指标,它蕴含在四个核心素养的方方面面,只有深度理解沟通情境的内在含义,才能准确有效地制定出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指标量表,做到学教评一致。例如:沟通情境中的“问题”,指的是困难,英文为difficult,笔者在研读到这里时,又去查阅百度汉语对“困难”的解释。第一类指事情复杂,阻碍多,那么我们了解学生在沟通情境中的困难因素,然后有意识地去扫除这些因素,那就不困难了。第二类解释是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不易解决的问题或障碍,那么我们了解有哪些不易解决的问题或障碍,并且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那么教学与评价都是精准的、有效的。再如,按照王荣生教授的解释,口语交际的场景分为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组织中的口语交际、特殊场合的口语交际。很显然,这些场景的不同,对语言的要求都是有区别的。如果这样深度研读之后,我们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评价也应该是分类评价。
其实,深度研读热点词语对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行为、教学评价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对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作用是巨大的。只有读出热点词语背后的理念与含义,才能使学生在正确的教学环境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技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切实有效的培养。
二、现状与困难
(一)研读的深度与广度整体欠缺
现今,全社会提倡终身学习的观念,广大语文教师也都在坚持学习,但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热点词语研读的广度和深度,都还远远不够,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继续教育资源也没有被好好利用,语文教师对于语文热点词语的解读存在滞后性。
(二)研读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强
专业态度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与研判,主要包括专业信念、专业情操和专业自我。语文教师从学生身份变成教师身份,脱离了在校学习的环境,专业信念逐渐淡薄,部分语文教师不太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构建,不注重对语文学科热点词语的深度解读,或是浅尝辄止。因此,对于教育教学就不能或者很少能提出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观点与看法,又缺乏摒弃与新课程精神不相符的传统观念的意识与勇气,在学习与创新上方面越来越没有自信,提升自我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减弱。
(三)研读热词的客观条件有待完
从学校层面来看,除了发达地区集优势资源比较多、办公条件比较好、办学资金比较充足的学校以外,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很少搭建学科专家现场培训的平台,教师不能面对面与专家交流探讨,把热词所代表的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法内化为学科专业知识。从培训主体来看,语文学科是大学科,教师数量多,培训面又广,而专家资源有限,因而很难面面俱到。从获取资源的层面来看,途径太杂乱,信息零碎化,缺少统筹规划和权威解读,广大语文教师对热点词语的解读,不敢盲学、盲从、盲信,有些无所适从。
三、措施与对策
(一)主观方面
作为语文学科教师,要积极成为深度研读热点词语的学习主体,要增强学习钻研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语文教师要做好工作和学习的统筹,争取更多的时间研读热点词语,还要写好研读笔记,多与广大语文教师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多写论文,在写作中不断研读与思考。
(二)客观方面
教育行政、教研、学校层面要加强教师培训制度化建设,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培训,让广大教师有学习的平台。培训主办方也要更多的关注国内外知名专家的观点与著作,请到权威的专家进行授课培训,为教师创造积极参与教改的人文环境,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