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宇 陕昌群 张晓容 杨娟娟 田娇阳
(1.成都市温江区东辰外国语学校 四川成都 610095)
(2.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14)
(3.成都市华阳中学 四川成都 610213)
(4.成都市玉林中学 四川成都 610095)
(5.四川省双流中学 四川成都 610299)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21世纪对人才的培养,除掌握科学知识以外,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教育的关键是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中小学生,是中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特征和要求。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强调创新能力培养、注重过程和实践的STEAM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
STEAM教育是一种学科交叉的综合教育,它融合了 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和Mathematics(数学)等多种学科。STEAM教育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协调跨学科知识,形成了一个多学科融合的知识体系,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艺术素养、数学素养等多种素养的教育。STEAM教育使学生完成了知识接收者转变为知识创造者的角色转换,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STEAM课程以其跨学科的特点,完美地结合了各学科的知识,增强了中小学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综合性能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成功完成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一种心理品质。创造力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是一系列连续、复杂及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创造力的培养包括创造性认知行为和创造性情意行为。创造性情意行为是指一个人对创造性活动的积极心理倾向(即创造性倾向),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4个方面。创造性倾向在个体心理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为个体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心理状态背景,并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来对创造力发挥作用。由此可见,创造性倾向是创造力发展和发挥的不可或缺的心理保证。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是由林幸台、王木荣依据F.E.Williams编制的创造力组合测验修订的。它被用来评价被测试者在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四项行为特质上的程度,在中小学学生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在中小学教育中,STEAM课程的长期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情意行为,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创造性水平。2016年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成都市小初高开展STEAM校本课程的13所学校联盟,共同编写小初高STEAM课程,并在实验班级使用一年。为探索成都市中小学开设STEAM课程教育策略的有效性,探索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运用威廉姆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对使用的班级学生和学校同层次未上课程班级学生对比测试与调查,分析数据得出结果。
2.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出成都市13所中小学学生870名,其中长期(至少一学年)学习STEAM课程的实验组数据381个,对照组数据489个。
2.1.2 工具
采用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于评价被调查者的创造性倾向水平。该量表是由50道单项选择题所构成,由被测者自己选择观念倾向程度,包括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四项子维度的不同行为特质。
2.1.3 统计程序
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对被试者进行测试,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了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相关分析结果。
2.2.1 创造性倾向整体情况
通过调查问卷随机抽取870名中小学生,统计分析他们在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测验的得分情况(表1),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性倾向大致情况。而目前学生创造力倾向整体水平而言,最高分为142分,134分及以上有103名,占总人数的11.84%,属于优秀水平;111-133分有486名,占总人数的55.86%,属于良好水平;111分以下人数有281名,占总人数的32.30%,属于一般水平。
表1 创造力倾向整体情况
不同学段具体来看:
①小学低段: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这四个子维度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均无显著差异。
②小学高段: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这四个子维度方面,实验组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
③初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这四个子维度方面,实验组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
④高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冒险性、好奇性和挑战性这三个子维度方面,实验组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想象力子维度实验组数值虽然比对照组数值高,但是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
总体来看,长期学习STEAM课程对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明显,尤其是小学高段、初中和高中这三个学段。
2.2.2 性别因素在创造力倾向上的影响
对各个学段学段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性别学生在创造力倾向上的差异统计分析(表2),被调查的男生399人,女生471人。总体来看,不同学段(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初中和高中)、不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男生和女生的创造力倾向上无显著差异。具体对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四个子维度进行分析发现,男生与女生整体在创造性倾向上无显著差异,仅初中实验组冒险性和初中对照组好奇性男女生有显著差异。总的来说,同组同学段内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创造性倾向无显著差异,性别因素在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分析中没有影响。
表2 性别因素在学生创造性倾向上的影响
为了解开设STEAM课程对中小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市13所中小学870名学生利用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小学高段、初中和高中学段,长期开设(至少一年)STEAM课程的实验组学生在创造性倾向水平上显著高于同学段对照组学生,因而开设STEAM课程在提高中小学生创造力方面具有意义和价值。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对他们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统计分析,本研究对各个学段分组内不同性别的中小学生在创造性倾向水平上进行差异统计分析。整体来看,所有不同学段(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初中和高中)、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男生和女生的创造力倾向上无显著差异。具体到对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4个子维度进行分析,男生与女生在各个维度创造性倾向上无显著差异(仅初中实验组冒险性和初中对照组好奇性男女生有显著差异)。总的来说,同组同学段内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创造性倾向无显著差异,性别因素在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分析中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开设STEAM课程对提高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构建中小学STEAM教学模式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项目研究能够为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课程中提供思路与借鉴,以便今后在教学中将STEAM教育的实用性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