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引入了诸多新技术,有效丰富了建筑施工图设计技术要点内容,同时规避了设计过程中的某些错误问题,保证在追求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提高施工效率。
T建筑工程项目为山坡上的建筑,其东西方向高差在5m左右,项目建筑处于自然水系中,周围环绕山林,且建筑景观要素相对完整。T建筑本身高度为15m,5层,其建筑外立面由13686块550mm x 950mm的梭形铝板盒子所共同组成,形成涟漪幕墙,且每个梭形铝板盒子正反面采用了3mm厚的铝板,表面用氟碳喷涂幻彩涂料[1]。
结合T工程项目实际状况,首先利用BIM技术添加项目基本信息内容,为T项目建筑设计图设计基点与测量点。具体来说,主要基于建筑项目基本特征选择建筑轴交点作为项目基点,并建立BIM模型,导入设计单位与CAD文件单位,确保两单位设计标准统一,例如,要将CAD文件直接导入Revit软件中,进行定义制图规范处理。
在T工程项目的景观小品模型设计方面,则专门设计了景墙,建立设计图族文件并载入到项目中。以建筑入口景观柱设计为例,利用BIM客观阐述了建筑景观小品的建模过程。具体来说,要选择建立族的样板文件内容,结合组件数据直接设计参考平面,并辅助建立模型。在该过程中,还利用BIM技术创建了族文件放样与拉伸,融合设计完善T工程项目素模。主要来讲就是结合方案设计要求添加材质信息内容,最后完成T工程项目的所有景观小品模型(见图1)[3]。
图1 T工程项目建筑设计图——景观柱BIM建模设计图
T工程项目利用BIM技术展开了建筑协同设计,直接将建筑模型、景观模型与管线模型三位一体,联系起来,解决建筑设计图中的某些矛盾冲突问题,做好协调设计内容。就T建筑本身设计方面,设计中主要利用BIM技术建立建筑节点模型,首先在设计过程中确定主要轴线,再明确建筑标高,最后利用楼板工具建立建筑设计模型。以建筑外部入口景观为例,先建立标高与轴网,考虑到建筑项目整体规模不大,所以在建立轴网与标高过程中仅仅覆盖了原施工场地范围,无需覆盖整个景观模型[4]。另外,T工程做好了BIM碰撞检测试验,并分析了碰撞冲突内容,见表1。
表1 T工程基于BIM模型的碰撞冲突分析
在T工程项目进行景观总图设计过程中,应该满足项目总图设计要求,科学合理汇总景观总图中的某些设计内容,优化专业设计成果,特别是做好底图整理工作。具体到信息叠加过程中,需要在T工程项目建筑设计图的底图上叠加建筑单体信息与管线信息内容,并隐藏、删除某些不必要的信息内容,保留用地范围线。在建筑总图设计过程中,需要从屋顶平面图开始设计,结合总图建筑轴线展开设计优化,配套建筑轮廓线表达内容,同时叠加建筑单体首层平面信息内容[5]。
T工程项目希望规避BIM建筑设计图中的某些协调与冲突问题,主要是完善建筑景观与管线两大专业的冲突协调问题。就BIM建筑设计图设计模式,需要首先对建筑首层平面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其平面冲突与竖向冲突。以竖向冲突为例,其建筑标高与场地标高之间必须实现合理衔接,完全按照标高设计建筑内楼梯台阶与坡道。而在景观管线设计方面,则需要保证管线设计与景观设计之间不发生冲突。T工程项目中就存在这样的协调冲突技术问题,它的景观管线与普通管线之间存在并行关系,这容易导致T工程项目后期结构检修冲突。大体来说,T工程项目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两点解决方案:首先是改变检修井的位置,将其直接转移到T建筑附近的绿化带中;其次是将检修井材质与建筑设计铺装材质相互一致,有效规避管线检修过程中困扰T建筑中人们的正常生活。T工程项目中采用了第一种解决方案,对部分冲突内容进行积极合理调节,主要是对叠加管线的总图信息进行阅读分析,对景观设计内容进行调整,建立T建筑与管线之间的专业沟通关系。
在T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希望基于BIM技术规避建筑设计图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比如,信息表达不完整问题,如果单纯采用传统模式进行信息表达可能不够完整,因为传统模式中多采用二维图纸表达三维信息,显然无法实现完整平面图与关键节点剖面图的有效组合,无法建立三维立体模型[6],且在设计T工程项目关键节点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节点高程控制不细致的问题,因为默认的高程控制节点均为直线,而传统设计图设计平台缺少时间维度、曲线维度记录平台,必须采用BIM技术进行动态维度记录,合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
在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方面需要明确各方面技术要点,保证整个设计过程完整细致,技术内容协调到位,更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设计、节能环保、拓展创新技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