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电类基础课程群教学改革探索

2021-10-08 22:44刘瑶王树文王全辉李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教学方法

刘瑶 王树文 王全辉 李明

[摘 要] 本文以电类基础课程为例,针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讨电类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构建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模式,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的统一。

[关键词] 思政元素;电类基础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8-0107-04

在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本质上,课程思政不是增设一项活动,或者增设一门课程,而是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当前,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研究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电类基础课程是工科类电子、电气、通信、计算机、物联网及其他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电路”“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是面向专业较多,覆盖面较广;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知识容量大,课程之间彼此关联;受其影响的后续其他课程较多。电类基础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关键作用。

在电类基础课程群的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大势所趋。首先,电类基础课程群课程思政的实践有利于满足高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的现实要求,有利于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合,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专业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相比,专业课教师数量更多,与学生的接触更为频繁。根据心理学中的近因效应作用,有效地发挥专业课教师的力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的高校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学时数远远多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时数,并且专业课程的授课方式也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程的传统讲授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中,为了达到在教书中育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的,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可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和手段将思政教育要素自然地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其次,电类基础课程群课程思政的实践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有利于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实现育人效果理想化。大学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在经历了高强度、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后,来到大学突然减压,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厘不清学习的意义。一些学生还没有完全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模式还套用高中时的模式,希望老师在考试前把所有重要知识点都讲清楚,缺乏钻研精神。最重要的是,高中三年的应试教育使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而中国要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亟须在电类基础课程——这些大学低年级,尤其是大学一年级开设的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这契合了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将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在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德育教育。

课程思政是高校课改的新尝试,注重在授业中传道,在教书中育人,强调以知识为载体来引领价值,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书育人效果。自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提出并实施以来,获得了党中央教育部等高度关注,且在各大高校积极推行。但是,由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处于起步初期,在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是部分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能力不够。目前,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在高校中形成共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者都入脑入心地接受其理念,甚至有些教育者对此不以为意,更不用说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高校中还存在着部分学科任课教师德育意识不强的问题。部分任课教师虽然意识到了要发挥自己专业课的育人作用,也极力想在自己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但是由于任课教师只具备教专业知识、通识知识等内容的专业方法和技能,而思政育人能力不足而影响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实施效果。二是部分课程思政育人资源挖掘不充分,教学设计不科学。在教学中,由于任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理解不透彻,思政教育教学方法运用不熟练,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不充分。在教学环节方面,强化“点”而忽略“面”,强化“加入”而忽视“融入”,未对课程进行系统、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融合方式较为单一,或表现为灵感式的零星教育,最终体现为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不理想。三是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不灵活,育人效果不理想。部分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理念相对传统,缺乏创新性,运用的还是传统的课堂灌输方式,课堂上正面直接宣传和“灌输”,讲一些空话、大道理,生搬硬套,不能很好地将课程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不能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本文以电类基础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讨电类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思路,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构建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力求达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统一。

一、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除了按照专业课程体系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完成好教书任务外,还应该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价值观,完成好育人的使命。

(一)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积极性

绝大多数电类基础课程专业教师具有纯理工科教育经历,虽然都接受过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严重不足,个别教师没有意识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应相辅相成。不同学科、专业、课程对于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要求是相同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智成长影响很大,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根本力量。

专业教师只有树立好课程思政的意识,才能真正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专业教师要深刻领会电路、电子技术等课程中的科学价值内核,在教学实践中及时传递给学生。要鼓励专业课教师凝神静气,根据电类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科学提炼、合理组织、有效利用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素材,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二)积极开展个人培训与集体研讨相结合的专项教研活动

专业教师在树立课程思政理念的同时,还要具备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顺利且有效地实施思政教育的前提是专业教师真正领会专业课程中的思政精髓。要加大教师课程思政技能的培训,提升个人思想政治素养和个人人格魅力,指导专业教师根据各自课程特点、性质,深入挖掘、提炼、整理课程的德育元素,在实际操作中把握好分寸并熟悉开展要领。

做好课程思政,还要克服单兵作战的缺点,要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教学团队课程思政研讨会、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小组交流,帮助电类基础课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思政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人格养成的重要作用。首先,讲授同一门课的老师应利用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根据专业教师所授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和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挖掘各门课程德育元素,通过沟通交流,形成不同作用、不同层次的品德与素养教育教学内容,使专业课与思政课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其次,定期举行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交流讨论,思政课教师协助专业课教师挖掘思政案例,创新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思政发展。

二、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

在电类基础课程群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把专业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建设好,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挖掘电类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以保证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形象而生动。

(一)深入介绍课程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在每一门课程的导论或者引言部分都会讲述本门课程从无到有发展变化的历史,这些内容蕴含着人类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辛。课程思政要在讲述课程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古今对比,中外映照,最好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让学生感受到发展历程的艰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例如,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在讲述半导体器件技术发展时,可以通过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存在的差距,以及介绍电子技术发展历史,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为现代化事业奋斗的坚定信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在讲解集成电路发展时,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如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营企业华为,其生产的电子产品面向全球销售,销售量在全球遥遥领先,它的成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分不开的。通过这些讲授增加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善于利用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匠精神

生动的科学故事一直是课堂上吸引学生的优秀素材,如果能够从中提炼到引领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元素,必将成为非常有效的方法。这就要求专业任课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学科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好素材,以及有成就的典型科学家,将其事迹和成就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例如,在讲解“数字电子技术”中的触发器时,可以引入对计算机存储程序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冯·诺依曼;在讲授“电路”课程基尔霍夫定律内容时,给学生讲解发明者古斯塔夫·罗伯特·基尔霍夫,讲解他们的人生背景和主要成就。通过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探索精神,不断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激发学生不怕困难、挑战学科前沿的勇气。

(三)灵活引入形势与政策内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需要将形势与政策内容加入专业课程中,在介绍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时,将其所涉及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背景和趋势等内容也介绍给学生。学生通过对世界形势和当代中国国情的了解和学习,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意识到创新能力对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规划职业生涯和确定职业方向的专业素质与创新品质。例如,在“模拟电子技术”中讲授运算放大器时,以及“数字电子技术”中讲授半导体存储器时,都可以引入“中兴事件”和“中国制造2025”,使学生了解我国集成电路芯片发展现状,了解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的迫切性,认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训练、创新实践活动等教学形式激发,进而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丰富教学形式,切实优化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由课堂教学形式决定。进入21世纪之后,各类新式的教学形式正逐渐涌现,知识的获取渠道也不断拓展。因此,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探索适合的、与时俱进的专业课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是顺利实施课程思政的必需保障。

(一)构建课程思政方法库,教学中自然地融入思政要素

对于课程的一个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适时地嵌入思政教育内容即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想要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需要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隐性渗透、自然融入思政要素。在课堂教學中,最应该避免的是讲大道理、讲空话和正面直接的宣传灌输。教师能引导学生真正地去感知和反思的前提条件是得到学生的发自内心的认可。电类基础课程群的具体思政元素融入方法如图1所示,包含引申提炼法、案例渗透法、专题嵌入法、类比映射法和体验探究法。同时,在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总结,动态更新、不断完善丰富电类基础课程群课程思政方法库。

(二)利用网络新媒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当前“00后”大学生对网络新媒介的利用率几乎是百分之百,专业教师在开展电类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过程,要善于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以及慕课等新兴教学方式。不仅在课上,而且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影响力,使教学知识不止入脑,而且入心。具体的可行性路径如下。一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网络调查问卷等技术,采集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情况、关注热点、政治观点等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这些信息,精准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在此基础上,用学生中流行的表情包、微视频、主题漫画等形式引导他们的思想航向。二是采用慕课形式,开启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模式。慕课可以实现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其内容短小精悍,形式丰富活泼。慕课还可以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达到以教为主过渡到以学为主的目的。三是利用智慧教学软件平台(如雨课堂),把手机转变为教具,通过师生互动激发课堂能动力。应用雨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前推送预习材料、课上与学生互动、课下布置作业及测试。雨课堂具有大数据记录评价分析功能,能够更好地实现过程化的量化评估,实现交互式教学以及及时的教学反馈。

(三)教学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参与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必须是围绕着学生展开,要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思想水平为目标。在电类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要以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各种电路设计类知识点时,请学生分小组设计出多种方案,并针对各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讨论,提出多样化的改进策略,通过课堂讨论每个学生都用心用脑,利用专业知识确定最优方案。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使命重大、责任艰巨。在经历了孜孜不倦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后,我们意识到把课堂教学作为育人的主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尝试,是“大思政”教学理念、学科德育理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注重在授业中传道,在教书中育人,强调以知识为载体来引领价值,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书育人效果。因此,在统一电类基础课授课教师思想认识的前提下,我们要从课程顶层设计出发,确定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内容,探寻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点,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环节;丰富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的统一,满足新时代课程教学改革要求。(通讯作者:王全辉)

参考文献:

[1]李粤霞.“课程思政”实施的理念与路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2]李旭芝.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3]张为.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20(08).

[4]王茗倩,顾卫杰,曹帅,杨保华.高职物联网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机制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

[5]花元涛,高贤强,陈纪龙,杨全丽,喻彩丽,李旭.“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研究与探索[J].科技资讯,2020(02).

[6]刘汉平,张秀梅,栗军,等.物联网工程專业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探究[J].高教学刊,2020(18).

[7]刘宾生,胡健,熊磊,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9).

[8]孙建平,朱东岳,王建国.浅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入贯通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

[9]李峰,马靖忠,张嘉威,等.基于课程思政改革的专业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6).

[10]李晓静,于晓,孙正.理工科类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007).

(责任编辑:王义祥)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