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林霞
小学生学习小古文具有多重作用,能让学生掌握汉语言相关知识,提升小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与爱好。“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下小古文学习的双线编排思路。在小古文教学中,我们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小古文教学更加具有特色,在“读、悟、思、拓”等策略的实施下,对学生小古文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在阅读中提升审美情趣
“读”是小古文教学的第一要素。为更好地理解小古文的内涵,需要让学生在逐字逐句的读中慢慢领会,通过细读让学生对断句等进行初步掌握,并在反复朗读中,逐渐找到学习小古文的规律。
(一)注重小古文的停顿
标点是文言文中的要领,能帮助学生正确断句,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与内涵。另外,在教学小古文的停顿时也要关注意思转折处和句子搭配停顿处。在小古文中这些停顿是有一定规律或者共性的,比如“群儿/戏于庭”“处士/笑而然之”,都是“谁干什么”这样的句式,就有停顿共性。语气助词是小古文的停顿点,也是语气表达的关键所在,所以,语气助词也是教学中应关注的重点。
(二)注重教师的范读
小古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相对来说,小古文中的字音比较生僻,且节奏难断,小学生难以掌握。在教学小古文时,教师首先要熟悉与理解小古文内容,通过多次揣摩与诵读,能够对轻读重读、停顿连接、起承转合等进行深刻体会,同时教师也要对腔体共鸣、气息控制等进行练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用范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小古文意境,让学生感受到小古文的意境美。
(三)注重学生读的多样性
李振村老师说过:“力求用孩子喜歡的方式,重新唤醒和激活文言,让文言在孩子的生命世界里‘欣欣然睁开眼睛,开始呼吸和生长。”如执教《精卫填海》一课时,将小古文变成去标点版、竖排版、扇面书法版、遗漏猜读版,一次次升级,这样多形式的读会让学生乐此不疲,兴味盎然。此外,可以创设情境进行师生、生生对读,还可以改编剧本,创新运用语言的方式。教《书戴嵩画牛》时抓住“拊掌大笑”,教《杨氏之子》中紧扣“孔指以示儿曰”,让学生自然演绎,充满趣味,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于体悟中习得方法
对小古文的学习,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掌握小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对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进行理解时,可以借助注释理解其意思及内涵,还可以联系语境、利用平仄诵读规律等方法,不仅能读懂意思,还能感受作者及文中人物的心情,体悟人物精神品质。
(一)根据意思找词语
教学时我们不难发现,逐字逐句地解释小古文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此,我们可以采取根据意思找词语的方式,这种方式简单、有趣味,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自信心。如教《王戎不取道旁李》时,“尝与诸小儿游”中的“尝”有三种意思:1.品尝。2.曾经。3.尝试。“你觉得是哪一种意思呢?”让学生将整个句子连起来说一说,选出正确的意思。
(二)试着猜测更有趣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小古文教学中,会通过引导学生猜一猜小古文的意思进行教学。猜测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也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在《守株待兔》的教学中,“兔走触株”中的“走”字的意思让很多学生混淆。此时,可以让学生猜一猜“走”到底是什么意思,并说出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走得慢,不会折颈而死,这里应该是跑的意思。再联系学过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龟兔竞走”中的“走”加以提炼,深度把握。
三、抓训练时聚焦思维发展
统编教材中的小古文都是经过精选的,每一个字、词、句都锤炼考究,是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材料。在教学小古文时,我们要注意结合具体文本和学情进行思维发展的训练。
(一)思维训练显现年龄段差异
在中年级小古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整体思维模式,通过“文章补白”,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训练。如《司马光》中“群儿戏于庭”,“群儿”是怎么戏的?《精卫填海》一文中,我们可以搭设支架,紧扣“神奇”,聚焦具体的动词“游”“溺”“衔”“湮”,用“添油加醋”的方法想象叙述。《守株待兔》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抓住“农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庄稼是怎么变化的”,用简易的思维导图形式梳理呈现。在高年级小古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要求需进一步提高,要从学生的思维认知出发,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伯牙鼓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难道我们一定要用破琴绝弦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友情的眷念吗?回答是多元的,我们可将思念化为创作的灵感,用音乐记住朋友,岂不美哉?课堂生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就生成分析、综合、创造的高阶思维。
(二)思维训练要依托文本
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是心智学习的过程,需要有一个认知、理解、评价及创造的慢慢过渡。在教学小古文时,要从文本特点出发开展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
小古文在统编教材中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杨氏之子》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和幽默。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需体会王戎的“善于观察、独立思考”,不妨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观察思考“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如李甘甜—人竞取之—树必无李;然现在多子折枝—无人取之—此必苦李—故戎不为所动。加上“如”“然”“故”等衔接词,让思考的过程清晰显现,还能自然地深入领会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三)思维训练要发展语言
在小古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解读、品味、积累、运用等展开教学。比如课堂上的表演、提问、补写对文中留白的内容、将小古文改写成现代故事,甚至自己创编小古文,都要以语言活动为基础。在教学《书戴嵩画牛》时,让学生拓展写话“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联系实践,学生思维顿开,写出了“种当问农”“疑当问师”“患当问医”“玩当问童”这样凝练的语言。再如学完《两小儿辩日》,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排练课本剧《新编两小儿辩日》,也可以让孩子们尝试给两小儿写信,向他们介绍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告诉他们自己的答案。
四、在拓展时讲究文化传承
小古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我们应该注重语感的培养与提升,并进行适当拓展,可以拓展原文的资料,也可以迁移阅读同类文章,还可以对小古文进行再加工。
(一)背景补充连古今
因为小古文比较久远,文中的人、事、物、景理解起来就困难重重。教学时我们可以搭建梯子,适时拓展一些背景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为帮助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理解,可以让学生对小古文与白话文进行对比阅读,感受小古文语言凝练之美。在教学《书戴嵩画牛》一文时联系苏轼的《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两首诗,引入“题跋”,很好地理解课题中“书”的含义;在教学《伯牙鼓琴》中可以拓展“知音”文化,补充《诗经·黍离》中有关知音的典故,补充管仲之交的故事,补充主人公锺子期和俞伯牙的身份背景,使学生豁然开朗:所谓知音,志趣相投,知志也。
(二)多元语用有思辨
小古文因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特殊的语言表达,给课堂语言文字的运用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条件。在学习期间,有很多方法能提升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常见的有表演、补白等方法。课后也是学生学习小古文的重要时机,所以可以通过讲故事与辩论等方式开展相关活动。比如在《书戴嵩画牛》的教学实践中质疑:“不可改也”真的不可改吗?然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对《书戴嵩画牛》的故事进行讲解。
轻捻小古文要素,妙趣自在极意功。小古文是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审美、促进全面成长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小古文的学习与体悟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拓展时讲究文化传承,找到适合学生与小古文对话的有效途径,探索精准的教学策略,这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