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语文研究性学习充满精彩

2021-10-08 16:33季春兰
考试与评价 2021年9期
关键词:铁树研究性研究

季春兰

【摘 要】 互联网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优化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发挥优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尤其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和资源,使学生便于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实现研究性学习问题的解决。如何将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深入到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简单分析、探讨。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  研究性学习

一、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运用互联网技术的意义

互联网教学手段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音频于一体,具有强大的综合功能。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逐渐推广和运用,互联网对于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进行研究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选题上更有深度和广度。以前,由于资料有限,学生只能选择比较熟悉或现成资料比较多的课题进行研究,对于那些陌生的课题,即使有浓厚的兴趣,也只能望而却步。有了互联网网络,学生可以占有大量的资料,他们的视野大大开阔,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进行大胆的探讨和研究。

其次,由于能广泛地在网上进行交流讨论,学生的研究程度得到加深,水平也不断提高。再次学生可以动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官参加语言实践,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研究材料。

再次,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大为加强。利用网络,学生可以自主到有关网站浏览信息,也可以倾听网友的意见,同学之间的合作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合作的外延也扩展到了课堂之外。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自主能力和个性化学习的能力都得到较好的锻炼。

二、互联网技术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把互联网技术引入语文研究性学习,借助它的优势,能起到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一)互联网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积极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互联网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使学生的研究兴趣大大加强,他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拓展视野。

在教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研究性主题《走进大自然》是,我们开展了让学生去观察动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得到什么启发;也可以查找资料或调查访问,了解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这下,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不仅在课外拿着放大镜、软尺、三角尺等,把一片树叶的长度、最宽的宽度、叶尖的大小测量了,还把一棵铁树的最大直径测量出来,有趣的是,学生测量了刚刚长出来的铁树的丫蛋大小也测量出来了,而后,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铁树的丫蛋不在树根处长出来,而是从它的枝干处长出来?”“为什么铁树不像其他的树木用枝条或是种子繁殖,而是生了一个个蛋来繁殖呢?”问得好!我们应该怎样来揭开这铁树的奥秘呢?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了铁树的生长繁殖的奥秘,正是互联网的使用,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产生良性循环,增加学生学习的活力,才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究的欲望。

(二)互联网的运用能够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都非常旺盛,他们渴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但是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其他原因,他们的活动范围与探究方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是学生获取自己所需的有效途径。

互联网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的浪潮席卷全世界。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的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900万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50万人,占19%。据2001年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其中青少年占80%。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平台。既然学生已经离不开网络世界,那么我们就应该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三)互联网的运用能够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效率

互联网技术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它以文字、图形、动画、图像、影象和声音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涉及面更广阔,极大的提高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效率。

互联网的运用能够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效率,突出体现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调查阶段,因为本阶段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了解大量信息,在这方面互联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四年级上册我们开展了《我国的世界遗产》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的重点是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可以是图片、诗词、楹联,也可以是故事、传说,从中感受这些“世界遗产”的魅力。但实施起来涉及的面很广,如历史、考古、文学等,为此学生查阅了许多学过或未学过的知识,这个查询如果只局限于书本,那时间和人力的投入可想而知。

另外,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得研究结果的展示更加的便利与直观。

三、互联网在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作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地位,这一点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是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學习方式的重要区别。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它“重视的是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自主完成。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独立选择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利用互联网、网络等技术自主进行的。从选题到调查再到交流,都是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在各个环节起了指导作用。

(二)注意突出学生的合作精神

《“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分工合作……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完成一项语文研究性课题,如果开始时没有分配任务,没有交流沟通,同学们都忙着自己寻找相关材料,等到交流时就会发现,不是资料没找到,就是资料重复。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消耗了财力,更重要的是会打消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所以说,互联网技术不应该成为学生个体独自研究的工具,它更应该成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的一个平台,使得参与交流更加便利,信息反馈更加及时。

(三)注意突出设计的开放性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

要进行一项语文研究性学习,仅仅只从语文角度去研究可能会孤陋寡闻,也许会得不到一个全面的认识。现代的教学,已经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在一起了。比如研究李白,也要了解李白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走进大自然,既要了解植物、动物生长的过程,又要懂得测量的方法;研究我国的“世界遗产”,就要对我国的地理有个大概了解……由此可见,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利用互联网,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激发。

综上所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对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个性化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学生在学习上成为真正的主人,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也给我们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带来了活力,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铁树研究性研究
铁树的种植技术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铁树真的千年才开花吗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春天的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