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考虑到新课标下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期待等方面的变化,现对基于移动终端泛在学习工具支持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相关问题展开探讨,重点说明移动终端泛在学习的前期准备要点与适应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关键过程。
关键词:移动终端;泛在学习;课堂教学;信息技术
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自带设备(BYOD)等方面技术得到普遍发展的时代,基于移动终端泛在学习工具而开展的课堂教学,其实践过程呈现出智能化、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并因此彰显出与传统教学单纯“任务驱动”模式迥异的优势。本项研究注意其优势指向,并提出移动终端泛在学习的前期准备要点,最后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关键过程给予说明,这将对营建教学+技术+学习的融创教学模式提供帮助,从而使教师教学设计理念得到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感及学习效果得到升华。
一、泛在学习工具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认知
现代信息技术持续发展,使我们置身于更加自由的学习环境之内,同时对应教学与科研工作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颖模式层出不穷,并分别突出了学生学习主动化与自由化的趋势,即教学中的“教”字,有越来越明显的让位于“学”的可能。而整个过程中,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学习者学习方式自数字学习(E-Learning)变迁至移动学习(M-Learning),又变迁至泛在学习(U-Learning),在移动终端泛在学习工具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情境下,学生只需借助智能学习工具、平板电脑一类移动设备,便可以达到从获取信息到应用信息的效果。通常的观点是:泛在学习能够产生未来学习观念和方法的一定普适性,也就是从理论上讲,所有人在所有时间、空间中,都可以任意获取必要的任何信息,我们可以将其概述为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where、Anytime、Anydevice。
二、搭建信息技术课堂泛在学习课堂教学环境
教育部门多次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而考虑到摩尔定律在学习层面的应用,可得出若停滞不再学习,则会出现知识呈指数级落伍的问题。因此需要注意到基于移动终端泛在学习工具支持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建设作用,明确其给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供的便利条件,包括技術条件、资源条件、时间空间自由选择条件等,这些便利条件与上面提及的几项学习要素结合起来,将让环境搭建变得更加顺利,至于具体搭建方法,仍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理性抉择。笔者从实践中举出几例用于说明信息技术课堂环境搭建的策略。
(一)电子教材的开发
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开发与移动互联网环境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电子教材,这将让原本适于传统阅读形式的学习资源,变为能够同学生进行充分互动的电子学习资源,实现学生的随时随地学习。举例而言,在安排学生接受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堂交互任务的同时,配合对应的概念知识、操作技能等导学电子资源,这样可以避免学习者在整个互联网中盲从寻找。例如本校针对信息技术学科具体内容,以泛在学习为载体,搭建了基于教材的学习平台,使在线课程精品视频页面中包含了丰富的拓展知识,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二)应用服务的支持
泛在学习环境下,特有的网络存储及网络应用服务,能够避免学习者对于特定设备的依赖,从更宽广视域学习目标知识。现在笔者所在学校所应用学习系统涉及电脑端和移动端两种形式,后者正在应用服务方面进行拓展尝试,学生可以使用任意移动设备,打开学习应用登录学习平台进行随时随地在线学习。例如比如有些同学对excel函数的使用不是特别清楚,另有些同学在表格图形化处理方面相对薄弱,还有些同学的表格单元格设置能力不强,针对这些问题,给予应用服务的支持便是必要的,它能够实现学生从特定设备依赖中解脱出来的效果,进行更自由的学习,分别改善自身能力之不足。
(三)关系地图的建立
搭建移动终端泛在学习工具支持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的又一要点是建立必要的关系地图,以便适应要素融合要求。大量事实能够证明,师生间借助科学关系地图完成互相关注交流,强化彼此的沟通,能够让更深入的学习得到推进。在泛在学习视域下,可以从图文、音视频等角度出发,做出进一步的学习心得与体会交流,或者关注特定话题,产生针对性较强的学习,除此以外,还能够利用社区支持,实现学习者间的自由浏览、分享与评论,而基于传统形式的同学互评、教学反馈等因为移动终端设备的变化也具有较大的可能性。这些均可以说是关系地图建立的必然选择,这将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三、移动终端泛在学习工具支持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节探讨
(一)教学设计环节
基于前述环境构建,学生可以利用智能学习工具、平板电脑等对移动学习应用进行下载,或者通过构建班级学习群的方式加强彼此联系。接下来信息技术任课老师基于教材对应部分的基础内容、目标及具体要求,明确学生泛在学习的重点、难点、考点、热点等,在此之后则可过渡至信息资源的凝练、加工、使用,依靠微课、视频、思维导图等的制作,待上传至学习平台后,用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设计环节对学科教师的挑战难度不小,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以及随时更新的视频剪辑能力,并可以在互联网中高效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可以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资源独立应用策略展开深入探索等等。
(二)自主学习环节
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会在移动终端泛在学习课堂教学出现重大变化,典型的一点在于学生往往需要在课前便自主学习本学科有关内容,任课教师将提前制作完成的视频及微课等,上传到学习平台,学生借助智能学习工具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工具获取这些资源并完成自主学习。学习可在课余时间进行,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意识要足够强,在设备及软件的支持下完成和学生的即时交流互动,当学生出现疑问时给予解答。此时泛在工具的一项重要功能在于:学生能够利用简单的形式如输入关键词等,便可以自由获取所需学习资源,尽量满足个性发展需求,而且在此过程中,师生可以基于设备支持,针对教学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形成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汇。此外,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教师可在泛在学习课堂中,让学习内容将以文字、图片以及音视频等多种不同形式,纳入特定范畴的移动终端载体之内中,这将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对知识的接收与表现效果,增加了人机交互频率,给自主学习环节中内容展示级别的提升提供帮助。
(三)知識重构环节
自主学习环节完成后,移动终端泛在学习工具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可使学生进入到知识重构状态,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知识以外,还可以实现对原有知识和新知识的衔接目的,从而充实自我知识结构体系。知识重构环节可有多种方法以供选择,如对小组形式的支持,教师将5至8名不等的学生划分成一个小组,并为各个小组提供学习任务,供其共同研讨、发表观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再如可考虑到学生前期了解教学内容的程度,由任课教师做出引导,让学生一面展示独立成果,一面在展示中交流学习体验,达到知识共享的理想状态;此外教师还可以依靠测验等形式,对学生了解本学科知识的效果加以掌握,给其提供及时的疑惑解答、深入指导,让知识重构理念得到充分贯彻。例如当涉及信息技术中的互联网应用具体技术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从知识重新编辑处理中得到收益,包括对相关页面及应用加载的内容进行记录、存储及分析等,这些任务的完成形式变化,对于学习者来讲,可谓机遇和考验并存,如果应用得当,知识重构效果提升并非没有可能。
(四)总结分析环节
最后,我们可利用移动终端泛在学习工具进行授课时,要总结分析教学情况与教学效果,找出过程和结果中的不足,以期改进后续教学计划,完善学科资源设置。考虑到同传统学习环境相比较,现今学生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对于智能学习工具、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熟知程度很高,这为学校进行泛在学习课堂构建及总结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学生能够更便捷地看到互联网的移动、定位以及服务感知作用,为获取学习内容服务,受此影响,泛在学习课堂教学要素当以设备为前提,并通过联系人员与形式,最终在服务上实现突破。为此,在总结时,教师可汇总各小组学习成果,并将学习成果上传到移动学习平台之中,此为简便易行且效果突出方法。在此之后,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展现出移动学习平台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工具使用情况、消息回复次数、资料阅读频率等,对这些细化内容的把握,可将优化与调整教学内容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有助于使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更强。
结束语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移动终端泛在学习越发突显其必要性,同时也因其智慧化、网络化、综合化、专业化和数据化等特征值得重视,对学校和教育者提出了严峻考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在泛在学习要素分析基础上,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内容和体系准备,并采取适应当前阶段学生特点的相应步骤,发挥出它在提升课堂效率、促进“教学+技术+学习”三者相融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子超.基于微课和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09):130-134.
[2]李妍.面向真实性学习的问题设计与模型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17(09):111-118.
[3]赵云建.网络教研中的活动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133-138.
[4]罗爱华.浅谈基于移动学习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J].考试周刊,2020,10:26-27.
[5]徐爱君.探索高职院校学生泛在学习应用的英语教学实践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46-48.
作者简介:郑华杰(1982.10-).男,学历:本科,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
课题名称:2020年度宁德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
课题类别:专项课题,课题立项号:2020EI059301
课题名称:基于移动终端泛在学习工具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