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琛
最近,“双减”政策逐渐落实,家长们对成绩的紧张暂时放松,转而却被卷入另一种焦虑——孩子为什么没有别人高?
开学之后,生长针的话题流传在各个家长群,作为六年级学生的家长,黎铭却是第一次听说。“我和孩子妈妈都不算高,孩子日常牛奶、荤素搭配加运动,我们都很重视。”让他们失望的是,孩子的身高仍在同龄人中越发泯然众人,“生长期有限,如果孩子真的不再长了怎么办?”
一些医药机构也完美拿捏了家长这种心态,打出“身高70%靠遗传,30%靠后天”“定制身高不是梦”的宣传吸引家长,将生长针慢慢推至前台。
所谓的生长针,更专业的名称是生长激素,原本只是用来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等疾病,现在开始慢慢渗入更大的市场。市面上的生长针分为粉剂和水剂,水剂又分为一周打一次的长效水剂和每天都打的短效水剂。从价格来说,水剂因为较为稳定,价格也更高,反倒更受家长偏好。
“给孩子都希望是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而且毕竟是药品,便宜了不放心。”黎铭透露,根据家长群信息来看,一周一针的长效水针剂疗程,由于没有被纳入医保,花费一般要在22万元/年以上。
一针针生长激素在收割家长之外,也刺激背后的药企利润不断“增高”。
过去的10年间,矮小症的自然发病率并没有明显提高,但国内生长激素市场却保持高速增长。根据相关数据,过去7年间,生长激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30.42%。2015年,国内生长激素市场约为13亿元,2019年,市场规模便已达58.89亿元。根据西南证券估算,2020年市场规模大约是77亿元。
市场人士分析,生长针仍处于渗透率高速上升的阶段,大多厂商自然不存在以价换量的动力,“影响患者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家长的意识问题,市场还没有打价格战的必要,不是价格越低越能卖得好”。
此外,竞争尚不充分,更让企业没有降价竞争的必要。目前来看,多数厂商在国内不具备大规模的生产与销售经验,国内生长激素的厂商数量相对较少,而水针厂商仅有3家,长春高新一家市占率就高达90%,龙头集中度高。
因此,长期、高频次消费的特点,叠加不断增长的市场,促使生长激素生意成为了药企新的“现金牛”。
观察长春高新的发展就可以看出这个生意有多赚钱。2019年至2021年,基因工程/生物类药品收入占长春高新营收比例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基因工程/生物类药品收入占总营收的88.1%。而长春高新旗下主营基因工程制药业务的则是金赛药业。
據国元证券报告,2020年,金赛药业占据78.39%的国内生长激素市场。2021年上半年,金赛药业营收、净利双增,营收37.88亿元,同比增长49.42%;净利润18.59亿元,同比增长64.66%。
总的来说,生长针的效果因人而异,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愿。
首先需要理清楚,生长针并不是为普通发育期小孩研发的,就像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慧所说,生长针可以治病但绝不是为了美容。如果孩子真的是缺乏生长激素、特发性矮小等情况,通过注射生长激素,在窗口期也就是生长阶段骨骺未闭合的阶段,有长高的可能。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多此一举。
金赛药业生长激素水针样本医院销售情况
金赛药业业绩情况一路升高
药品的副作用也是一个谜。虽然药企都保证生长针经过长期检验,但实际上大部分药品的上市时间都很短,长期副作用存在与否药企也只会避而不谈,只强调需要医生正确诊断和指导。
有家长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与其担心将来的隐患,不如先解决眼下的问题,结果孩子在注射生长激素后反而导致其他部位生长过快,出现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特征,最后不得不注射抑制针控制。
事实上,虽然家长的认知在不断提高,但仍然玩不过赚焦虑税的商家们,从矫正坐姿的背背佳、提高记忆力的生命一号,到现在的生长针,很大一部分家长还在为自己的焦虑买单。毕竟,生长激素药品的本质又怎能用消费品的思路解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