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艺术类院校教学体系研究

2021-10-01 03:12温玮璇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政教育

温玮璇

摘   要:艺术类院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专业院校。工匠精神融入艺术类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有利于艺术类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加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教学内容特色化、教学过程灵活化、教学评价“显性”考核等三条路径引入工匠精神,以弘扬劳动精神,为国家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艺术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工匠精神;艺术类院校;思政教育

工匠精神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产生的,与艺术类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课)有着紧密联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与“思修”课的内在联系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从内容上看,工匠精神是劳动者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对待生产劳动的具体态度。“执着专注”,是指劳动者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或领域,踏实肯干,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不只是简单地重复劳动,而是认真对待每次劳动过程;“一丝不苟”,则是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关注细节,严谨认真地对待生产;而“追求卓越”,是对“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升华,是劳动者在尊重劳动生产规律的基础上,追求完美,开拓创新,将普通的生产劳动推向更高层次的新创造。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精神,也是一种创新精神,更是一种劳动精神。

艺术类院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专业型院校,专业设置以艺术专业为主。就读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有其独特之处:学生群体以艺术生为主,由于升学时倾注大量心血在“艺考”上,理论基础稍有欠缺,但思维活跃,很多学生看待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个人风格比较强烈,同时,艺术专业的学生更注重自身专业技能和水平的提升,但对其他课程不够认真,易出现“人在课堂、心在他处”的情况。

艺术类院校的“思修”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其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树牢坚定的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引导学生成为关心人民、热爱国家的新时代艺术人才,教学内容贴近现实,贴合学生实际,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而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是劳动者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彰显,与“思修”课教材内容相呼应,是艺术类院校“思修”课教学中可以运用的生动素材。

二、工匠精神融入“思修”课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工匠精神融入艺术类院校的“思修”课教学体系,有利于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现行的2018版“马工程”教材分为绪论和6个章节,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六大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希望学生能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把握好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教师在备课时,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本精神和内容的基础上,要针对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特点,结合艺术专业的特色,从美术、影视等方面准备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体系,将我国社会主义劳动群众和艺术家们的动人事例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从大学伊始便在心中种下专精专业、创新创作的种子,提升“思修”课的亲和力,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二)推动艺术类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要求弘扬劳动精神,要求学生动手实践、接受劳动锻炼。而“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劳动精神”,它依托于劳动实践,天然地要求劳动者深耕自己的劳动领域,在积累中进行思考与创新,较之于劳动教育,内容简明、范围清晰。工匠精神融入艺术类院校“思修”课教学体系,可作为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先行军”与“试验田”,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理论知识,通过教学案例体会劳动的光荣与伟大;在实践教学中参加卫生劳动,进行艺术创作,弘扬劳动精神,从而推动劳动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修”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艺术类院校“思修”课培养的是能够担当民族复兴使命、德智體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艺术事业的建设者。工匠精神融入艺术类院校“思修”课教学体系,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与价值观,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爱岗意识,把艺术创作运用到人民需求、国家需要中去,让艺术成果服务于人民群众,在劳动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工匠精神融入“思修”课教学体系的路径

(一)教学内容特色化

工匠精神融入艺术类院校“思修”课教学体系,首先可以依托本校实际,在教学内容上找特点、抓特色。在教学内容中,教师在带领学生领略我国科技发展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侧重美术、设计、影视等方面杰出人才与优秀艺术作品中高尚人格、奋斗精神、崇高理想与创新精神内涵的挖掘,借助“影”“美”的内容体现,让“思修”课不仅有温度、有深度,而且有艺术感。例如,借助《姜子牙》《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产动画电影,可以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历史原型、电影文化等多方面结合“思修”课的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对此进行引导,把控好讨论的大方向,鼓励学生建立历史视野,把工匠精神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坚定奋斗精神,深耕专业领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此外,由于艺术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内容更加敏感,“思修”课教师可以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打破思政课‘单兵作战的现状”,从工匠精神入手,选择反映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精益求精等内容的工匠故事,引导学生从案例中理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职业道德,增强家国情怀。

(二)教学过程灵活化

艺术专业的学生思维活跃,教师要结合具体章节,在授课时灵活选取多种教学方法,带领学生理解工匠精神。创新教学方法,用好校内资源,在保证正常授课内容的前提下,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讲授传承故事,邀请艺术大师讲述创作心路,教师做好总结和引领,与“思修”教材的具体章节内容相联系。教师要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形势,放眼全球,建立国际视野。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我国的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更要带领学生进行比较研究,把工匠精神作为切入点,体会大国工匠成就给我国发展建设带来的重要意义,积极与国外留学生进行文化交流,在比较中增强文化自信。此外,思政教育与实践密不可分,工匠精神融入“思修”课教学体系,不仅体现在理论教学中,也要抓住实践教学。艺术类院校的专业课程都是以实践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把思政课小课堂同社会大发展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劳动与艺术创作,感受劳动精神,引导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不做无意义的创作。

(三)教学评价的“显性”考核

工匠精神融入“思修”课教学体系,教学评价不可或缺。运用好教学评价,抓住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个关键点,检验教学效果。在平时成绩上,教师可结合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考核表上单独列出体现工匠精神的给分点,让学生单独写出创作历程以考察学生是否有过认真思考;在小组合作的任务中,写出小组的详细分工以检查学生是否在完成作业时进行了合作;在进行考试出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工匠精神给出题目。总之,通过“显性”的教学评价考核,引导学生形成尊重知识、尊重艺术创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

艺术类院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专业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修”课教学体系,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并以此为关键点,推动劳动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体系中的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修”课教师要把握好其中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内容上要敢于突破和创新,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树立国际视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精心设计实践教学,通过明确分值的教学考核和评价,弘扬劳动精神,以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Z].国务院公报,2020,(23).

[3]龚   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N].光明日报,2021-01-18.

[4]樊爱霞.以得力措施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3).

[5]刘伟杰,王可月.“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2).

[6]王   俏.美术专业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3).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思政教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